為什麼不多蓋點水庫?台灣缺水問題有解嗎? ft. 水利署署長

Ғылым және технология

建議開啟cc字幕,獲得最佳觀看體驗
※本片由經濟部水利署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延伸閱讀 //
全球與台灣面臨怎樣的水資源困境?有解方嗎?【2023 臺灣國際水論壇】
pansci.asia/archives/373663
你知道海水怎麼變淡水嗎?
/ cuhfa1hl-ie
珍珠串計畫到底是什麼?
/ c0gqlvtjxsx
面對氣候變遷,臺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photo/?fbid=...
00:00 台灣缺水問題
01:04 現在的天氣越來越極端了?
02:14 台灣為什麼不多蓋水庫?
04:18 水利設施開發時要注意什麼?
05:52 水資源的風險管理
07:40 「伏流水」到底是什麼?
08:51 台灣不多用海水淡化嗎?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王喆宣
剪輯:頑啤影像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Пікірлер: 804

  • @TwWin99
    @TwWin99Ай бұрын

    政府各局處在做的事情,真的很需要有像這樣的管道來讓民眾知道

  • @juunuon
    @juunuon6 ай бұрын

    其實我國從1x年前開始就開始應對極端氣候的供水問題了,不過之前21、22年的百年大旱仍令人措手不及,還好今年開始多年的準備開始發揮效果了,但從今年12月熱到超乎想像來看,未來的挑戰只會更嚴峻😱

  • @williamfish1245

    @williamfish1245

    5 ай бұрын

    @@ianhuang4569 只顧炒短期政策就不會有這些計畫,今年高雄就要分區供水了

  • @limit4love

    @limit4love

    5 ай бұрын

    相信給韓國瑜當立法院長一樣也無法解決這問題😂

  • @kenewchiu440

    @kenewchiu440

    5 ай бұрын

    @@ianhuang4569 全台灣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是有目共睹的,從近十年來有台北小觀音山蓄水池、桃園大溪中庄調整池、中投嗚嘴潭人工湖、高雄七座伏流水等等都全台有目共睹,百姓都知道,只有來自對岸的馬劣份子無腦無知,請不要挑撥中華民國台灣政治。先管你們涿州淹水賠償了嗎?責任歸屬河北省書記下台了嗎?

  • @chenenhsin

    @chenenhsin

    5 ай бұрын

    @@ianhuang4569你知道有多少再生水廠完成嗎?不懂只會亂噴

  • @user-st7gs3sx5v

    @user-st7gs3sx5v

    5 ай бұрын

    東水西送,其他都是廢話

  • @otakugamingrjlive7462
    @otakugamingrjlive74626 ай бұрын

    其實這期節目本人看了很有感觸,因為2002年北臺灣旱災缺水危機時,我阿公正在當水利署署長,他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被立委連番砲轟,質疑水利署面對乾旱來臨之前的危機處理和事前準備不妥當,才導致當時近2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我阿公也因此當眾在立法院口頭請辭。

  • @user-tr3qp2yl6w

    @user-tr3qp2yl6w

    5 ай бұрын

    破除大一統的水價原則,才是最廉能的方案,政府應該規劃,以水價大差別,誘使非常耗水的產業,去水資源豐沛的宜`花`東設廠。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user-tr3qp2yl6w 所以為了公平起見,新竹及台南海水淡化廠出水管線應該建設專用管線,優先供應科學園區使用,讓科學園區負擔所有費用,這樣才是合情合理,沒理由叫一般民眾去負擔高額成本費用。(因一般民眾原本並無缺水困擾,是有科學園區才開始缺水的。) 民眾也害怕會喝到有點鹹味的水(因為處理太好營運成本還要增加呀,官員覺得民眾喝久習慣了就不鹹了嘛,但是科學園區會挑水質啊,所以就硬塞給一般民眾啊。) 。

  • @30cm_not_enough-11

    @30cm_not_enough-11

    5 ай бұрын

    你阿公是黃金山嗎

  • @otakugamingrjlive7462

    @otakugamingrjlive7462

    5 ай бұрын

    @@30cm_not_enough-11 是的

  • @user-oc8nj6js8f

    @user-oc8nj6js8f

    5 ай бұрын

    因為冥禁黨反對蓋水庫

  • @arcusdong2979
    @arcusdong29796 ай бұрын

    我比較看好珍珠串計畫,尤其如果能在基隆、宜蘭蓋水壩引水到西部,那效益真的超大。整個東部沒水壩,因為光靠地表河流就遠超過農業灌溉之所需。

  • @TakWahCHIU-ho2eu

    @TakWahCHIU-ho2eu

    5 ай бұрын

    平均,平衡→平宜可用到每一個人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北啟新北 & 宜蘭的雪山山脈,已經貫穿了翡翠 & 石門水庫的上游

  • @user-eb9ry2cx2i

    @user-eb9ry2cx2i

    2 ай бұрын

    要這樣做,除非台灣的河道系統能夠妥善解決,不然其中一方堵塞,另一方就無法正常運作

  • @BBP0227
    @BBP02275 ай бұрын

    伏流水、珍珠串計畫很多都是前瞻計畫的一部分哦~

  • @user-zs6yc3em9h

    @user-zs6yc3em9h

    Ай бұрын

    前瞻?就計畫,做了啥?屁都沒放一個,錢倒花了不少!還不知道花去哪?

  • @user-fc8xt3kj8k

    @user-fc8xt3kj8k

    Ай бұрын

    真的有去了解才留言嗎?😊

  • @user-yd2sm2jc3u

    @user-yd2sm2jc3u

    Ай бұрын

    @@user-zs6yc3em9h 「前瞻建設重大成效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白粉真的連google 都不會哄?

  • @demodemo5991

    @demodemo5991

    9 күн бұрын

    數位部是前瞻計畫成果嗎?😊 數位部花的錢,可以查一下 關鍵字 數位部 前瞻計畫。梗。

  • @user-fc8xt3kj8k

    @user-fc8xt3kj8k

    9 күн бұрын

    水資源跟水利署有關係這個我知道 跟數位部有什麼關係???

  • @ts01678941
    @ts016789416 ай бұрын

    說的很好,不要輕忽自己所學的,然後千萬不要被現在社會的價值觀給捆綁住,加油!讓世界更美❤

  • @kjz713
    @kjz7135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泛科學的台灣問題系列,用科學的角度去思考跟提出解決方式

  • @user-tr3qp2yl6w

    @user-tr3qp2yl6w

    5 ай бұрын

    應該好好運用臺灣的地理特殊性,打造增加降雨的水循環機制。下述構想,理論上是合乎自然邏輯,是泛科學的自然科學,很值得嚐試。 可在臺灣西南海岸,廢淡水充足處,廣植印尼柳胺尤加利樹`海茄苳等高揮發水氣量的樹種,春夏之交,中南部缺雨水之季,開始吹西南風,即會把柳胺尤加利樹`海茄苳等揮發的高量水氣,吹向玉山`雪山`中央山脈,以形成更多的降雨量。 上述構想,無能立杆見影的速成效果,但,是合乎自然邏輯的,應該越早作越快有成效,是長久之計,盼望執政當局不要有緩不濟急的想法。

  • @yhhuang1829
    @yhhuang18295 ай бұрын

    這種節目真好,具體政策要考慮方方面面、克服各種難點,和一刀切的政治口號截然不同,多了解才不容易上當受騙。

  • @Hao-yp7mg
    @Hao-yp7mg5 ай бұрын

    臺灣的水資源需要被重視和循環再生使用,不是水庫蓋多少的問題,專業團隊和政府單位雙向溝通處理。

  • @kap6356
    @kap63565 ай бұрын

    應該要把所有儲水區上遊作嚴格的人工造林政策,同時創造「碳匯」與「山林保水量」 Ps.清淤工程可以配合造林計畫

  • @user-st7gs3sx5v

    @user-st7gs3sx5v

    5 ай бұрын

    東水西送。比較有效.又快

  • @Tatumcef8748

    @Tatumcef8748

    5 ай бұрын

    ​@@user-st7gs3sx5v中央山脈哪有那麼好挖,挖下去又生態浩劫了

  • @user-st7gs3sx5v

    @user-st7gs3sx5v

    5 ай бұрын

    @@Tatumcef8748看看大陸的紅旗河水利工程。不要說些井底之蛙的言論

  • @user-zr5yz9yi5e

    @user-zr5yz9yi5e

    5 ай бұрын

    ​@@user-st7gs3sx5v大陆几千公里调水,丹江口调水到北京,但是沿线也会发生土地盐渍化。台湾不适宜建造超大的水库(大水库容易影响地质灾害),小水库多建造,均衡管理比较好。

  • @user-yb6bc9mc9j

    @user-yb6bc9mc9j

    5 ай бұрын

    @@user-st7gs3sx5v 大陸有資本做大型水利建設但是台灣沒有啊,光是新竹園區稅款分配額新竹人都分不到多少你還能希望水利署能有拿到貫穿山脈的預算嗎

  • @user-wt6db6kq7l
    @user-wt6db6kq7l5 ай бұрын

    這集內容真棒

  • @kermo3303
    @kermo33036 ай бұрын

    其實很多埤、塘可以儲水、灌溉、調節地下水,不過很多都是私人的,最後多被填平了很可惜。

  • @jessehaung2307

    @jessehaung2307

    5 ай бұрын

    埤、塘早在國民黨來台後,就徵收了,現由水利局(署)管理,有很多埤、塘都已經荒廢了,水利局(署)根本就沒在管理.......

  • @user-qq9pp3ir2v

    @user-qq9pp3ir2v

    5 ай бұрын

    @@jessehaung2307 這個說錯囉 水利署不管這個 這個是之前的農田水利會/現在農田水利署管的喔 以前是一堆地主當會員的肥貓組織,現在改署回歸中央才有清查跟整理

  • @yichia86
    @yichia865 ай бұрын

    台灣政府如果有做事應該要這樣多讓民眾知道,增加民眾的信心。我也支持水費調整,讓有節約資源的民眾可以得到適當的報酬反之則必付出更多的成本。

  • @charliewang2201

    @charliewang2201

    5 ай бұрын

    現在不是黨國時代了 媒體主要服務的對象不再是政府而是民眾 政績宣傳這種事情多數人都沒興趣 也不會有媒體當成主要報導 而且現在的環境基本上只要講政府好話就會被打成側翼黨媒不然就是收錢業配 大多數民眾愛看的報導都是些腥羶色 政府去做這件事真的吃力不討好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像我這裡一般民眾原本並無缺水困擾,是有科學園區才開始缺水的,現在要花190億興建海水淡化廠補足科學園區使用,所以水費調整要公平合理,不能變相拿全民一起負擔的錢去補貼工業大戶呀? 因此為了公平起見,新竹及台南海水淡化廠出水管線應該建設專用管線,優先供應科學園區使用,讓科學園區負擔所有費用,這樣才是合情合理,沒理由叫一般民眾去負擔高額成本費用。 民眾也害怕會喝到有點鹹味的海淡水(因為處理太好營運成本還要增加呀,官員覺得民眾喝久習慣了就不鹹了嘛,但是科學園區會挑水質啊,所以就硬塞給一般民眾啊。) 。

  • @iandmyself1235

    @iandmyself1235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所以比科學園區慢遷進來的住戶是不是要擔更高的水費?

  • @Yu-tl2xq

    @Yu-tl2xq

    5 ай бұрын

    工業用水有比較貴,不管是科學園區還是工業區都是重要的外匯生產跟提供就業大戶 沒有能單靠金融、服務...辦公室行業撐起的國家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iandmyself1235 不要把自己硬套近來;都寫了"台南海水淡化廠出水管線應該建設專用管線,優先供應科學園區使用,讓科學園區負擔所有費用"。

  • @kennytsai3101
    @kennytsai31015 ай бұрын

    水價應該回到正常機制,節水才能更有成效,民間企業也更願意投入節水

  • @user-st7gs3sx5v

    @user-st7gs3sx5v

    5 ай бұрын

    那電也漲價.汽油也漲價.勞工基本薪資漲到3萬美元

  • @clehaxze

    @clehaxze

    5 ай бұрын

    油電要漲我同意,理論上台灣的價格太便宜了,可惜政府不敢,人們也會反對。但是這是保護環境的正解

  • @edwardsstutu7668

    @edwardsstutu7668

    Ай бұрын

    電也漲 水也漲,問題是經營者有想辦法解決嗎.還是看天

  • @Jaren5487

    @Jaren5487

    Ай бұрын

    工業用電、水 漲價確實有機會可以降低消耗🤔

  • @edwardsstutu7668

    @edwardsstutu7668

    Ай бұрын

    @@Jaren5487 經濟部都說划手機,浪費電..台灣價值加值好嗎

  • @h2leekimo
    @h2leekimo5 ай бұрын

    【台灣自來水公司2022年的全台漏水率平均為13.1%,全年漏水量約4.2億噸,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漏水率是11.2%,一年漏水量約1.4億噸,合計全台灣一年流失的自來水,相當於2.8座石門水庫蓄水量。】 供水管網改善及降低漏水率也很重要!不要水壩一直蓋,管線漏水一直漏。

  • @qoo2100666

    @qoo2100666

    5 ай бұрын

    這才該做的

  • @seanlin9255
    @seanlin92556 ай бұрын

    說到這些資源管理,有很多很棒的資源管理的遊戲,在求學階段,因為玩這些遊戲對很多系統管理的概念會很有感受。例如缺氧、異星工廠、戴森球計畫

  • @user-cp1oc4jh2o
    @user-cp1oc4jh2o5 ай бұрын

    台灣南部冬春兩季是旱季。開源節流很重要,抽地下水會有不可想像的問題,海水可以用逆滲透直接排放到海裡!

  • @user-ki7ep6yh4x

    @user-ki7ep6yh4x

    4 ай бұрын

    海水淡化廠是用電力啊!!!!如何抽取海洋深層水製作食用精塩原理。

  • @tonnyqoo
    @tonnyqooАй бұрын

    這集不錯!清楚明瞭!!

  • @black0pudding
    @black0pudding6 ай бұрын

    這種適度的內宣在媒體的政治性還有科學普及間做到相對優越的平衡,值得鼓勵!

  • @c2co2co32-

    @c2co2co32-

    5 ай бұрын

    內宣那是中國在做的,沒有內容性的宣傳,口號一堆,其次,請搞清楚中華民國是行政中立的國家,沒有單一黨下的單一政府,政黨輪替多數行政人員依舊,知道國家政策有助於公民的政治參與,跟單純講政績不講內容細節的黨派宣傳完全不同,不是宣傳而是傳播知識

  • @black0pudding

    @black0pudding

    5 ай бұрын

    @@c2co2co32- 喔喔喔是喔

  • @ibn5100_sg

    @ibn5100_sg

    5 ай бұрын

    ⁠​⁠改用政策宣導比較好,內宣外宣比較負面,那些試圖把政策宣導與內宣掛鉤的,也可以說是一種認知作戰

  • @timyeh621

    @timyeh621

    5 ай бұрын

    ​@@black0pudding很明顯你被語言統戰了!

  • @black0pudding

    @black0pudding

    5 ай бұрын

    @@ibn5100_sg 因為做不好本來就是負面的事啊,很難理解嗎?

  • @user-ks3dn8wz8w
    @user-ks3dn8wz8w5 ай бұрын

    很實用的一集

  • @user-nf9ic8pe9l
    @user-nf9ic8pe9l6 ай бұрын

    這個署長算是專才專用 希望不是只說好聽話,花大錢要真的能為人民解決問題

  • @user-we6gf9wd6s

    @user-we6gf9wd6s

    6 ай бұрын

    @earndmt6184所以你的見解是?

  • @AoMira3671

    @AoMira3671

    6 ай бұрын

    感覺說流力水文學好好讚

  • @av467071

    @av467071

    5 ай бұрын

    這個署長說真的我還真的沒見過,但是他花時間花人民的納稅錢,建設的公共設施都是為了將來的台灣用水設想,反觀國民黨的立委佔用國有地拿來蓋豪宅、蓋別墅、蓋莊園,蓋城堡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知法犯法,高下立判

  • @user-tq2lm5kd6r

    @user-tq2lm5kd6r

    5 ай бұрын

    至少他真的有把錢拿出來蓋水利設施😂

  • @user-ei7yr7jx8l

    @user-ei7yr7jx8l

    5 ай бұрын

    ​@@av467071 賴皮狗的違建拆了沒?

  • @Hsieh-zx7et
    @Hsieh-zx7et5 ай бұрын

    就我住的苗栗縣市來說, 明德水庫因為淤積嚴重, 每次等缺水的時候清淤功效不彰! 建議:興建天花湖水庫,新水庫完成後,明德水庫把它徹底清淤,另外壩底結構改造,加建水庫底自動清淤的管道!未來就會有兩個活的水庫!

  • @qazzxc963
    @qazzxc9636 ай бұрын

    水庫問題之前在公視yt有播過,可以蓋的點都已經蓋完了。現在也只能清淤延續水庫壽命 要解決缺水問題要從生活廢水處理到生活用水當然了水費一定要漲價,而工業廢水也是要處理到重覆使用。 也要建設海淡廠強迫用水大戶使用,可以用政策去下手一定比例購買海淡水未來缺水時期不必擔憂停止供應。 溫室效應只會越來越嚴重政府要有遠見要建設海淡廠一度20元也是要做,不要在2021大缺水的不方便

  • @user-vu5wf2ws3n

    @user-vu5wf2ws3n

    6 ай бұрын

    水庫不是蓋完,蓋水庫最麻煩,環評與週遭居民抗議。 如核電廠核廢料存放位置 或是 將來垃圾焚化爐要蓋哪邊。

  • @demodemo5991

    @demodemo5991

    6 ай бұрын

    公視之前還有 抽地下水的, 抽伏流水的 節目。 再說水費要漲,你知道用水大戶定義每月超過 9000度,每度多收耗水費3元。等於每月多2萬7千元。那些用水大戶有差嗎? 不要老是要找用水少的小老百姓漲價。

  • @user-qe1jt4bz7o

    @user-qe1jt4bz7o

    5 ай бұрын

    ​@@demodemo5991畢竟選舉要錢 政府不會去得罪金主的😂😂

  • @user-uv9tq4sr6l

    @user-uv9tq4sr6l

    5 ай бұрын

    台灣的自來水就真的太便宜,平均一度10元三十年沒變,現在光淨水流程所需要的藥劑設備人力就已經不只這些費用了,你說怕找老百性開刀那其實可以實施北水處推行使用的計算累進費率,用越多水收費越高 對的說到這裡一定很多人不知道,台灣目前自來水收費是有不一樣的費率標準的,但是好像一直沒有人在乎這點

  • @user-qe1jt4bz7o

    @user-qe1jt4bz7o

    5 ай бұрын

    @@user-uv9tq4sr6l 畢竟知道了 你也不能做什麼(頂多如果發現用水大戶費率比較低,我們平民就只能酸幾句而已)

  • @user-jo9ml9vk2g
    @user-jo9ml9vk2g5 ай бұрын

    這集很棒

  • @user-lw4fz2hv5o
    @user-lw4fz2hv5o5 ай бұрын

    攔砂壩提升洪峰水位是造成上游坡腳崩榻的重要原因 政府大量興建攔沙壩 短暫保護了下方水庫 卻淤積了河道 減低洪水向下侵蝕力卻增加側向侵蝕力 遇上超大降雨由於坡腳遭受劇烈侵蝕 造成崩踏地不穩定產生更大規模的崩蹋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也是美國持續拆壩 還原河流的重要因素

  • @syarolapin5744
    @syarolapin5744Ай бұрын

    高屏溪本來就計畫蓋水庫,88風災後帶來更多反彈。因而用伏流水,也就是淺層地下水等多元取水方案。伏流水的開發與水庫興建相較之下,具有選址較易的優點;以工程規模而言相對簡單,工期較短,經費較少且無水庫潰壩的風險。說是這樣說,2021年還是有嚴重缺水的問題,要是高屏溪有水庫就不用天天看老天眼色。比起南水北調,更支持水庫的興建,當然是要在各項評估後才建立。高屏溪上游本來就是在評估後決定興建的地點之一,當地的反彈肯定會有,但不能因為嫌麻煩或工程規模經費等問題就不去說服居民。

  • @user-om4eu1bt3i
    @user-om4eu1bt3iАй бұрын

    多挖幾個大洞裝水,尤其是在低窪地區能夠有這種大型的大水箱,這樣下大雨低窪地可以有地方裝水,在缺水時,就可以從低窪地區取水!

  • @lnp3289
    @lnp32896 ай бұрын

    能蓋水庫的地方不多,條件可以的,地方又反彈。

  • @kennytsai3101

    @kennytsai3101

    5 ай бұрын

    有規模的水庫中,距今最近的鯉魚潭水庫1991年,都有32年了。最大的曾文水庫淤積量29%,除了翡翠水庫,其他幾乎淤積嚴重。

  • @user-bo2qm6us6m
    @user-bo2qm6us6m5 ай бұрын

    高雄用幾年的伏流井系統的水..硬被說是超抽地下水會下陷...後來其他縣市不也在挖(戰備井).

  • @hinhangsiu6783
    @hinhangsiu67835 ай бұрын

    海水中取了鹽之外,還富含各種礦物,如黃金。澳洲的科學家甚至成功開發海水取鈾。台灣必須復興核子工業,以核電為海水淡化的能源,亦以海水為核燃料的來源。相輔相成。

  • @user-gm2qw6cf3p
    @user-gm2qw6cf3pАй бұрын

    剛上完水利工程回來看這部好有感覺

  • @philip19920506
    @philip199205065 ай бұрын

    我比較好奇珍珠計畫的水路,埋在地下的要多久換新一次?穿越山脈的要怎麼監測是否損害?損害了能維修還是再開一條?

  • @PanScitw

    @PanScitw

    5 ай бұрын

    值得再做一集

  • @hernchang
    @hernchang5 ай бұрын

    「台灣每人每年可分配水量」,分子是年均降雨量*台灣總面積,分母是台灣總人口。換言之就算台灣沒有時間與空間上的降雨不平均,也沒有因為地形陡峭而造成短時降雨造成大量水排入海中,本質上我們就是極度缺水的國家。因為教科書的書寫,甚至於不少老師也把前面與後面的概念當作因果關係在詮釋,我想在這邊試著澄清一下: 台灣是缺水國家,跟降雨的時空不平均,以及地形陡峭並無關聯。台灣本質上(1)人口多土地面積少,可分配水量先天就不足。(2)降雨時空不均勻,西半部的中南部地區秋冬季其實是類似莽原氣候的乾季。(3)台灣先天上地形陡峭,大多數的地表水其實是快速奔流入海。上述這三個條件,造成台灣的水資源分配其實一直都是非常有挑戰的,只能說幸好台灣的地下水資源夠豐沛,我們才有辦法儲存大量的水資源。

  • @PanScitw

    @PanScitw

    5 ай бұрын

    感謝回饋

  • @amdersen1997
    @amdersen19976 ай бұрын

    我聽過一個構想,沿著台61線旁邊蓋一條運河,可用來運輸、灌溉、蓄水、洩洪。

  • @user-cd5oc4le3g
    @user-cd5oc4le3g6 ай бұрын

    先汰換老舊水管吧,漏水率太高

  • @user-qq9pp3ir2v

    @user-qq9pp3ir2v

    6 ай бұрын

    那是自來水公司要處理的自來水管線吧

  • @user-ki7ep6yh4x

    @user-ki7ep6yh4x

    5 ай бұрын

    @@user-qq9pp3ir2v 外載因素,車輛超載超重,壓路面下陷爆管。施工不慎挖破輸水幹管,不是嗎???

  • @user-qq9pp3ir2v

    @user-qq9pp3ir2v

    5 ай бұрын

    @@user-ki7ep6yh4x 沒,自來水管確實有漏水問題,水利署有統計

  • @wellowline6480
    @wellowline64805 ай бұрын

    都是之前的截彎取直害的,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土地,害流域面積大大的縮減剩不到一半,當然地下水補充就少一半啊.

  • @jackas1034
    @jackas1034Ай бұрын

    都市本身也要有回收雨水的設計,畢竟都市圈範圍一直擴大。

  • @Hidenaga.takahino
    @Hidenaga.takahinoАй бұрын

    水庫有調節旱澇更迭,還有穩定溪川流的功能。 多蓋一點其實也是水土保持的一項功能。

  • @PanScitw

    @PanScitw

    Ай бұрын

    對生態的衝擊也很大

  • @ivylin7217
    @ivylin7217Ай бұрын

    還是應該在高屏溪上游沒有斷層疑慮的地方多建幾個水庫而且都是配有排砂隧道的水庫 !

  • @syarolapin5744

    @syarolapin5744

    Ай бұрын

    本來就有計畫在高屏溪上游蓋,88風災後就造成大反彈,但不能因為反彈就不積極去說服當地居民

  • @kevinlin009
    @kevinlin0095 ай бұрын

    能不能在下大雨易淹水的地方多挖些深一點的儲水池? 然後沒水時再把這些水抽去用? 一次解決2個問題?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重點是挖誰的地來做儲水池?

  • @user-so6zp1sh903
    @user-so6zp1sh9035 ай бұрын

    每個水庫都有供水的責任區能不能再加個預備區 也就是其它水庫責任區 當這鄰水庫低水位時先關掉部份供水 改為高水位水庫供水 智慧型水庫 不要讓水白白進大海 也可把用水去的供水管都串通起來用水匝門選擇供水水庫

  • @6549-ck9ok

    @6549-ck9ok

    5 ай бұрын

    珍珠串就是這樣啊 低水位的水庫會從高水位調水來

  • @f10020129
    @f100201295 ай бұрын

    家庭的生活廢水呢?想知道我們管線鋪陳跟回收問題,不然再怎麼存,空間還會夠用嗎?畢竟水不小心很容易浪費

  • @tonytai3482
    @tonytai34825 ай бұрын

    1.自國外或宜蘭、花蓮、台東富水區引進清潔淡水,用淘汰或退休的油輪載運!2.在水庫下方興建小型蓄水的水庫蓄水區,成為小型的日月潭,也能充分利用夜間離峰電力。

  • @user-nl8yx3qy7y
    @user-nl8yx3qy7yАй бұрын

    我有幾個想法, 有些會得罪人: 1.這影片三個月後, 全台沒有本次下雨前除了基隆新山台北翡翠水庫都快見底了, 調什麼調? 2.除了海淡廠及不定時去汲伏流水, 並沒有新做法, 也救不了大型缺水 3.水庫水只佔用水的10%供給, 河川水60%, 你要想著如何留下河川水, 你可以在河川兩側徵收田地改建為大型中下游儲水池, 甚至建造地下水庫; 或者在河川各區段設儲水堰(它在河水上漲時流入, 平時自然滲入土壤), 減緩河水直接流走. 台灣水留不住是真的, 請多動腦. 4.農業用水約為70%, 民生20%,工業10%, 基本上, 農業不花錢卻大量使用(陳吉仲說這一半的農業用水會流入地下, 問題是, 我們只用了4%), 然後一直有人說要調高水費, 我說是搞不清楚狀況. 你調高了10%民生用水費, 假設也減少10%用水量, 但對全部用水需求只減少30%X10%=3%, 根本不痛不癢.還有, 調高水費應是針對無水可用之縣巿, 但對台北巿來說, 它就算民眾爛用水資源, 它水庫水還是夠啊! 又例如屏東巿, 它是吃地下水的, 全年都用噴的, 你叫他們節省什麼?它還都可以賣高屏溪水給高雄巿哩. 5.關於農業用水, 也是一樣啊, 在各農區徵收田地做為儲水池, 平時抽大圳的水灌入, 一旦水庫缺水, 就啟用此水池, 這不就為河川留下水了嗎?

  • @tws8877441188

    @tws8877441188

    Ай бұрын

    你要不要算一算要徵收多少田才夠你用,再用現在農地價格打五折算要花多少

  • @viscourtroy
    @viscourtroy6 ай бұрын

    台灣有很多水利基建需要實行,如果需求增加的話。

  • @sshhss5
    @sshhss5Ай бұрын

    建議新建房屋用兩套水系統,沖馬桶就直接用抽取的河川水或是循環處理後再利用的水,和身體有接觸的再用自來水。

  • @user-rh8lw1bd3e

    @user-rh8lw1bd3e

    Ай бұрын

    民生用水只占,百分之十,農業用水占百分之七十,為甚麼要人民節約用水,兩千多萬人,才占百分之十趴,應該是農業用水要節約

  • @klac8196
    @klac8196Ай бұрын

    其實只要不要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你會發現台灣各政府部門一直都有在做事情,並有很多長久的規劃,台灣政府的效率和執行很好,有住過國外的人,就會有深刻的感受

  • @user-mg2zy6oz3y
    @user-mg2zy6oz3y10 күн бұрын

    資料中心很耗能,會產生許多廢熱,如果把資料中心蓋在海水淡化廠旁邊,這些廢熱可以助益海水淡化,減少海水淡化過程的能耗。此外,核能電廠、煉鋼廠也會產生大量廢熱,也很值得應用。

  • @user-qi1mw1tn1x
    @user-qi1mw1tn1x5 ай бұрын

    好奇提問,這種調動水資源的方式,是否會造成原生物種之間的競爭,而導致生態問題?假設有上述情況,有沒有可行性高的解決辦法??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面對既定事實,永續管理的兩個手段,「減緩 & 調適」,是目前聯合國維持 2050 世界運轉的結論

  • @lovefrut1
    @lovefrut15 ай бұрын

    在台灣山地,補助蓄水池設施,水往低處流,😂密密麻麻的規畫成有系統的流水資源,形成台灣😮高高低低的串聯,民間與政府的合作,應該比蓋水庫還細水長流的規劃更長久之計。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目前在做的是把平地的伏流水 & 淡化水,利用綠能再回填海拔高的水庫,達成水資源 & 發電的循環(仔細觀察,翡翠、曾文、日月潭、石門四大水庫,已經保持高水位很長時間了)

  • @iokerH
    @iokerH5 ай бұрын

    兩個都對,台灣年雨量很高但地形不利於儲水。

  • @080mib911
    @080mib9115 ай бұрын

    我有個問題,關於這些管線。如果遇到地震遭到破壞的時候,有什麼應對處理的方法?

  • @user-of5py7xg8b

    @user-of5py7xg8b

    5 ай бұрын

    辦法只有一個$$$$$$

  • @gray_liu
    @gray_liu5 ай бұрын

    比起清淤這種只能在乾旱時期才能補救的措施或是花大錢挖東牆補西牆 是不是該效法翡翠水庫禁止水源區的開發

  • @user-de8ek5lh8s
    @user-de8ek5lh8s6 ай бұрын

    石門水庫每年都漏水二個水庫的水量 這是自來水公司職員說的。 台灣雨水充沛水很多,並不缺水, 台灣缺的是〈有效水資源管理〉……!

  • @riker729

    @riker729

    5 ай бұрын

    是每年自來水漏掉二個石門水庫的量吧....... 主要問題是更換管路非常花錢, 要修到好是用兆來算. 另外是施工非常隨便, 我家這邊今年剛換管, 換管好還沒蓋土前, 我稍微一碰就漏水.......

  • @Rextsaiyo

    @Rextsaiyo

    5 ай бұрын

    (三)臺灣自來水漏水狀況很嚴重,2020年總漏水量高達4.56億噸,約2.3座石門水庫水量,為改善漏水情況,臺灣自來水公司從2004年到2020年,共投入879億元,漏水率從24.58%降到13.9%,漏水率下降後,每年約可省3.58億立方公尺水量,約1.8座石門水庫的蓄水容量。

  • @Rextsaiyo

    @Rextsaiyo

    5 ай бұрын

    看來不用學啥文言文了 光白話文就學不完😅

  • @user-ow8ku3nq6t
    @user-ow8ku3nq6t5 ай бұрын

    生活水準高了用水過於仰賴自來水,以前台灣都用井水或簡易自來水

  • @LonerAscetic
    @LonerAsceticАй бұрын

    所有住家附近全部蓋儲水管~雨水來了不就可以直接回傳水廠過濾~~ 這樣不就有源源不絕的雨水可用~ 每次雨水流過下水道~那些水多可惜啊

  • @user-qr7fh7jc7b
    @user-qr7fh7jc7b5 ай бұрын

    電子產業都外移就有解,環保團體辛苦了...推動台灣失業率!加油

  • @alvinychuang8740
    @alvinychuang87405 ай бұрын

    @00:14 台灣缺水排全球第18。引用這樣的報導,真的讓人啼笑皆非! 以片面的邏輯來陳述台灣是否缺水,那台灣再蓋10座TSMC先進的晶圓廠,很容易衝到缺水全球排名第一。

  • @PanScitw

    @PanScitw

    5 ай бұрын

    有其他建議的邏輯嗎?

  • @user-xl6dx6yg5z
    @user-xl6dx6yg5z5 ай бұрын

    漏掉的呢? 以前的水庫沒設計排砂 可以等壽命到了 打掉讓大自然清一清 然後重蓋一個更高科技的新水庫嗎?

  • @chiu2197

    @chiu2197

    5 ай бұрын

    排沙隧道可以後建再接上,但不是所有水庫的地質條件都能做到

  • @user-my8ot9pg4k
    @user-my8ot9pg4k6 ай бұрын

    想問: 海淡廠在海邊 水庫水力發電在山上 那淡化後的海水是用儲存槽儲存在海邊嗎? 還是說要抽進水庫內儲存?

  • @user-dg4kercx5h

    @user-dg4kercx5h

    5 ай бұрын

    海淡水我認為是民間用掉或工業用,利用少量水庫水發電不使用於民間,就可以一直保持高水位

  • @terrylove12

    @terrylove12

    5 ай бұрын

    海淡水基本上可達飲用水標準,進入受配水池後可匯接自來水系統

  • @Weng-window
    @Weng-window5 ай бұрын

    城市綠化、海綿城市對流失水資源有幫助嗎(成本是否合理)

  • @user-xi9sw2or3b
    @user-xi9sw2or3b6 ай бұрын

    今年前半年水情吃緊問題其實是非抽蓄水力發電有點用過頭,感覺是因應核二大機組停機產生的夜間電力缺口,加上部分火力機組歲修尚無法上線,夜間電力缺口只好利用水庫傍晚開始不斷放水發電至深夜負載降低彌補才產生水位偏低,但是下游自來水廠取水壩容量都不足以全部承接水庫長時間發電尾水,珍貴水資源自然就大量入海流

  • @terrylove12

    @terrylove12

    5 ай бұрын

    不用想太多,前半年南部大旱就只是單純沒下雨,查查前年跟去年的雨量資料以及水庫水位就可以略知一二,另外曾文發電放的水會進烏山頭,發電放水的水量在當時要灌滿低庫狀態的烏山頭是不可能的。

  • @hpwstar

    @hpwstar

    5 ай бұрын

    我2022年有一直盯水庫水情那個網頁,曾文水庫2022年11月只有60幾%,那個水量過冬是保證缺水的

  • @user-cm2bd9vw4v
    @user-cm2bd9vw4v5 ай бұрын

    加上 台灣有不少工廠 也導致工業用水 加劇用水不足 尤其是半導體

  • @user-bs2nz7nm1j
    @user-bs2nz7nm1j5 ай бұрын

    蠻期待下集可以討論缺電問題,也是不應被忽視的問題

  • @Mega123polo

    @Mega123polo

    5 ай бұрын

    用愛發電

  • @user-of5py7xg8b

    @user-of5py7xg8b

    5 ай бұрын

    看看福島 我寧願電費多給一點也不要台灣發生核電站的意外

  • @Martin-lq3up

    @Martin-lq3up

    2 ай бұрын

    @@user-of5py7xg8b 你別忘了用火力發電不只是貴和空污的問題,還有國際間經濟的問題。 核電意外,台灣核一核三廠運作多少年了,新的核電廠都是更新的製程。 福島的意外,那是人為的問題,也被國際檢討,看是否也會發生在其它國家的核電廠,訂立相對應的措施。 你搭飛機嗎,還是看到飛機掉下來,路上車禍,船會沉,所以出門就用走路的比較安全,是嗎? 綠能? 我只知道綠能你不能,如果要提到能源的綠能,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相關的資料和書籍,來回頭看看,台灣這個用電量大的小島,有什麼條件來發展綠能。 其實你不用想了,台電的工程師們,我想每個都比你要專業。可是目前有解決方案嗎。

  • @lianglyec3875
    @lianglyec38755 ай бұрын

    百年大旱時是否考慮海水淡化來使用呢?核能與水庫水循環再利用是否還列入運用考慮呢?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台灣 70% 是山林,只要空中看台灣還是綠色的,表示水源還在土壤裡 大自然會告訴你,台灣從未大旱,只是沒發現水在哪裡?如何運用?...........植物比較聰明!🤣🤣

  • @user-of5py7xg8b

    @user-of5py7xg8b

    5 ай бұрын

    台灣要發生大旱可能你都入土不知道多久了

  • @user-qd3kl4pu1b
    @user-qd3kl4pu1b5 ай бұрын

    可以演西濱設水管北水南調嗎?還有西濱嘉義台南段,有很多土地被海水淹沒,如果挖深儲水合經濟效益嗎?還可養魚太陽能發電。

  • @user-qd3kl4pu1b

    @user-qd3kl4pu1b

    5 ай бұрын

    沿

  • @deyochen
    @deyochen6 ай бұрын

    珍珠串計畫感覺不錯可以平衡南北水量,但是感覺台灣有些生態是有區域性區隔的,也要注意不會造成生態的破壞,或是導致外來種的蔓延。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常務官公務員花招百出小水庫不想建,專想幹大票的構思很熱衷,如建幾億立方米的美濃大水庫或有埪無筍的美濃地下湖,推不動不檢討原因乾脆放棄……..。建小水庫 攔河堰(那怕是2百-3千萬噸的也比伏流水 強呀)把豐水期的水儲存起來才是王道(長江 黃河主流 支流不是只有一個水庫有大有小不下千百個,中國還有非常多的小溪攔水壩,這在旱季對農民起了很大作用 )。建水庫 攔河堰才是根本。

  • @CatFtr

    @CatFtr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 你要不要看看另一個人是怎麼被噴到中離的?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CatFtr 哈哈 好呀 就是想看看那個給槓精槓倒。當然啦誰傻呀去跟槓精辯駁? 這個解釋清楚了,槓精至少還可提出30個理由,等30個理由排除完 槓精還有50個理由等著呢,誰傻呀去辯駁? 然後人家不勝其煩的走了,槓精還洋洋自得。

  • @CatFtr

    @CatFtr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 還真不好意思,他跟你持同樣論點被我跟另外兩個鄉民嘴到根本回不了,最後被一句絕殺 你自己去看看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CatFtr 槓精至少還可提出30個理由,等30個理由排除完 槓精還有50個理由等著呢,誰傻呀去辯駁? 然後人家不勝其煩的走了,槓精還洋洋自得。

  • @user-jz1pm7qp3m
    @user-jz1pm7qp3m5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發電 風機發動,多餘的發電也可以轉成氫能

  • @user-nw3qh9gd6l
    @user-nw3qh9gd6l5 ай бұрын

    每個水庫的集水區,都像翡翠水庫,作同等級的保護,絕對不缺水,壽命也可延長。產業要節能,節水!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用綠電產淡化水 + 伏流水回收,回填水庫,再利用水庫的高低落差產電,循環下來同時分擔了部分水 & 電的需求,也確保水庫持續保持高水位的備載能量,新的資源永續管理觀念,目前政府做得很傑出,仔細觀察翡翠 & 曾文 & 石門三大水庫,已經呈現滿水狀態很長時間了(未來淡化水廠還會連結「氫能源」)

  • @shangyangtsai849
    @shangyangtsai8495 ай бұрын

    高雄美濃水庫…這個被搞掉的水庫,到現在每年都在亮燈 這樣台積電哪敢進來 而且高雄沒有任何一座大型可以供應的水庫,雖然平常高屏溪可開發的伏流水跟川水很多 但這不代表可以不做備援水源

  • @PanScitw

    @PanScitw

    5 ай бұрын

    不過台積電已經要在高雄進駐了,看樣子是省了一座水庫。

  • @limtianyih
    @limtianyih6 ай бұрын

    覺得再收集水比較值得發展,把雨天從排水溝流掉的,以及家庭廢水回收過濾重新使用,用多少收集多少。

  • @timyeh621

    @timyeh621

    5 ай бұрын

    這些只能用在工業用水,但處理廢水過程消秏的能源、碳排、...,算下去,就知道好好利用現有水資源才是重點!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呵呵 本末倒置(能不能當生活用水?),在台灣建小水庫 攔河堰才是根本(那怕是2百-3千萬噸的也比伏流水 強呀)把豐水期的水儲存起來才是王道(長江 黃河主流 支流不是只有一個水庫有大有小不下千百個,中國還有非常多的小溪攔水壩,這在旱季對中國農民起了很大作用 )。中國20幾年前就不挖抗旱井了,因為旱季根本沒水)

  • @user-zf9zr3ub5k

    @user-zf9zr3ub5k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 你也要想一下台灣夠不夠蓋那麼多小水壩,而且蓋水壩造成的環境汙染和之後的維護成本都是問題,用最少甚至不用水壩解決問題才是根本。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user-zf9zr3ub5k 什麼方法說一下?

  • @user-zf9zr3ub5k

    @user-zf9zr3ub5k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 你沒看影片還是不識字?

  • @user-vu5wf2ws3n
    @user-vu5wf2ws3n6 ай бұрын

    這種專訪,有專訪過南韓相關人員,蓋水庫治標不治本,要保障永久水源才是關鍵。 水庫,少了水源,水庫就會乾枯,永久水源的重要性。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每個國家因地理 & 自然條件不一樣,技術可以借鏡,但是永續管理的策略會不一樣........南韓 & 台灣的緯度不一樣,雨量不一樣,洋流不一樣,地質不一樣,思考也會不一樣..............蔡英文 政府在「台灣的永續管理」上,做的是世界頂尖的,無論是財政、經濟、環境或文化各方面

  • @user-of5py7xg8b

    @user-of5py7xg8b

    5 ай бұрын

    南韓

  • @user-pb1cz5on8y
    @user-pb1cz5on8y5 ай бұрын

    利用海水淡化來儲能也真是太厲害了。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海水淡化,未來還會連結「氫能源」& 台鹽 ( 雖然鹽很便宜🤣🤣 ),所以署長語帶保留!😂😂

  • @user-dn2wy6ni4h
    @user-dn2wy6ni4h5 ай бұрын

    爲何不建立雙水壩的水庫呢?讓水庫的水在放水時先放入下水庫,大水時雙水庫的水不致於放太多造成水的浪費,如此建壩是否值的考慮一下呢?如此也可減少爛爭民用土地造成民反!個人意見,希望會得到利用!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沒有水庫 & 水壩,千年檜木也沒枯死,要從大自然的角度思考資源循環,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要從天上看台灣還是綠色的,台灣就沒缺水,尤其 70% 國土都是山林

  • @tommychang7991
    @tommychang79915 ай бұрын

    台灣東部有佳山計畫北部宜蘭的隧道台北捷運地下化,在在說明對於山體的開鑿已經不是問題,每年蓋河堤水庫清淤疏濬工程不但勞民又傷財又造就很多司法問題,何不將此開鑿技術將幾條大河雨季之水引進中央山脈裡儲存(開鑿大蓄水池),請土木水利專才規劃,當苦旱時再提出利用相信這不比到處花錢蓋水庫差嗎???

  • @millsonliu
    @millsonliu5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不抽淤泥呢?經費?難度高?

  • @lockehuang7679
    @lockehuang76796 ай бұрын

    如何解決漏水問題?!只要能降低漏水率,應該勝過加蓋水庫…等。

  • @user-bl5yc3sn8m
    @user-bl5yc3sn8m6 ай бұрын

    水庫除了要通水還要儲水....現在天然資源很珍貴,說不定可以把水當黑色石油賣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台灣不缺水源,而是留不住,運用科技把資源循環,是政府正在做的事 台灣 70% 是山林,只要空中看還是綠色之島,就不該缺水.......植物沒枯死一直喊缺水,只是謊言滿天飛

  • @Martin-lq3up
    @Martin-lq3up2 ай бұрын

    台南、新竹海水淡化廠環評過關 日產水30萬噸、年耗電增3.8億度。 海水淡化的用電量也不小。

  • @PanScitw

    @PanScitw

    2 ай бұрын

    適合搭配低碳再生能源

  • @chikao6763
    @chikao67635 ай бұрын

    水庫對下游生態是無法回復的破壞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調適 & 減緩,是對 " 既定事實 " 能做的工作,「永續科學」的發展,未來會解決前人沒想到的問題

  • @Little-chilli

    @Little-chilli

    5 ай бұрын

    保护生态是为了人的生存,舍本逐末不可取。

  • @user-pg2ip5id1g
    @user-pg2ip5id1g6 ай бұрын

    水費異常便宜,民眾不珍惜水資源,沒有財源如何汰換供水管線,更何況還想蓋水庫。 P.S.還有人覺得漲水價很可怕,漲水價就是在找一般老百姓麻煩,甚麼都要先從用量大的企業開刀,企業的成本依然會反映在產品售價,大家等著承受更高物價吧。 再來個P.S.一般4人家庭一個月約使用35度水,1度水漲1元,一個月多支出35元,省下去加水站買30公升水的錢,或省下一杯飲料的錢,就有能讓水公司有更資金可以維護及升級水系統,讓大家有穩定且優質的自來水可以用。

  • @demodemo5991

    @demodemo5991

    6 ай бұрын

    又有人在吵什麼東西很便宜。 不要老想著搞小老百姓。 你知道用水大戶,每度水只加收 3 元的耗水費。 而用水大戶的定義是每月用水超過 9000度 (9000噸)。 等於在它的成本中,每月頂多多個 2萬7千元,你覺得對於那些大廠用水大戶,每月多2萬多的水費,他們有差嗎?

  • @user-pg2ip5id1g

    @user-pg2ip5id1g

    6 ай бұрын

    又是有人在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水費太低,民眾不以為意,就會浪費水,想要繳多少水費全由自己決定。 再搬個數據給你看,111年水利署統計生活用水一天是每人288公升,一家四口一個月大概使用35度水,照你說的一度漲三元,一家四口一個月的水費大概漲105元,對一般有正常收入的家庭來說每月多支出105元會痛會癢嗎? 不要一講到物價合理化就噴,萬物皆漲的時代,水處理成本不斷上漲為何不能漲水價? 建議查證一下再來噴吧。 不想漲, 就不要停水的時候再來抗議,為什麼不增加儲水設備。 就不要在老舊水管破裂的時候抗議,為什麼管線不要定期汰換。 就不要在汛期的時候抱怨水怎麼都黃黃的,因為沒有維護及提升設備怎麼把水處理更乾淨。 電價上漲,大家會想辦法減少用電,降低電廠負荷及節能減碳。 台灣本來就是個水留不住的地方,為何沒人想省水來保護水資源呢? 就是因為水價太便宜,一個月省也省不了幾百元,對民眾來講這些的錢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才不想去省。 然後又會有群人出來說,不要用省水省電來掩蓋台灣缺水缺電的問題啦。 全世界都是節省能源支出的時代,為何台灣無法跟上腳步?

  • @demodemo5991

    @demodemo5991

    6 ай бұрын

    呃…理解能力有困難? 還是識字能力有困難? 知道什麼是耗水費? 知道耗水費是針對什麼對象徵收嗎? 知道用水大戶的定義嗎? 要不要先去查一下資料,再來回? 這跟漲水價的關聯。。。 你一個月用的少的水價要跟用的幾十幾百倍的水價一個等級哦?

  • @user-pg2ip5id1g

    @user-pg2ip5id1g

    6 ай бұрын

    笑死,就像你說的用水大戶,因為用水分段收費已經被多收水費了,另外又多收耗水費,憑什麼還要再往企業身上增加水費? 企業增加的成本最終還是會回到人民身上。 而且生活用水總量幾乎是工業用水的兩倍,為何不能漲水價? 始終還是迴避我的原文的問題,沒有錢如何把水系統做更好或維護完善? 看你這麼多篇留言都拿耗水費出來說嘴,我也沒理由再回你了。 就這樣,等大家都沒水用的時候再見。

  • @demodemo5991

    @demodemo5991

    6 ай бұрын

    啊不就是某人自己在那嘴,水價太便宜,所以大家不珍惜水資源。 講半天,要珍惜水資源,要漲價,結論不就是要 以價制量。 水用的多,當然要優先加價。 問題是一個月能用到 9000 度的廠商,加個 不到3 萬的水費,它也沒差。1度3元的耗水費有多嗎? 講半天,難道不是想要以價制量噢? 講半天覺得水費太便宜,大家都會浪費水資源哦!笑。 你知道 5% 的用水大戶可以使用 41%的用水量。

  • @ching-mingchen8892
    @ching-mingchen88925 ай бұрын

    針對用水大戶們,商業工廠玩家 強制水庫報到去,清淤疏通減水 #水費級距累積差異 #比照油價勢在必行

  • @ucfg5113

    @ucfg5113

    5 ай бұрын

    對,企業大量用水,為何不用付較多錢

  • @shenhsu9081
    @shenhsu90816 ай бұрын

    好奇珍珠串計畫,如果單純以管線打通連結水庫,這樣就是虹吸原理,當低海拔的水體要打進高海拔水庫裡,那個壓力之大根本別想打進去;所以應該只能將水體一路往上打,從高海拔水庫的最高水平面以上注入,所耗費的能量也不少吧?!

  • @osecrety001

    @osecrety001

    6 ай бұрын

    沒加壓,純靠重力高往低送。

  • @leochenc

    @leochenc

    5 ай бұрын

    沒必要一定要連結高位水庫啊,變通方法很多,像曾文南化連通管就不是直接連結水庫,利用水庫下游的淨水場、下游的系統水壩來達成水的調度就行了,簡言之,你要調水,並不一定要把水存進去水庫,也可改為讓水庫存住水不須往下游排水,而下游原本需要的用水,藉由遠處足水的水壩水庫來支應(透過珍珠串計畫),這樣一樣能達成效果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官員人傻又不用花自己的錢就矕瞎搞一下唄,反正瞎搞也算是工作之一。

  • @terrylove12

    @terrylove12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不懂可以不要出來秀下限。

  • @chiu2197

    @chiu2197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 不然閣下什麼科系出身又再哪裡高就😊

  • @bugmini6999
    @bugmini69995 ай бұрын

    蓋高樓大廈抽的地下水很恐怖,雖然消防車都會去工地補水,多數的水還是給它浪費掉,請問有針對這塊解方嗎?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那些都會變成伏流水,部分會跟淡化海水一起回填水庫,用作發電 & 民生 & 工業用水的循環

  • @bugmini6999

    @bugmini6999

    5 ай бұрын

    @@akong0824 是這樣理解沒錯,不過這些水只有少部分變伏流水,用作發電 & 民生 & 工業用水的循環這邊比較不是那麼現實,工地抽起來的水針的量很大.很清澈,有沒有比較好的解方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bugmini6999 你如果有接觸大型公共工程(隧道、地下涵管),建築工地那些水真心只是洗腳水,不足為奇,早期挖雪山隧道,雪山山脈一堆泉脈,搞得工程進度延宕 ( 金車會在宜蘭釀酒,就是因為那邊的水又多 & 質又好) 充滿地下水的台北市盆地,地下迷宮都挖到數十公尺以下了,有排水系統會把伏流水送到該去的地方,回收再利用的,不用擔心台灣會缺水

  • @akong0824

    @akong0824

    5 ай бұрын

    @@bugmini6999 記住一個最簡單的自然物理現象,只要從天空看 70% 山林的台灣,還是青綠色的,植物會告訴你台灣不缺水......只是藏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 @user-in8yj4ef6q
    @user-in8yj4ef6q5 ай бұрын

    高雄美濃有抗議啊,與其蓋水庫,不如蓋海水淡化廠,順便搞離岸核能😂

  • @l7i7k7e7
    @l7i7k7e76 ай бұрын

    天氣已經不正常了 台灣已經有好幾年沒有颱風 一定要想辦法留住水

  • @user-rn8cl9rp4l
    @user-rn8cl9rp4l6 ай бұрын

    我比較好奇的是:疏濬工程? 水庫的疏濬工程只能趁著枯水期甚至水庫乾涸到底朝天才能進行挖土清淤作業嗎? 難道沒有其他方式嗎? 請泛科學追蹤報導一下吧!

  • @user-qq9pp3ir2v

    @user-qq9pp3ir2v

    6 ай бұрын

    水庫的深度跟寬度不放水到底要找哪些工具來挖啊,因為這樣才需要在下方做防淤隧道用重力排放吧,不然整個邏輯就不順啦

  • @user-rn8cl9rp4l

    @user-rn8cl9rp4l

    6 ай бұрын

    @@user-qq9pp3ir2v 嗯~這個利用重力位能來排除淤泥,確實也是可行方案之一,但我更好奇的是還有其他方法嗎?

  • @chiu2197

    @chiu2197

    6 ай бұрын

    可以興建排砂隧道利用洩洪的方式排砂、抽淤船,但最重要的還是上游的水土保持要做好

  • @user-qq9pp3ir2v

    @user-qq9pp3ir2v

    6 ай бұрын

    @@chiu2197 抽淤船的量能實在是不太行 而且太燒錢了吧XD

  • @chiu2197

    @chiu2197

    6 ай бұрын

    ​@@user-qq9pp3ir2v沒辦法 不然又要被說不做事😂

  • @paullin2020
    @paullin2020Ай бұрын

    開源不是方案 水有限 要做人和物的節流才是正解

  • @user-yb3cc4yh2g
    @user-yb3cc4yh2g5 ай бұрын

    台灣必須再準備5,6個水庫,以防下一次的百年大旱。

  • @pioneer0001
    @pioneer00015 ай бұрын

  • @vincentchien3
    @vincentchien35 ай бұрын

    該如何將降雨留下來確實是嚴重的問題

  • @lindalin4353
    @lindalin43535 ай бұрын

    先漲水價最快解決大部分缺水的問題

  • @er3516er
    @er3516er6 ай бұрын

    不用海淡廠其實就只是成本太高而以,水公司會虧本

  • @user-ym4ri8ye3e
    @user-ym4ri8ye3eАй бұрын

    石虎公園也是水環境計畫

  • @PanScitw

    @PanScitw

    Ай бұрын

    引以為鑑

  • @user-vt8iu8du6q
    @user-vt8iu8du6q5 ай бұрын

    水跟電要整合,水庫能儲存能量也可以儲存水資源 這樣就是天然電池了

  • @user-qs2np2rr7n
    @user-qs2np2rr7n6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花東西調

  • @user-bn7tv9ti7i
    @user-bn7tv9ti7i5 ай бұрын

    水庫儲水,放水,會造成地基下陷,泥土增高

  • @Carbon_Wu56
    @Carbon_Wu565 ай бұрын

    主要就是人/工業太多,密集。

  • @iron5455
    @iron54556 ай бұрын

    公視我們的島有專門介紹伏流水與地下水資源的介紹 基本上高屏的伏流水與地下水資源非常充沛 且易補注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系教授丁澈士就提出 豐水期應該要大量使用地下水資源 枯水期才是使用水庫資源

  • @c2co2co32-

    @c2co2co32-

    5 ай бұрын

    沒這麼簡單,一樣要花錢,地下水要穩定回灌,需要農田之類設施做水源涵養,不然光靠湍流,地下水位會下降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那什麼高屏溪伏流水井根本就是繡花枕頭,問一問那些官員前幾個月屏東旱晴時高屏溪伏流水井到底總共提供多少水? 都旱情了能搶到什麼水(沒旱情有水,旱情了沒水)? 人傻又不用花自己的錢就瞎搞唄,反正瞎搞也是工作之一。

  • @iron5455

    @iron5455

    5 ай бұрын

    @@c2co2co32- 對 所以有些地方規劃成濕地 也有些地方直接規劃為補注湖 當雨季有充足的補注來源 就可以大量使用 乾季轉為使用水庫水源

  • @iron5455

    @iron5455

    5 ай бұрын

    @@win-jx6cy 自己去查 伏流水是甚麼我看你也搞不清楚 當一個伸手排講話還能那麼大聲喔?

  • @win-jx6cy

    @win-jx6cy

    5 ай бұрын

    @@iron5455 哈哈 你還不懂什麼是伏流水吧? 其實就是在河灘的一個個大水井用動力把井裡面的水抽出來用,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今年屏東乾旱,這一個個大水井到底抽出多少萬噸水? 水情資訊裡就有伏流水流量,抽出多少水我不知道但好像沒半個月就沒水了。中國20幾年前就不挖抗旱井了,因為旱季根本沒水)

  • @23e
    @23e6 ай бұрын

    缺人😅 0:25 ❤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