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最頂級,也是最危險的智慧:無為。(道德經第二章,第三章)|seeker大师兄

Ойын-сауық

成为此频道的会员即可获享以下福利:
/ @seeker7603
今天我们来聊道德经中最顶级,也是最危险的那个智慧:“无为”。也就是道德经第二章和第三章。
这两章,在道德经中的份量非常重要。因为这两章直接说出了道德经中最顶级,也是最危险的那个智慧:“无为”。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道德经中的“无为”,因为道德经把无为说的太神奇了。道德经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无为”,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你想要一个国家长久,并且还一直安泰,那你“无为”就可以了。你想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殆,也没有问题。你做到“无为”就可以了。
可以说能不能做到“无为”,就是圣人与凡夫的分界点。这是说“无为”很神奇。
可是一般很少有人警告大家,去探索无为,这顶级的智慧。其实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无为”的思想和我们现实中的认知碰撞太大了,可以说是完全颠倒。所以说这个视频要看的话,尽量就把这个视频看完,不是故弄玄虚,因为我害怕你了解一半,真的会认知失常。
好了,那么闲言碎语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第二章,第三章。到底说了什么?
首先,非常有意思。这第二章一开头,就藏着一个巨坑。2000多年来传世版道德经,就用这个坑,误导了不知道多少人!
而且你想都想不到啊,这个坑啊,仅仅就只是一个字的区别。
不管是流传下来2000多来年的,传世版道德经,还是马王堆帛书出土的乙本,还是比马王堆更早的郭店竹简版道德经,第一句,都是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但是偏偏,唯独也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却少了一个“之”字。写的是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
不过千万别小看这少了一个字,因为这少了一个字,整句话的意思,就有了极大的差异。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2000多年来,传世版道德经是怎么解释,第二章。
按照传世版道德经,多一个“之”字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来说,这第一句话,没有别的可能,有且仅有一种解释,你去网上看,书上看,一般都把这句话,翻译成: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什么被称之美,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整句话的意思在强调。有恶的对比了,人才有美的概念。美和恶两者注定是同时存在。
而且这样的解释,与后面的句子,看上去也非常的贴切。因为后面的一段你看,“皆知善,斯不善矣”。看上去的解释好像就是,我们都知道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对比。所以我们才知道善。善和不善注定同时存在。
更重要的是,你看后面。
有,无之相生也。有和无,互相对比,并且有和无注定同时存在。
难,易之相成也。难和易,互相对比。并且难和易注定同时存在
长,短之相形也。长和短,互相对比。并且长和短注定同时存在
高,下之相盈也。高和下,互相对比。并且高和下注定同时存在
后面,先,后之相随。先和后,明显的互相对比,并且先和后注定同时存在。
那这里音,声之相和也。很多人不理解啊,我们一直都说声音,声音,这音和声有什么区别呀。这个暂时先不着急。我们一会后面再详细解释。

Пікірлер: 943

  • @zz-vi8zo
    @zz-vi8zo5 ай бұрын

    以前抑郁感觉痛苦到了极点,就在那个时候突然意识到痛苦和幸福只是自己赋予的定义而已,不管那一个对人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体验,所谓痛苦只会使我更坚强 从那以后就不再会感到痛苦了,不管遇到什么都能感觉内心非常平静祥和幸福,这种幸福感是物质无法带来的难以形容的

  • @rachelchia7336

    @rachelchia7336

    5 ай бұрын

    恭喜你,祝福你💖

  • @user-cs3zt5pm7h

    @user-cs3zt5pm7h

    3 күн бұрын

    痛苦的感受只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負面思想慣性...一直強加給自己的!感受的本質是“空”,勿起二念則常在寂樂...

  • @user-cs3zt5pm7h

    @user-cs3zt5pm7h

    3 күн бұрын

    順、逆(二元)境皆是智慧的體驗教材罷了! 其價值在於體驗...的過程裡我們從中獲得了什麼學習意義!

  • @summypinky7641
    @summypinky76414 ай бұрын

    無為可以參考動物,動物都是喜歡做什麼就去做,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遵循天性、對自己誠實,討厭誰就打個架。 直到人類道德觀出現,定義了善惡,分別心就此深植人類心中,這樣也方便在位者管理人類。 實際上所謂的自律及努力都不需要,只要你投入自己喜歡有熱情的事情,進入心流後,做事情毫不費力,就如魚得水般自在。 說穿了,就是返璞歸真,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真人,擁有赤子之心的人。

  • @user-bt9gi9zw4g

    @user-bt9gi9zw4g

    2 ай бұрын

    而且每个人的道德观都有所差异, 也就容易造就冲突

  • @user-lh6wb6zv4x

    @user-lh6wb6zv4x

    2 ай бұрын

    你說的這個不像無為,比較像我行我素😂

  • @qiuye420

    @qiuye420

    Ай бұрын

    反者动之道

  • @user-kv8gr7yr8v

    @user-kv8gr7yr8v

    Ай бұрын

    这样说,会让人误入歧途。那想杀人就杀人,想偷个东西就偷东西了 无为是不二,不分别。并不是行为上的为所欲为。

  • @user-ff5pe3yc2p

    @user-ff5pe3yc2p

    26 күн бұрын

    大師兄的意思是佛家常常說的 “分別心”,當一個人能夠時時刻刻去除這個分別心,他所做的就叫做 “無為”。 去除分別心,是一個修行的方法,而不是口號或是觀念而已。 在楞嚴經第五卷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利用外界聲音進入耳根去除分別心,是進入三摩地的妙法,可惜世人大多讀而不用。 此法門由外而內,讓聲音來來去去的流動而不執著,去除對所有聲音的分別心,讓內外所有聲音不再干擾意識。 以上所述,簡而言之,即是楞嚴經中 “入流亡所” 四個字,進入聲音之流,忘記自己的存在,自然也會讓頭腦在這個時候也被斬斷,即得進入三摩地,了知何謂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的玄妙境界。 一個人如果消除分別心,也就是處於老子 “復歸於嬰兒” 的狀態。這個跟耶穌說 “只有一個人變成嬰兒才可以進入天國” 的意思一樣。 耶穌所說的 “天國” 其實與 佛家的 “三摩地” 和道家的 “玄關竅” 是一樣的狀態。 天國不是在遙遠的天堂,而是一個狀態。

  • @yinghui-OIIIIIO
    @yinghui-OIIIIIO5 ай бұрын

    大師兄一定是讀了很多版本的道德經,讀得非常深入反覆且細膩,才能解釋得這麼透徹,謝謝大師兄

  • @user-kh9vv3gl5r
    @user-kh9vv3gl5r5 ай бұрын

    这期解读无敌了,人们都知道要去除妄念,但根本不知道怎么去除,本期的解读就道出了老子认为妄念的源头来自于好坏之分,但好坏来自于对比,当下认为好的东西,遇到更好的也会变成不好的,所以好坏的观念本来就是虚妄的。但是人们又觉得追求好的天经地义,至少有个小康水平。我想没有烦恼的心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说放弃事物的高低之心,而是说这种高低的对比只是心里的妄想,因为现实当中你肯定有一个现状,只有这个现状是真实的,接受这样的自己,并不给予现状好与坏的标签,人们的妄念来自于对自己现状的自我否定。这样就去掉焦虑开心的做好眼前的事,就像蹬台阶,只要做好眼前的事肯定会有某个结果,目标和行动其实没有关系。总结:接受自己的所有现状,不觉得它有任何的不好,甚至感恩现状。这时本心会驱使肉体行动,行动比有结果。但别想结果。

  • @user-uv6kw7eh2p

    @user-uv6kw7eh2p

    5 ай бұрын

    很棒👍你的陳述認知簡潔有力,跟大師兄遙相呼應~😊🙏

  • @user-tn6jk4sv6d

    @user-tn6jk4sv6d

    5 ай бұрын

    其实,“无为”的概念很简单。比如,一个鸡蛋只要有缝就会有苍蝇去叮而变质;这里关键是有缝、还是无缝,有缝就会产生过程形成恶果;无缝就不会产生恶果、不会有妄为。在这里,无缝就是“无为”。

  • @user-tn6jk4sv6d

    @user-tn6jk4sv6d

    5 ай бұрын

    在这里,无缝就是“无为”。鸡生下蛋是作为,不生下有缝的鸡蛋是“无为”。

  • @user-tn6jk4sv6d

    @user-tn6jk4sv6d

    5 ай бұрын

    其实,最普遍的妄为、还是无为,体现在社会管理、国家管理的方式上面。法治是无为,称为“无为而治”;精神道德治理就是妄为,也称为德治、或者说人治。为什么精神道德治理就是妄为?因为精神道德治理会衍生出“指鹿为马”,会衍生出吹牛拍马、大话、谎话,欺骗等不良社会风气,会导致国家权力集中。

  • @user-tn6jk4sv6d

    @user-tn6jk4sv6d

    5 ай бұрын

    最普遍的妄为、或者无为,体现在社会管理、国家管理的方式上面。法治是无为,称为“无为而治”;精神道德治理就是妄为,也称为德治、或者说人治。为什么精神道德治理就是妄为?因为精神道德治理会衍生出“指鹿为马”,会衍生出吹牛拍马、大话、谎话,欺骗等不良社会风气,会导致国家权力集中。@@user-uv6kw7eh2p

  • @carmenliu2399
    @carmenliu23995 ай бұрын

    我是2023年接触到无为的概念。 我对它的理解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执着结果或得失。 就像平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在2022年定下的目标基本上在2023 都实现了。 但是2024年,我想尝试一下”无为”, 所以我决定2024我就做好自己应做的,不去执着”是否会达到某个目标”,就顺道而为。 Happy 2024!

  • @terrywong8233
    @terrywong82334 ай бұрын

    我是玩玄學術數的,對你這個解讀覺得也很特別,感覺上先從德經開始,然後到道經;每當別人問起我要學玄學該如何入手,《道德經》和《易經》是我首推必先及必定要學的基礎入門課程綱要,坊間很多術數只流於表面解釋及運用,以奇門為例,坊間只重吉門用事而對凶門避之,但在《道德經》中,吉凶是同時存在,因此凶門亦非凶,吉門亦非吉也;因此真的想自己術數可以更上一層樓《道德經》和《易經》是必須修習。支持你努力推廣國學智慧。🙏🏼

  • @user-cs3zt5pm7h
    @user-cs3zt5pm7h3 күн бұрын

    坦白說要人作到完全無分別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每天大大小小的選擇都需分別 ...) 主要是我們的“心境”要能隨遇而安,隨順接納的“自在”,無掛礙!

  • @TtLiu-tf6in
    @TtLiu-tf6in5 ай бұрын

    之前聽莊子,其中寓言裏批評了孔子 甚至堯舜…,現在聽大師兄一說,懂了!確實,有了分別心,就脫離了道,脫離了自然,人開始有欲了,世界就開始亂了。

  • @ianchan9882
    @ianchan98825 ай бұрын

    大師兄,你講得真好!請你繼續講解道德經。🙏🏻🙏🏻

  • @albertfilm78
    @albertfilm784 ай бұрын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感謝大師兄將古人的智慧用我們能明白的話傳承給現代人

  • @maeqmaeq5005
    @maeqmaeq5005Ай бұрын

    大师兄,你好, 感谢你的无为, 提升了我内心的无为, 人到中年了,时常想我是不是太无所畏惧,无所欲为, 今天你的教育学,识别了,原来自己的无为 谢谢你大师兄😊

  • @user-yj9ew9tg8r
    @user-yj9ew9tg8r5 ай бұрын

    分別心大多數來自人的習氣,人總是喜歡對外在的事物產生看法並加以評判 ,會這樣是因為自己內心的不圓滿,當人們不斷地向內求的時候,對外在的看法自然而然就無法動搖到那如如不動的本心了。這是我的看法

  • @user-dh9yh2vy8w
    @user-dh9yh2vy8w5 ай бұрын

    地母經也是在勸說無分別心的重要,各佛道經典如出一轍,但道德經的‘’無為‘’即是提醒該如何實際操作無分別心,讓凡夫俗子得時時提醒修持心態,大師兄點出精髓及差異性,真的是下足功夫用心製作的法佈施,功德無量,謝謝,感恩。

  • @nextyear54
    @nextyear545 ай бұрын

    大師兄非常努力的在用現代人對事物的理解方法,重新挖掘古書中的真實意義,令人讚佩

  • @user-ph2uq4zf9b
    @user-ph2uq4zf9b29 күн бұрын

    道德經是世界最好的經書,也是最好的哲學,愛唸經的大眾應該常常唸,和尚也應該常常唸,其中有許多簡單易懂的道理,能幫助大家對道理的認識與提升視野。(一些困難的章節就放一邊,應該是還沒有研究透徹), 老子是河南人,他是用當時的文字與河南的口音寫[道德經] ,用最簡單的白話文寫的,所以有許多地方是很容易懂的, 現代人看不懂的地方可能與方言與用字習慣有關。

  • @user-ff5pe3yc2p
    @user-ff5pe3yc2p26 күн бұрын

    大師兄的意思是佛家常常說的 “分別心”,當一個人能夠時時刻刻去除這個分別心,他所做的就叫做 “無為”。 去除分別心,是一個修行的方法,而不是口號或是觀念而已。 在楞嚴經第五卷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利用外界聲音進入耳根去除分別心,是進入三摩地的妙法,可惜世人大多讀而不用。 此法門由外而內,讓聲音來來去去的流動而不執著,去除對所有聲音的分別心,讓內外所有聲音不再干擾意識。 以上所述,簡而言之,即是楞嚴經中 “入流亡所” 四個字,進入聲音之流,忘記自己的存在,自然也會讓頭腦在這個時候也被斬斷,即得進入三摩地,了知何謂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的玄妙境界。

  • @NIN-gd1pm
    @NIN-gd1pm5 ай бұрын

    非常感激,在25歲那年初初碰到一點點脫離分別心與嚐到些些的禪定智慧,緣份又將我拉回世間種種分別,一旦嚐過那份淡淡的禪味,執著種種所帶來的生理衝擊更加強大難以承受,仰賴著YT上遠方的各位創作者支撐住從泥沼中緩慢爬出執著的漩渦,南師也曾說過,大多修行者都嚐過那麼一點甜頭,便終其一生追求那份禪味,卻也落入另一種執著當中,感謝大師兄,感謝新的一年到來,祝福各位在修行路上如山川流水任運而成❤

  • @gcobt
    @gcobt5 ай бұрын

    可以唸咒或佛號來替換掉分別心,不需要唸咒或佛號的時候就能真實清淨的做事,活在當下。 因為當自己開始分別的時候就會提起佛號或咒音,而這些佛號和咒音能遮蔽當下的幻象,以佛力或咒力加持就能使凡夫淺遺默化的脫開,達到無為而為。 雖然唸咒或唸佛號是緩慢的一種過程,卻是非常實際有效的修持方法。 基督教的禱告也能夠達到無為而為,因為人將自己的分別心完全交給上帝,所以基督徒禱告真的是非常重要。 有緣碰上基督徒的朋友,如果他們常禱告,你會發現,他們在任何狀態下都會有如神助,且對許多宗教都不排斥,並且保持基督的教誨。 不論學任何宗教、學習任何方法、求各種老師、看各種影片,都不是達到無為的方式,因為這些都是有為的情況。 你只需要專注在當下情況,專心專意,隨緣做事,不受到各種好境、壞境或中間境的誘惑,看看周遭,會發現一切不如想像中那樣。 再來就是看著這些有為發生,看見了各種境界和心中思想,不去理會,離開幻象,今生當然就自在無礙。

  • @user-pl7rf8kp7e
    @user-pl7rf8kp7e26 күн бұрын

    非常佩服大师兄,把道德经专研的这么深,一定做了很多的功课,人才啊。

  • @chum6686
    @chum668612 күн бұрын

    恭喜你 你已經進入道的世界 包容一切 你說他是 道 佛法 無為 通通都可以 他們說一輩子 說的就是這個東西

  • @jennytai88
    @jennytai885 ай бұрын

    強迫自己沒有分別心,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重則精神分裂,輕則抑鬱!說得太好了!我親身體會過😢 大師兄講得非常好!觀念知道了,不代表做得到。強迫自己沒有分別心更是可怕😅

  • @mkmason4503

    @mkmason4503

    5 ай бұрын

    比较适合的方式,转移注意力以调和心态 。

  • @edgewu8278

    @edgewu8278

    5 ай бұрын

    真的,這像大師兄說的,想要有錢念頭出現就註定沒錢,這分別心每天不斷上演,搞的自己很痛苦

  • @tsdz2008

    @tsdz2008

    5 ай бұрын

    佛家倡导慈悲(观音菩萨)与智慧(文殊菩萨)二者不可缺一!

  • @panpan0605

    @panpan0605

    5 ай бұрын

    强迫就会变成我执 所以会痛苦

  • @user-jb4oi1ru5d

    @user-jb4oi1ru5d

    5 ай бұрын

    要有分辯能力 不要有分別心 佛家分別心指的是一切宇宙萬物萬法都是從你的心變現出來的 宇宙萬物就是你 別人也是你 ,善惡對錯皆由自己的心生出 所以不要從外境去分別二元對立的問題 要從心 從無極生出太極 四相 八卦 從簡單到複雜 宇宙萬物才能運行是自然之道。在從複雜回歸簡單才能生智慧 回歸本性

  • @teddyw8457
    @teddyw84574 ай бұрын

    无为就是心净, 不带偏见看待事物,就不会有邪念,执念和杂念。这样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更客观正确的去理解世间万物运行的真理。而不是被自己的情感和偏见所控制造成认为的烦恼和苦难。

  • @wonderfulsweet3874
    @wonderfulsweet38742 ай бұрын

    是的,高次元的指導靈群體一直都在。但是他們與你連結是為了幫助你憶起真我。不是為了讓你依賴他們。他們在幫助你 "是"。你要學習自己堅強勇敢、為自己的生命與實相顯化負起完全的責任。直到你與他們一樣與存在共舞。你也能那麼那麼大,你也是那麼那麼大,你只是暫時忘了。

  • @Little-XiaoMing
    @Little-XiaoMing5 ай бұрын

    先养生,再修心(养生并进),后修炼(养生修心并进),再无为(养生修心修炼并进)。需要时间去实践。我一路走来,路途上身传说传知识与经验给身边的人。但说“我知道”的人太多,做到的人甚少。非常感谢有你们这些频道。

  • @cctmbpw2
    @cctmbpw25 ай бұрын

    至心一处,无事不辦。妄本无实,别理它!(真正做到别理它,亦是连动一念别理它也不生起!)。当我们在静坐观照时这几个词语很好用,不知,别理它,没关系,由它去,无所谓!只是观照觉察

  • @robustashorea4586
    @robustashorea45864 ай бұрын

    道家這「沒分別心」,也就是金剛經以及六祖壇經所講的諸法無有分別。 只要分別就著相,就有人我相、男女相、尊卑相、得失相、美醜相...種種意識形態會讓人陷入五欲六塵的著迷,這就很難無為、行禪了。

  • @user-cs3zt5pm7h

    @user-cs3zt5pm7h

    3 күн бұрын

    坦白說要人作到完全無分別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主要是我們的“心境”要能隨遇而安,隨順接納的“自在”,無掛礙

  • @wonderfulsweet3874
    @wonderfulsweet38742 ай бұрын

    打破恐懼,感知你是一,一切是一。而生命會教會你明白這個。

  • @woala4416
    @woala44164 ай бұрын

    的确的,我相信每个人现在都会有很多想法,而晚上很多时候就会控制不住。你以为你想完就好了,但其实往往你那时候想到的答案都是很极端的。就拿我的人生的例子啊,其实我是一个心眼很重还有心思缜密的一个人,很多事我发现我去想一些东西是因为我的不安! 而通过关注呼吸,我的不安会忽而消失。 我发现那是因为,每当你去关注呼吸,你的大脑就会处于一个很专心的状态。就好像你把你的所有人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东西,而那个东西的想法很单纯不会有更多的联想掺杂在一起! 除了这个理由,我悟到的是因为当你呼吸的那一瞬间,是一个自然反应,而每一次呼吸,其实你的大脑都一定会放空 而放空会让你平静下来

  • @user-qw5jd8eg5o
    @user-qw5jd8eg5o5 ай бұрын

    「無為」讓我想到《星際大戰》的絕地武士 絕地教條 沒有情緒,只有平靜。 沒有無知,只有智慧。 沒有欲望,只有寧靜。 沒有混亂,只有和諧。 沒有死亡,只有原力。

  • @minamichou7330

    @minamichou7330

    5 ай бұрын

    孫文當初推翻滿清,不會只有平靜,而沒有情緒,這種西方的二分法,不是善,就是惡,人生只有寧靜,沒有慾望,不是真正智慧

  • @user-nd3gm8fy9r

    @user-nd3gm8fy9r

    5 ай бұрын

    是的,這些道理並不意味讓我們對抗人性與慾望,就如同道德經第一章所說的,有了慾望,在追求慾望的同時有了領悟,便能理解「可言說的道」,所以我認為在人世間也是一場修行。

  • @carriefu458

    @carriefu458

    5 ай бұрын

    Wow, so wise!! 😎🤓

  • @eddygan325
    @eddygan3255 ай бұрын

    谢谢大师兄的视频。其中有提到念咒和观呼吸的方法。关于念咒,其实念其它的也可以。比如,泰国森林僧是念:“佛陀”,无论日常生活或静坐都是内心一直念,这让他们不轻易被念头妄念影响,也能达到禅定。这和观呼吸是一样道理,就是把专注力转移其它地方,而不是在滋养念头和妄念。 另外,日本有个作家,在他书里,提到他是常常念“谢谢,我爱你” 。每天念,走路也念,结果气场越来越好,在九年还完2000万日元的债务,还有了新事业,和幸福家庭及女儿。因此,不一定要念特定的咒,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话语来念。我目前常念的是“谢谢”,“我爱你”,“佛陀” 。 感恩🙏

  • @haocheng0521

    @haocheng0521

    5 ай бұрын

    厉害👍 受教了 感谢🙏

  • @hwangfongmain7326
    @hwangfongmain7326Күн бұрын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

  • @minminzhu5296
    @minminzhu52965 ай бұрын

    作为凡人,通过学习道德经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性。努力做到凡事向内求,不要向外求,不居功,不争益,无为而为的精神意境。能做到无为是本性使然,而绝非去刻意追求那种极致的无分别心,否则真的会走火入魔😀。

  • @z3lut7b
    @z3lut7b5 ай бұрын

    東、中、西方世界最終的共識,人類最高層次的智慧,真是太感動了,感謝你的研究與分享

  • @jchongtk

    @jchongtk

    5 ай бұрын

    对,当讲到“知道了善,便有了恶”。那简直是基督教圣经创世纪的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当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后,便知道了善(美)恶,逐渐走向罪恶。

  • @sinken9786

    @sinken9786

    Ай бұрын

    你打赏的是美金吗

  • @inhow77
    @inhow773 ай бұрын

    這集讓我收益太多了,忽然腦迴路都同了,直到自己該怎麼做,謝謝大師兄

  • @EarthyLee

    @EarthyLee

    3 ай бұрын

    Level up?

  • @tommychow159
    @tommychow1594 ай бұрын

    甚麽是分別心,是有某種念頭和之前冇時,心的不同感覺,保持自己的心的原狀,就要警剔自己,唔應該有影响自己心的原狀的念頭,因為信自己是由神創做,心改變,就偏離神的意思,感謝神,我心是份外敏感,少許偏離都會感覺到。是神的恩殿,又不必太過推舉。甚麼是心的偏離,就好像心的起搏位置唔同咗,就係咁。

  • @cccturtle.1286
    @cccturtle.1286Ай бұрын

    很厲害,大師兄說得一直讓我一次過看完很投入,我是耐性不高的人

  • @jiabaomay6663
    @jiabaomay66634 ай бұрын

    无为是说不被头脑的念头控制,念头背后是欲望是贪嗔痴;真正的无为是在当下这一刻顺势而为

  • @can_be_a_fool.
    @can_be_a_fool.5 ай бұрын

    脚下有泥,眼里有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pipi-ye9ku
    @pipi-ye9ku8 күн бұрын

    大師兄 給讚🎉

  • @user-oo9wk3xn8e
    @user-oo9wk3xn8e5 ай бұрын

    没错,“追求无为”,本身就很“不无为”

  • @JobbeChoi-lu7pz
    @JobbeChoi-lu7pz5 ай бұрын

    的確如此,智慧乃破壞力之來源,錯用了,便危險了,看用者心性及手段,人類災難戰亂便是智慧錯用的史實。

  • @panpan0605
    @panpan06055 ай бұрын

    《太傻天书》真的是现代版的道德经 如果看了就不会对追求分离的人产生分别心 因为那也是道的一条道路 只是那条路要走的彻底比无为还难 所以他们还是会痛苦 还有大师兄一直强调无为很难 其实也是在加强分别心 大可以不去想难或易 先去体验发现分别心 冥想清除大脑病毒就可以慢慢走上无为的道路 路上的风景会越来越精彩

  • @C10NE7oll

    @C10NE7oll

    5 ай бұрын

    道德經最頂級,也是最危險的智慧:無為=躺平。 次頂級,也是次危險的智慧:分拆中共國,讓多個華人國並存,各自發展特色。 如此才能真正保有華人的多樣性、自主性,慢慢退去被中共壓制下誕生的奴性, 然後人權才能有實質性的提升。 就算某一華人國再次生成獨裁政權,在全球或華人國群裡也引不起多大的負面波浪。 中國大一統論早已過時,能帶給人民的只有自以為是的虛榮心,而非自由民主的生活, 對於這一點,很多願意探究問題根源的華人都有相同的見解。

  • @panpan0605

    @panpan0605

    5 ай бұрын

    @@C10NE7oll这位朋友 走错频道了吧?我在说不要有分离心 审一下题行不行?

  • @C10NE7oll

    @C10NE7oll

    5 ай бұрын

    @@panpan0605 行,但是要先解決中共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麻煩製造者。目前地球上的2大戰場的開戰國背後都是你中共國在支持。

  • @panpan0605

    @panpan0605

    5 ай бұрын

    @@C10NE7oll也不要一直你你你的 这些分离的观念都是你自己制造的 早点放开我执 早点轻松 宝贝

  • @C10NE7oll

    @C10NE7oll

    5 ай бұрын

    @@panpan0605 好啊, 你去跟中共講啊,讓牠早點認清事實,他過去沒統治過台灣1秒鐘,台灣也從未屬於過牠的。

  • @user-MiniGarden
    @user-MiniGarden2 ай бұрын

    與最近的心境相呼應😊

  • @storylist
    @storylistАй бұрын

    關於大師兄講解的無為,不才有幾個拙見,僅供參考。 一、大師兄說:「不要計畫,只管做便行。」這句話講得不夠精確。做事之前仍然要計畫,要做好功課,也要建立好心態。以健身為例,如果決定要健身,要先確立健身目標,擬定相關方針,最好先請教練指導,或者上網看書,並且從錯誤中調整學習,持之以恆。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本身必須具足智慧,而具足智慧方式就是要多讀經典,多消化多思考多實踐,才能摸索出道理。 二、大師兄一直強調「無為」就是「不要起分別心」,所謂的「不要起分別心」,並不是齊頭式的平等,而是面對形形色色,能不起主觀意識上的好惡,更具體來說是貪愛跟厭惡之心。比如大師兄舉的例子:「要做到看美女與醜女,沒有分別心,這有多難。」雖然美醜直覺上是很主觀,但不等於美醜就沒有客觀標準。你說要練就到我看林志玲跟如花都一樣,那是有違常理,睜眼說瞎話,實際上林志玲就是比如花漂亮。我們能做的是,不因為林志玲漂亮而貪愛之,不因為如花醜陋而厭惡之。就好比音樂、繪畫、文學作品,也會有技法之高低、層次之高低。所以,「不要起分別心」可以用佛家的概念來理解,也就是內心如明鏡,映照出事物的本質,如此而已。 三、大師兄解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段解釋得很好,但是吾人要有個認知:老子這樣講並不代表世上沒有美善。說了這麼多,最終還是要追求美善。因為,老子的論述方式是屬於「方法論」。因為很多人對美善有了成見與框架,實行起來容易流於形式,如此離美善更遠了。所以,我們會發現在道德經當中,會一直告訴我們不要幹嘛不要幹嘛,其實就是要摒除那個成見與框架,重新回到美善的本質而發自內心地去實行。 道家思想是最容易被曲解的思想,大師兄已經講得很好,但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瑕疵,特別在此補充說明。希望幫助大家更能正確理解道家思想。

  • @user-ff5pe3yc2p

    @user-ff5pe3yc2p

    26 күн бұрын

    大師兄的意思是佛家常常說的 “分別心”,當一個人能夠時時刻刻去除這個分別心,他所做的就叫做 “無為”。 去除分別心,是一個修行的方法,而不是口號或是觀念而已。 在楞嚴經第五卷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利用外界聲音進入耳根去除分別心,是進入三摩地的妙法,可惜世人大多讀而不用。 此法門由外而內,讓聲音來來去去的流動而不執著,去除對所有聲音的分別心,讓內外所有聲音不再干擾意識。 以上所述,簡而言之,即是楞嚴經中 “入流亡所” 四個字,進入聲音之流,忘記自己的存在,自然也會讓頭腦在這個時候也被斬斷,即得進入三摩地,了知何謂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的玄妙境界。 一個人如果消除分別心,也就是處於老子 “復歸於嬰兒” 的狀態。這個跟耶穌說 “只有一個人變成嬰兒才可以進入天國” 的意思一樣。 耶穌所說的 “天國” 其實與 佛家的 “三摩地” 和道家的 “玄關竅” 是一樣的狀態。 天國不是在遙遠的天堂,而是一個狀態。

  • @kawaeeee
    @kawaeeee4 ай бұрын

    師兄沒有那種淡定,平靜的語氣。也沒有雞湯和裝高深莫測。每一句都像是師兄一般,很平等的教導我們。謝謝。

  • @lamppost168
    @lamppost1685 ай бұрын

    很有高度和深度的言論, 有別於其他YTR的一言堂論的陳述.... 大師兄是有作功課來發影片的 推續作~~~~~

  • @weijing9749
    @weijing97495 ай бұрын

    👍👍👍感恩大师兄!

  • @yuannian
    @yuannian5 ай бұрын

    感恩大师兄❤

  • @can_be_a_fool.
    @can_be_a_fool.5 ай бұрын

    大师兄,福生无量天尊!

  • @user-bc2gg9cm4t
    @user-bc2gg9cm4t4 ай бұрын

    我念准提咒念好幾年了,念的時間長了,會隨時隨地的心裡念,身邊的事很奇妙😊(最近幾個月改了別的),之前我把念准提咒加在交通工具上,現在只要在交通工具上時,大腦自然而然就會念,願意跟准提咒有緣的人,加油💪念一百萬遍很容易都能做到的

  • @yiyangke

    @yiyangke

    4 ай бұрын

    念准提10年了,慢慢拓展吧,先金刚萨埵再地藏王菩萨再观世音菩萨,当然这个顺序是没有人指教,自己在修的时候自己感觉应该修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无参考意义。 这么多年,准提咒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缘确实会变,气场也会。会慢慢转,一年不太明显,回望10年确实转变了太多。 也会开智慧,看很多事情一半比较通透,但还要修心,有的时候就是能像明白,自己还是忍不住,也可能是业。所以才修了金刚萨埵和地藏王菩萨。 絮絮叨叨很多,就是希望你坚持。很有用,坚定就可以的。祝一切安好。

  • @gkgkyy3

    @gkgkyy3

    4 ай бұрын

    兩位會不會覺得精神患者也是這樣習慣性的思考?(習慣) 我是說應該都是同樣方向的思考路徑...也許這就是被看成可能會成為精神患者的原因~~

  • @yiyangke

    @yiyangke

    4 ай бұрын

    @@gkgkyy3 因为我看见过其他人看不见的“好朋友”。还有很多事件体验。所以,很理解你的出发点。谢谢你的善意。

  • @gkgkyy3

    @gkgkyy3

    4 ай бұрын

    @@yiyangke 你誤會了.... 我是說只有單純精神症狀的而已... 我主要是說習慣這兩個字... 我不是說你們兩個會是精神患者拉~.~ 舉個例... 通常會跟患者說不要想太多

  • @cheng46
    @cheng465 ай бұрын

    感谢 感恩 祝福🙏🏻 谢谢大师兄❤

  • @user-rg2db8st2l
    @user-rg2db8st2l5 ай бұрын

    感谢分享阿弥陀佛

  • @cutekutar
    @cutekutar5 ай бұрын

    內在維持平靜不被外界的實相干擾就可以達到無為的狀態了,化小愛為大愛就沒有所謂的分別心。我認為這種狀態還是要接觸實際的修行才能真正的理解(我記得道家修行都有坐禪?),可以說是接近開悟,就是天人合一的感覺。

  • @IICEoffice
    @IICEoffice5 ай бұрын

    感謝大師兄~我也認為在人道中漸漸體會才是真諦,所以我享受人生也學習佛道

  • @user-gy8wf8hk3h
    @user-gy8wf8hk3h5 ай бұрын

    随喜赞叹大师兄请您继续发力

  • @user-dh9yh2vy8w
    @user-dh9yh2vy8w5 ай бұрын

    無法言說我的感激及感恩🙏謝謝老天,有您真好。

  • @user-xs9of3hl7u
    @user-xs9of3hl7u5 ай бұрын

    力求無為是為有為,故無為者順其自然

  • @kevin8001
    @kevin80015 ай бұрын

    谢谢大师兄!讲的太好了。将开了一个困扰我一年多的心结,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希望大师兄继续做这样高质量的解说视频。道德经这类的智慧对现代人真的非常难以理解,需要这样有研究有分析的视频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订阅您的频道。

  • @linyang9485
    @linyang94855 ай бұрын

    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一期🙏 谢谢大师兄

  • @waynetong3216
    @waynetong32165 ай бұрын

    感谢大师兄的讲解,这一期讲的很好👍

  • @kemalikemali9367
    @kemalikemali93675 ай бұрын

    无为是不扰乱因和果,顺应因果而行事

  • @user-sp9bs1rp3g

    @user-sp9bs1rp3g

    5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這麼認為

  • @OAAGOD

    @OAAGOD

    5 ай бұрын

    错了,无为是去除接收虚拟现实信号而去接收宇宙本源信号也就是高我信号,依托高维信息来处理世间事

  • @OAAGOD

    @OAAGOD

    5 ай бұрын

    因果你是无法扰乱的,扰乱的只有 你的心

  • @user-xw4gy7hs7z
    @user-xw4gy7hs7z5 ай бұрын

    感恩大師兄講解道德經!我不但從中大大受益,且完全明白您所說的全部,也知道您想表達、傳遞的那背後真諦! 追求無為、強迫自己沒有分別心和去除妄念~其實,這三者均已入分別心,可直接處在意識覺知的感知和覺察呼吸&没有在想的狀態即可! 「不想」還是有一個「想」字,和「没有在想」是不同的兩回事。看到或聽到不等於知道,知道也不等於做到,唯有知行合一、身體力行方能滴水穿石和有志竟成。

  • @luckyblue716
    @luckyblue7165 ай бұрын

    感謝大師兄

  • @yinlay9288
    @yinlay92885 ай бұрын

    谢谢!辛苦了!

  • @lixingzhao4539
    @lixingzhao45395 ай бұрын

    谢谢大师兄,真的很感激,这里祝你新年快乐,也祝大家新年进步! 我不知我是否理解了无为,但正如你所说很难做到,分别心它就像生命的伴生般从我来到这世上就一起成长,已是生命的一部分了。

  • @rainchai4450
    @rainchai44505 ай бұрын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师兄所说的危险是真的,今年年头的时候我深入追求无为,反而走火入魔。 得了抑郁症,想要轻生,觉得世界完全没有意义以及混乱。 现在走出来了,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是怎么走出来的(以防有一天有人走火入魔的话,可以参考): 1. 读希腊哲学,你会发现希腊哲学和《论语》,《孟子》,《大学》中的链接有非常非常的多 2. 读世界各地的各种哲学,并且接纳 3. 真正让我完全走出来的是《当下的力量》这本著名的书,但建议先去看看其他哲学书籍,最后才来看这本书。 现在看会道德经,终于有一些些领悟。

  • @OAAGOD

    @OAAGOD

    5 ай бұрын

    你慧根不够啊

  • @user-oo9wk3xn8e

    @user-oo9wk3xn8e

    5 ай бұрын

    追求无为,本身就违背了无为。走出来就好,望平安顺遂

  • @watsonwang2521

    @watsonwang2521

    4 ай бұрын

    加油,谢谢分享

  • @watsonwang2521

    @watsonwang2521

    4 ай бұрын

    @@OAAGOD朋友,最好不要这样讲

  • @gkgkyy3

    @gkgkyy3

    4 ай бұрын

    世界目前就是混亂沒錯啊~.~ 接受了??才能讓自己朝無分別心前進.... 抑鬱這兩字...本來就有一種力量被壓制的意思...你為什麼會被自己壓制? 如果這抑鬱的力量都可以一直被消除?那你還會有抑鬱? 可是你真的懂體內抑鬱的力量就是壞的?如果過頭呢?

  • @david415de
    @david415de5 ай бұрын

    谢谢🙏

  • @haocheng0521
    @haocheng05215 ай бұрын

    谢谢!

  • @Hsiu-22sss
    @Hsiu-22sss5 ай бұрын

    感謝大師兄 這幾年都一直在看你的影片 學習到很多東西 影片是真的有內容之外 還能適用一生,停更的時候相信大師兄也不斷的精進,把好的內容說給大家聽。功德無量🙏

  • @maylung1314
    @maylung13145 ай бұрын

    大師兄解釋非常詳細,做到無為者聖人也,凡人能做到做好本份不求回報已經是人上人了,正如好多成功商人不為錢工作金錢更追隨他😍😍

  • @TheGaxeric
    @TheGaxeric5 ай бұрын

    谢谢你。

  • @Nicholaslks
    @Nicholaslks5 ай бұрын

    谢谢大师兄的分享👍

  • @user-xx7qe6fw5s
    @user-xx7qe6fw5s4 ай бұрын

    真心建议大师兄不要执着于打坐念经,修行修的是自性圆满,一切发自你的内心,千万不要执着于外相,修行的提升是内心的顿悟,而不是念多少遍经就提升多少级。切记切记,不要执着于表象

  • @Ocean-eastblue

    @Ocean-eastblue

    Ай бұрын

  • @cannyfok
    @cannyfok5 ай бұрын

    人道爲善,故終不善。 天道無爲,自然至善。

  • @user-mb5jp3tq3t
    @user-mb5jp3tq3t5 ай бұрын

    大師兄,這一篇讓人醒發

  • @zhengalex3518
    @zhengalex35185 ай бұрын

    谢谢大师兄的分享,受益匪浅

  • @user-dy4xy1jm5m
    @user-dy4xy1jm5m5 ай бұрын

    無為其實是保持觀察者角度~ (個人淺見)❤️

  • @cHwEi_1995
    @cHwEi_19955 ай бұрын

    大師兄跟素樸同時發道德經🎉

  • @ninjankx
    @ninjankx4 ай бұрын

    感恩

  • @Irurumi
    @Irurumi5 ай бұрын

    谢谢大师兄分享

  • @user-we5yi2cw8i
    @user-we5yi2cw8i5 ай бұрын

    最近正好因為那些原因煩躁 原來我的計畫都在養猴子w 謝謝大師兄 大師兄好適合講這種題材,新年快樂👍

  • @ethan06089
    @ethan060895 ай бұрын

    分別在自己的生長環境所成,眼睛所看、耳朵所聽,判斷卻是在自己因緣聚合的假我,都是自以為是的判斷,而非在本覺的光明之中。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大師兄自己解讀要小心謹慎點,有往邪見上走了,修行的方法如果有次第,照著師傅教的走,才不會這樣東怕西怕的,最後是會被心裡的瘋狂打敗的。

  • @user-oz7bp8mq6v

    @user-oz7bp8mq6v

    5 ай бұрын

    ​@@ethan06089一直拿經當真理就不可能成功 真正的大師都是靠願力啟發智慧的 當這類眾生掉到無佛無法的因緣世界 ,只能依靠經文的眾生 或自認為經文為一切真理的眾生, 就會明白自己的愚昧 知道是一切皆為泡沫幻影 ,依舊持願而行 這才是修行人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user-oz7bp8mq6v 沒有因哪有果?連一門深入都沒有,還講啥泡沫幻影? 即便我的見地如須彌山那麼高,對因果的取捨該如微塵一般思維、取捨。

  • @user-oz7bp8mq6v

    @user-oz7bp8mq6v

    5 ай бұрын

    @@ethan06089 你要考慮現在的社會 邪師如恆河一樣的多 你讓眾生追師 追到邪師的概率有多高? 就是放生都得看天時地利環境 我只能說如果你遇到一個好老師 那你你的福氣不錯 法喜圓滿 但是現在的世道 讓一般的眾生去外拜師 只能是飛蛾撲火 不如自己來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user-oz7bp8mq6v 從羅漢到菩薩乃至佛稱為正果,無不來自於一位具資格的導師的引導,就算是佛陀也是在迦葉佛坐下修行,預言後,化生為兜率天的護明天子在降生人間。 如泡影的是凡夫的分別念,如佛陀五智具足,具平等性智的,一切都是清淨光明,全部都是一不是二。

  • @user-ur8wo4ly8y
    @user-ur8wo4ly8y4 ай бұрын

    大师兄讲的真好,谢谢你的分享。

  • @chingdavid9616
    @chingdavid96165 ай бұрын

    審美觀分別心自小養成,記得讀幼稚園時就會對同學老師明星點評,是自幼疊加程式,最多只可減輕 太多欲望分別心,心煩意亂是會做成障礙,心景比較平靜時,機會反而會送上門,目標也更易達到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所謂的人無我其中之一,就是去認知,小時候的我,跟現在的我,未來的我,都不是一個我,喜好厭惡都取決於因緣的交會處。 所以當專注在當下,當沒有任何揣測,心才可能得到休息《那落六法》。

  • @user-zw6tf7xc1z
    @user-zw6tf7xc1z5 ай бұрын

    本來是渾沌的, 二分陰陽時就變壞了 現在就算把自身思慮恢復混沌, 也會跟這世間格格不入 難

  • @gogo0505yoyo
    @gogo0505yoyo5 ай бұрын

    大大感謝,大師兄!

  • @jiancheng1222
    @jiancheng12225 ай бұрын

    感谢大师兄解说道德经 ✨期待更多的更新

  • @7peterpan591
    @7peterpan5915 ай бұрын

    知道與做到本來就是兩回事,才會有凡人與聖人的差別.

  • @achi0131
    @achi01315 ай бұрын

    無為就是佛法裡的中道義啊,不著空不著有。其實世尊有教了,起分別心而無分別想,也就是妙觀察智。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一切都是心的本覺在明空雙運中

  • @blackgcm313

    @blackgcm313

    5 ай бұрын

    佛法中无为的"为"对应回巴利语或梵语,是指"行", 就是五蕴或十二因缘里的那个行, 所以佛法中的无为显然是指涅槃, 当初翻译成无为显然是为了方便汉地古人理解, 于是找了个汉语中最接近涅槃的词, 但其本意和道家的无为还是两回事。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blackgcm313 佛教是指離戲,遠離一切四邊八戲,安住於本心。 通常這種無為都是指心上的,現實不可能無為,行為上該做的不做,反而是種惡,太多人喜歡亂解讀,導致一堆人空過一生。

  • @mkmason4503

    @mkmason4503

    5 ай бұрын

    @@ethan06089 然后涅槃就是连 ‘本心 ’也灭掉而达 ’ 无 ‘ 的阶段 ,或解释为 ‘ ’ 。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mkmason4503 本心就是指法界體性智或稱俺摩羅識,是常極光,此為不生不滅,不是那種虛無的東西。

  • @chunglee9472
    @chunglee94725 ай бұрын

    感謝分享!😊

  • @user-bl4uo1nq1k
    @user-bl4uo1nq1k5 ай бұрын

    讲得真好!

  • @king03328
    @king033285 ай бұрын

    「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 」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 @CienWill
    @CienWill5 ай бұрын

    说说我是怎么没有“分别心”的吧。有一次我在看sadguru的一个讲二元对立的视频,他说人痛苦就是有分别心,然后我就告诉我自己:“不要用分别心”。可就就在我告诉自己的瞬间,我顿悟“不要有分别心”它就是分别心,它把世界分成了“有分别心”和“没有分别心”的世界。所以真正的无分别心,其实是有没有分别心都无所谓。不再去需要去觉察自己有没有分别心,全部一视同仁。也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该”,你要是真的没有分别,你就不需要在意你有没有“分别心“,你在意说明你在排斥,排斥才需要接纳,有分别心才需要察觉分别心。其实真的很简单。

  • @rachelchia7336

    @rachelchia7336

    5 ай бұрын

    赞同

  • @user-ff5pe3yc2p

    @user-ff5pe3yc2p

    26 күн бұрын

    忘記分別心, 復歸於嬰兒, 純粹淨琉璃, 何處煩惱生? ================= 一般人不管清醒著或是睡夢中,頭腦中總是充滿各種聲音。 道德經在第一章就有提到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叫”,指的就是在頭腦中出現意識的時候,要觀照頭腦中的聲音。此 “觀” 與觀自在心經中之 “觀” 有同樣之意。 能夠去除頭腦中所有聲音,而讓腦中寂靜無波之後,才能體會 “恆無欲也,以觀其妙”。 噭同叫,我直接用通俗的 “叫” 比較好理解。 透過觀照頭腦裡面來來去去的聲音而斬斷頭腦,是老子在第一章的重點,可惜通行本把兩個字的 “所噭” 改成一個字的 “徼”,整個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沒有斬斷頭腦消除頭腦裡面的聲音,也將無法獲得寧靜也無法窺探到這個狀態的 “妙”,更無法進入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的境界。然後永遠只能當個 “門外漢”。 佛教禪宗所謂參話頭,重點不是話,而是在講話之前頭腦出現的聲音,那個 “腦中之聲音” 才是 “話頭”。此法跟老子道德經第一章有些類似。 後世之庸僧編出一大堆無厘頭的話集結成書,還要信眾參悟他書裡面的話,此法根本是斷人成佛種性,誤導蒼生,罪業深重而不自知。 楞嚴經第五卷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利用外界聲音進入耳根去除分別心,真是斬斷頭腦裡面聲音,進而入三摩地的妙法,可惜世人大多讀而不用。 此法門由外而內,讓聲音來來去去的流動而不執著,去除對所有聲音的分別心,讓內外所有聲音不再干擾意識。 以上所述,簡而言之,即是楞嚴經中 “入流亡所” 四個字,進入聲音之流,忘記自己的存在,自然也會讓頭腦在這個時候也被斬斷,即得進入三摩地,了知何謂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的玄妙境界。 一個人如果消除分別心,也就是處於老子 “復歸於嬰兒” 的狀態。這個跟耶穌說 “只有一個人變成嬰兒才可以進入天國” 的意思一樣。 耶穌所說的 “天國” 其實與 佛家的 “三摩地” 和道家的 “玄關竅” 是一樣的狀態。 天國不是在遙遠的天堂,而是一個狀態。

  • @edmondshen1972
    @edmondshen19724 ай бұрын

    謝謝大師兄

  • @MsSmile-wd2bw
    @MsSmile-wd2bw4 ай бұрын

    非常好,希望继续

  • @AbamaCai
    @AbamaCai5 ай бұрын

    用佛的解释: 执着,生无明,应无所住。

  • @xxxxxxxxx1314

    @xxxxxxxxx1314

    5 ай бұрын

    其实你想怎样就怎么或者不想怎么就可以了,自然其实就是本性,所以自然可以无为又无不为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無明是指你對一切事物,都是自心的光明與空性的雙運中顯現,不認識。 無所住是不在自己的自以為是做分別,升起勝義菩提心跟平等心,才能入於甚深之三摩地。

  • @lovefor0522

    @lovefor0522

    5 ай бұрын

    放下你的控制欲,就是無為。 沒有私心,就是無為。

  • @ethan06089

    @ethan06089

    5 ай бұрын

    @@lovefor0522 無爲是指不排斥任何事的所見所聞,且能看破一切事物的本質,而非自己的想法。

  • @user-kq2mw3kg2l

    @user-kq2mw3kg2l

    5 ай бұрын

    个人认为,无为就是实事求是

  • @LizL2024
    @LizL20245 ай бұрын

    👏👏👏非常感谢大师兄的解说!学习了!我亲情,友情,爱情都没有所以过得很清静(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有时候却觉得自己是不是上辈子造孽太多才不至于自己很努力却还是得不到一般人都有的这些。这难道是上天给我创造机会去学习无为?🙏🙏

  • @rachelchia7336

    @rachelchia7336

    5 ай бұрын

    这三者不都是自己先去踏出一步的吗?因为人际关系看起来真的不是从天而降的

  • @LizL2024

    @LizL2024

    5 ай бұрын

    @@rachelchia7336谢谢你的comments. 原因是让那些人掠夺剥削和坑得体无完肤。所以只有让自己远离。

  • @rachelchia7336

    @rachelchia7336

    5 ай бұрын

    @@LizL2024 也许我们不能只活在道可道里面,还要活在非常道里面(我们不知道宇宙会给我们怎样的神圣安排)

  • @linayang7896
    @linayang78965 ай бұрын

    谢谢您的分享,也谢谢您每次辛苦的找资料做节目,很感恩!

  • @fabinzong6136
    @fabinzong61364 ай бұрын

    讲的很好,感谢分享

  • @xxxxxxxxx1314
    @xxxxxxxxx13145 ай бұрын

    人家意思是你要懂得什么是分别心,然后无掉分别心,最后就是直指本心,只有本性没有因果🤣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