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video

打坐修煉+理工精神深度歸類經典,能揭開三教經典的祕密嗎?| 為什麼我要講經典系列之二 | 張慶祥 講授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將跟隨黃庭書院 張慶祥 先生的親身故事,回到當初如何利用理工精神深入研究、歸類、分析儒釋道三教的經典。過程中沒有偏袒任何一種宗教或信仰,他的目標很單純,只是尋找穿越三教教義的共同真理,探究各教聖人所達到的開悟,究竟有何相通之處?
究竟這樣的研究精神,是否能夠揭開個貫穿儒釋道三教的終極真理?
打坐修煉在尋找跨宗教的共通真理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它如何幫助理解和體驗這些深奧的教義?
請記得按讚、分享並訂閱頻道,以便獲得更多有趣的內容更新!👍❤️🔔
❤️《為什麼我要講經典》完整版請看: • 【來聽故事啦!】為什麼我要講經典?|張慶祥 講授
✅書院官網:htz.org.tw
【黃庭書院全球線上課堂 讀書會】
如果您對視頻內容有興趣
希望自我精進 深入了解更多課程
我們開闢了一個讀書會LINE群
提供深度的免費課程 邀請您一同來學習
🎁立刻點擊加入:台灣:lihi2.cc/4HZK4
台灣以外地區:lihi2.cc/qft94
#修行
#為什麼我要講經典
#張慶祥

Пікірлер: 3

  • @angelaliao5608
    @angelaliao56086 ай бұрын

    张讲师这一段非常认同,那段蒙蒙的日子也是必须的,现在想想一切都值得。顶礼张讲师🙏

  • @user-ew8eu2xn4p
    @user-ew8eu2xn4p3 ай бұрын

    心是本性?性是一種磁場空性?它能見能聞能聽?見聞覺知?

  • @user-wj1df1yb3k
    @user-wj1df1yb3k6 ай бұрын

    如是我知: 一、 無為:是無為、無不為的簡稱。 「為」的定義是:(心)行、(心)動、(身口)施、(身口)作。(無明所起、不自知本足故有行。) 「不為」的定義:不行、不動、不施、不作。(明則止、自知本圓滿無欠,故不為、不求。) 「為」在天地而言是,無心(欲求)而為;在人而言是,有求(回報)而為。 在天地是無心而為,故清淨(無憂悲惱);在人是有求而為,故煩惱苦。 應說是:天地無為、無不為,故無【苦】!有欲求者也是有為(苦)、有不為(苦)。 有欲求者為「凡」,凡夫因「利己而為」,因「不利己(苦)故不為」! 無欲求者為「聖」,聖者因「利他而為」,因「不利他故不為」! 雖利他亦不求報,何以故?已無欠、已無缺、本自足、本圓滿故! 《禮記: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施」即是造作,「報」為回報、收穫! 意思是,太上、聖人已知、自知無欠、無缺、本自足、本圓滿,故於人、事、物,皆無所求報(回收、報答)之想。 二、 於念而無念: 無「念(知)」、無「不念(不知)」簡稱無念! 所謂知(念)者,乃有情,五蘊眾生;所謂不知(不念)者,即地水火風,四大無情。 念字實有無量含義,略分則說為二。 其一、是指心體,從本性之所生,本性是能生。心體亦名法界、第八識、阿賴耶、一心、一法、本知、本覺、本尊。 (溈山云:獅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驢乳···,獅子是佛性,一〔念〕滴是法界,六斛是六識〔所見、所聞、所嗅、所嘗、所觸、所知〕)。 其二、是指作用。念念不停、第七識、潛意識、能知心、分別心;俗云「注意力」、「想像力」、「抉擇心」。 此心為塵沙無明所染,故與法界六塵敵對、能所二分,從此入於「變異生死」。 須菩提問,云何降伏其心,慧可問,我心不安,二人皆欲【止滅此心】,可知其心之強大、不易解決。(學般若空、悟般若空者,方得解決。) 六祖: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高明者無一念、法界、法身,捲收三世十方,自由自在,即是如來。 次者無念念(分別心)者,生滅滅已,自證法身,遍知無礙,號為大士。 於念是「用(想)心」、「(動)用念」、「運用注意力、想像力」。 而無念是「據法身之位、以天地法界為(自)身,無邊無際(我)身,知覺無所不遍,與天地宇宙同寬,與時間空間同久遠。 於念而無念: 依本性而起一念、一法、一知、一覺者,名為世尊、如來。 依法身而起念念、分別、所知、注意、想像,名為法身大士。 ~隨緣分享~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