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研讀 (第1講) - 楊錫鏘牧師 (盡修版) (*記得下載講義)

約伯記研讀 (第1講)
~ 如果這講道對你很有幫助, 請給我們一個Like和分享出去! 謝謝! ~
講員: 楊錫鏘牧師
約伯記研讀講義下載 ( PDF )
drive.google.com/open?id=1BHb...
經文: 約伯記 (整本)
www.biblegateway.com/passage/...
日期﹕ : 2014-09-06
Original Source:
基督教般福堂
www.boonfook.org.hk/
"我愛聽主道"頻道所有講者的youtube列表
【李思敬博士講道集】
• 【李思敬博士講道集】
【余德淳博士分享集】
• 【余德淳博士分享集】
【溫偉耀博士講道集】- 廣東話
• 【溫偉耀博士講道集】- 廣東話
【蘇穎睿牧師講道集】
• 【蘇穎睿牧師講道集】
【蘇穎智牧師講道集】
• 【蘇穎智牧師講道集】
【郭文池牧師講道集】
• 【郭文池牧師講道集】
【楊慶球博士講道集】
• 【楊慶球博士講道集】
【呂宇俊傳道講道集】
• 【呂宇俊傳道講道集】
【徐武豪博士講道集】
• 【徐武豪博士講道集】
【楊錫鏘牧師講道集】
• 【楊錫鏘牧師講道集】
【雷競業博士講道集】
• 【雷競業博士講道集】
【陳鴻社長講道集】
• 【陳鴻社長講道集】
【陳恩明牧師講道集】
• 【陳恩明牧師講道集】
【彭錦威傳道講道集】
• 【彭錦威傳道講道集】
【馮津牧師末世風雲講道集】
• 【馮津牧師講道集】
【鄧廣華牧師講道集】
• 【鄧廣華牧師講道集】
【區應毓牧師講道集】
• 【區應毓牧師講道集】
【黃紹權牧師講道集】
• 【黃紹權牧師講道集】
【黃福光博士講道集】
• 【黃福光博士講道集】
【褚永華牧師講道集】
• 【褚永華牧師講道集】
【賴若瀚牧師講道集】
• 【賴若瀚牧師講道集】
【張雲開老師講道集】
• 【張雲開老師講道集】
【林修榮兄弟講道分享集】
• 【林修榮弟兄講道分享集】
【楊牧谷牧師講道集】
• 【楊牧谷牧師講道集】
【陳耀南博士講道集】
• 【陳耀南博士講道集】
【鮑維均博士講道集】
• 【鮑維均博士講道集】
【曾思瀚講道集】- 廣東話
• 【曾思瀚講道集】- 廣東話

Пікірлер: 89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3 жыл бұрын

    我的祈禱-送給李牧師的詩 剛強的時候,可以禱告 軟弱的時候,可以禱告 剛強的時候,求主使我們 柔弱、温柔、憐憫所有加害我們的惡人 軟弱的時候,求主使我們 束腰持盾,面對一切的苦難和挑戰 在平淡的日子更要禱告去體驗一切 在早上看日出、看鳥飛、看樹舞 看白色的鷺兒貼着水面滑過 在午間看落葉在地上休憇和私語 白色的棉絮在微風中追逐和嬉戲 在黄昏看夕陽把天空染成绛紅 像房中等待丈夫時新娘的臉 遠遠的天際有歸鳥回林、漁火點點 平凡的日子就像平凡人的微笑一樣 平淡中充滿愉悦、歡愉和良善 平凡的日子是一種祝福 柔柔的微笑是一種力量 從微笑中我看到神的愛和恩慈 明天不是必然,生命的每一天 我們都看到天地的奇妙和神的恩典 朋友常説:《不住禱告、常常喜樂、凡事謝恩》 感謝主 打疫苗早上,心中忐忑不安。得李牧師來電代禱,心中頓感踏實和平安。是為記。

  • @JohnsonNg
    @JohnsonNg5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約伯記系列總共有4篇講道會按時上傳. 總長度約為7小時.... 又係大家用腦嚟聽道嘅時間!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麥克阿瑟將军(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駐扎菲律賓期間,寫下了這篇題為兒子的禱告詞,這篇禱告詞,是在他逝世後由他的家人公布於世的,從中我們看到這位外人看來如此戰功顯赫的將軍,在神面前,是如此的謙卑,他將皃子的成長交托在主的手中,求主塑造帶領他的兒子。在禱告中,他没有為兒子求高官、求錢財,他只求神讓他的兒子更深刻地認識神,求神完善兒子的品格。 在這裡,我們彷佛見到麥克阿瑟十指交握、低着頭誠心地在向上天虔誠祈禱…身為一個父親,除了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給孩子的精神力量恐怕也不過如此吧!比起懷胎十月的母親,父親也許没那麽偉大,但在此文中我彷彿看到一個父親所發出宏願,是如此的感人、動人!麥克阿瑟之所以「低聲説道」,代表他認為他僅僅只是盡一個父親的基本責任,但仍然不足够,由此可見他對兒子期望之深! 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长,大家都一定能體會天下父母的期盼:“孩子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為人!與其说是麥克阿瑟为兒子的祈禱,不如說是他以父親的角色對所有年輕人的殷殷期许,希望年輕人培養完美的人格,勇敢地面對生活中艱難的挑戰。總之,相信每一個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堅强、勇敢、誠實、謙遜的人,能脚踏實地、自立自强,更希望能富有同情心、幽默感與純潔的心。這也許難以達成,但我相信父母所做的事都是基於愛護我們的立塲,所以,這也就更加顯得父母養育的偉大!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天宇蒼茫念眾生, 子民哀號豈無聞。 登山望遠憐苦海, 福音開遍莾紅塵。

  • @bobbyc926
    @bobbyc9262 ай бұрын

    谢谢

  • @JohnsonNg
    @JohnsonNg5 жыл бұрын

    原始聲源是非常低的8位音頻,已盡量減少背景噪音. 如果您覺得手機音頻的質量不是那麼好,請使用帶有良好揚聲器系統的電腦來收聽.

  • @sarahchan5604
    @sarahchan56042 жыл бұрын

    雅各書1章15-18節: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 @fatfatfitfit
    @fatfatfitfit4 жыл бұрын

    Many thanks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7 ай бұрын

    綠雨洗橘花 暖風輕拂濕天涯 杜鵑鳴雲霞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淚如是,對妻子兒女的愛又何常不是。做父親的,多是把深沉的愛深深埋藏在心裡。可惜世人只懂歌頌母愛而把父親遺忘了。所以,父親在家裡是孤獨的,是不被理解的可憐人。所以,弟兄姊妹們,當你妳回到家裡看到年老的父親時,好好給那老者一個有力的擁抱,不妨親一下,然後說:“Daddy,I love you!”。你作在深愛你的父親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相信王也不會介意的。

  • @JohnsonNg
    @JohnsonNg5 жыл бұрын

    我愛聽主道 - 粵語版 KZread Channel : 講道按聖經書卷排序 kzread.info/dron/WQxfiJAF05sXp7HB4KSMNQ.html 【楊錫鏘牧師講道集】 - Full Playlist : kzread.info/head/PLtrnB_vqQmqTl1e7JajpTgoNaVVo42Hul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最近在看楊牧谷牧師的《再生情緣》,想看看虔誠的基督徒在面對癌症時的心路歷程和怎樣跨過去。楊牧說患病在覆診見醫生時,他常常遇到一個婆婆。她的嘴唇很厚,給人一種純樸的感覺;加上說話總是面帶微笑,叫人很喜歡親近和關心她,一見面就問她近况可好,她總是微笑點頭。“為什麽妳總是一個人來看病的?”一次她坐在我旁邊,便向她提問。“我就是只有一個人。” 她平静地回答,好像親友並不是必然的樣子。“治療進入最後階段,人會非常虛弱,妳可以安排一些親友陪妳來嗎?”她微笑地摇頭,然後很低聲的說:“我一直是一個人生活。” 没有人等她,她也没有等任何人。一個人生活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啊?没有目標,我們就没有了動機,没有了動機,她怎樣支撑近三個月的療程。我一直害怕她會半途而廢? 果然,近幾個星期她没有來了。不是轉了治療的時間,就是乾脆的不再來。老婆婆不再來叫我很難過,她叫我想起一種存在是我認為完全不可想像的;没有丈夫、兒女、親戚、朋友,什麽人都没有,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存在?或為什麽還要存在下去?最後我才體會到:存在而没有神和愛,是可以冒一個怎樣絕頂荒謬的存在危險。 我比老婆婆更能抵受放射治療,是因為有人等着我痊愈,老婆婆没有。有些等待我痊愈的人成了我存在意義,亦是我掙扎的動力。如今老婆婆不再來了,她的確没有再來的理由,那麽誰要對她負責仼呢?是不是神應該對她存在負責仼?假如是的話,它亦等於說我們這些認識神的兒女應該對她負責任,没有别的可能了。好多年讀過一首宣教士的詩,說:「神是没有手的,除了我們的手;神是没有口的,除了我們的口;神是没有腳的,除了我們的脚......」祂明顯地是已經把照顧鰥寡孤獨的責任,交給還活在地上的門徒,老婆婆代表着的就是這麽真實的鰥寡孤獨,我怎能坐視而不見呢?我對神禱告:“ 求你加我勇氣與力量,隨時向身邊有需要的人行善,是此時此地的,永遠不要等待更方面的時刻,因為現在就是最急切的時刻了。” 我們呢?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從大限看生死觀 日前看完《大限》一書,顧名思義,《大限》就是談及死亡的一本書。眾作者的身份有教授、神學組講師、作家、神父、牧師及院牧等人。雖然都是基督徒,但對患上惡疾和面臨大限時,每人對生命都有不同的感悟和反思,讀來對人生有一定的反省和領悟。所謂《大限》就是生命己經走到終點,肉身朽壞死亡終歸塵土。一句話,就是一本講死亡的書。自少體弱多病,進出醫院是平常事,亦多次經驗朋輩親友離逝,對生離死别早有一番感受。 課餘愛閲讀和思考,尤對一些中國名人死亡故事特别有興趣,因為想知道那些英雄豪傑、名流逸士面對死亡時有什麽想法和怎樣跨過去。由於有關歷史人物和傳記看得多了,慢慢自己總結了若干看法。中國以儒家思想治國,講禮義廉恥,忠君愛國,重諾守信。然老莊和佛學亦對國人影响甚鉅。 歷史上有輕生重義視死如歸者,他們都是救國救民的英雄豪傑,革命志士 如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者。百日维新革命失敗,康梁流亡日本。有人勸譚嗣同出走謀東山再起,譚嗣同斷言:「今我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英雄肝胆,視死如歸。臨難前,於獄中壁上題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兩昆侖。」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至於鑑湖女俠秋瑾,亦女中豪傑。遊學日本,後經黄興介紹加盟孫中山同盟會並認識徐鍚麟等人。後呼應徐錫麟起義失敗被捕,於紹興古軒亭口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後從容就義。秋瑾不僅是革命家、更是一位詩人。《對酒》有「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大氣磅礴,巾幗不讓鬚眉。 亦有放嚝豁達視死如歸者。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責,莊子辯稱 人本來是沒有生命、形體,氣息的。在變化當中,忽然有了氣息,形體和生命。現在妻子又變化成死亡就像四季運行一樣回歸自然,有什麽好哭的? 不執於形,不役於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非大智慧者不能言也。 一代文豪李白詩酒風流,不侍權臣貴冑,自言「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傳醉泛江舟,捉月而死。宋·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飢蛟涎,便當騎鯨上九天。」一代詩人,抱月而歸,亦不失「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曠達瀟洒,不辜負了謫仙人之美名。 中國歷史上視死如歸的英雄輩出,我只是例舉一些我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人物。他們多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或放浪形骸,糞土萬户候的英雄逸士,都是我心儀的歷史人物。但我數十年心中都有一個疑問,面臨大限,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他們會想些什麽?是求仁得仁、心有不甘、一絲的懊悔和嘆息、或是慨慷高歌從容赴義?他們有想過死後往何處去,真的相信奈何橋上飲過孟婆三碗湯,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視死如歸,歸於何處?我不知道,我相信他們亦不知道。 中國文學史上,有「歸」字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陶潛的《歸去來兮》,寫陶淵明厭倦官宦生涯復歸田園生活的故事。古詩中亦有《風雪夜歸人》之句,在漫天風雪的晚上,旅人仍冒着塑風怒號,大雪紛飛寒夜歸家,是為了母親的牵掛還是妻子的思念?還有蘇軾的《水調歌頭》千古名句「我欲乘風歸去」,因中秋佳節緬懐二弟子由而生廣寒宫闕之思。近代則有台灣著名詩人鄭愁予《錯誤》的詩句:《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誤會,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含蓄而婉約, 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 我發覺上述作品的歸字都令人有一種歸家的意思。有一種遊子旅人,在外待久了鳥倦知還,重歸故園的感覺。那麽,視死如歸的歸,人死後真的有一塊久違了的鄉土在等待我們嗎?文壇傳聞倪匡(衞斯理作者)與古龍大俠(陸小鳳作者)曾有生死之約,誰先走,須回來告知那邊的風景如何?可惜古龍爽約,倪匡稱為終生憾事。倪匡先生後來决志成為基督徒成一時美談,那是後話。 亦有大師說:"從何處來,當歸何處。"禪則禪矣,但終是未能究竟。 面對大限生死,西方人又是如何面對的呢?是視死如歸還是别的?相信很多看過《鐵達尼號》這齣電影的人都知道,當《鐵達尼號》開始下沉時,船上共有兩千多位乘客,却只有七百多人可以坐上救生艇逃走,這時出現第一句說話是“婦女與小孩優先”。這就是西方文化的一種價值觀。我們假設兩岸三地是一條船,像《鐵達尼號》一樣快要下沉,這時即使有人説“領導先行,有權有勢的優先逃走,老弱婦孺 等在最後”,恐怕一般人也不會覺得意外,因為我們身處在這種環境,許多位高權重的人都可以為所欲為。 在西方則是有着特定的文化傳統,也就是“騎士精神”的表現。因為“騎士精神”是西方男性對自我的一種期許和肯定,他們認為男性較為強壯,比較容易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求生存,所以會不顧自身安危讓别人先走。 除了這一幕,我們還可以看到,船最後快要沉没時,居然還有幾位樂師繼續在拉着曲子。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在最後關頭安慰人心,讓大家勉強維持平和的心境,跨越生死的界綫,前往另外一個世界。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會死,但没有逃避的念頭,這是相當令人動容的。 這就是西方文化的價值表現,不但保護老弱婦孺為己任,也肯定了人性的尊嚴和樂師的專業精神。這是因為内心深深相信,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即使為它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相反,如果要他們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而快樂地活着,則是不可能的事情。孟子說的“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庶幾近矣。 直至讀了邢福增教授所著的《我城哀歌 時代福音》,對視死如歸的歸有了更深的體會。 該書作者認為基督徒是「在世而不屬世的」。為什麽呢?因為耶穌明確指出這個世界是兇惡的,祂並不屬於這世界。所以,跟從祂的門徒,既領受主的真理,自然不屬這世界,世界也恨他們。然而,耶穌卻要求門徒留在這世界裡,一方面求父保存他們,使門徒脱離那惡者,另一方面又求父籍道「真理」使門徒成聖。門徒是奉差進入世界,「在世而不屬世」。由於他們講的是天國的福音而不是地上的俗世價值,因而常常受到強權逼迫。但基督徒相信他們的使命,就是在這世界,籍着兩個不同國度的對立與張力,為真理作見證,宣講及實踐天國的福音,向惡世勇敢地說「不」。 初期教會的信徒無懼逼迫,至死也不放棄信仰,以生命見證信仰的真實。他們的力量是從何而來?因為他們確認自己是蒙揀選進入上帝的國,經歷到自己是被上帝呼召時,便能發覺生命的意義。活着,是因為上帝召唤我們在世上見證祂。活出信仰,即使面對各種困難,甚至患難也要堅守自己的身份。而且保羅更勉勵信徒不要對神失去信心而灰心喪志,因為在困難險境當中神一直同在。「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内心困擾,卻没有絕望;遭受迫害,卻不被撇棄;擊倒在地,卻不致滅亡」《哥林多前書四章》。保羅更說:「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並没有得着所應許的。卻從遠處觀望,且歡喜迎接。」《希伯來書11:13》 「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歷代志上29:15》因此,基督徒都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說這話的原因是相信地上只是暫時寄身之處,真正的家鄉是一個更美的,就是在天上的家鄉。上帝己經為他們準傋了一座城。離世時,雖然仍是客旅及寄居者,但卻相信,在世上仍是朝着上帝為他們所準傋的這座城邁進。在那城中,「不再有撕裂,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痛苦,因為先前的事都過去了。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說: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5》 他們視死如歸的歸是返回天家,是蒙福的。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3 жыл бұрын

    【静思錄】Updated Version 多年前與妻参加了某中心有関情绪管理的講座。開講前,講者展示了一幅非常潦草書法寫的詩讓我們猜,能清楚讀出原文者送名貴禮品乙份。很多參加者都嘗試,可惜都失敗了。我剛巧認出春、夏、秋、冬四字,於是一試猜中。這首詩是這樣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講者指人的一生就像自然四季一樣。雖然有夏的皓暑、秋的䔥殺、冬的嚴寒不能永遠如春花璀璨,但人生季節都各有她值得欣賞和感恩的地方,人們遇到煩惱困難時不應沉澱在自憐自傷的情緒中...。 然後說若有參加者能講出類似道理的語句,亦送名貴禮品一份。眾人興高采烈,踴躍發言,有人説《塞翁失馬,焉知非福》、《Every dark cloud has a silver line》、《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壓劵之作是《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嘩!果然臥虎藏龍,高手在民間。 值此疫情嚴峻,人人心結難舒的時候,突然回想起往日這小小的片段來。亦希望能籍此借各民間高手隻言片語,能讓大家稍覺舒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 文青時,朋友死黨结婚,賀咭上多寫上《死生契闊、與子相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句子。但那時對愛是一知半解,只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亦明白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句良善的祝福語,如何做到?没有答案或指南。 及年長,晚輩結婚則多以 《愛是恆久忍耐,....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 詩句製的瓷碟或書法鏡片或飾物【禮】礼品相贈。何以故?能㩗手歩過高山深谷、波瀾起伏的老夫老妻當明白其中真諦。 西方學者綛為情分友情、親情、愛情等...。而愛情則是最短暫而難以持久的。激烈的愛情就如煙花燦爛、或如流星稍瞬即逝、或如掬水在手...追不着,摸不到。所以只有《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互相尊重,女的要順從丈夫,男的要愛護妻子; 彼此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齊上齊落;再做到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青年男女若能臻此,不白頭到老幾稀矣。願與主内兄弟姊妹共勉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Count the blessings ,not the sorrows》,某日到宗教書店購買禮品,看到上述枱頭小擺設,不禁想起未退休時部門的某女同事來。 她是一位樣貌娟好,性情嫻静的女生。不多言,碰面時,臉上多掛上親切而愉快的笑容。某日,因工作需要見她,留意到她工作枱上放着一方 《Count the blessings ,not the sorrows》 的小擺設。 那時,我知道她的身體發生毛病,在接受治療中。我好意的問候她。她笑了一下 ,指着枱上小擺設平静的說:”人的生命總有高低起伏,順時逆境的時候。對神的祝福,我們要常常謝恩,遇逆境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要謙卑向神禱告,求祂帶領自己歩出死蔭的幽谷。”工作完畢後,我離去。心想,真是一位信虔而勇敢的基督徒。 退休後,愛上閲讀,也喜歡閱讀有關宗教信仰的書刊,對靈修方面亦感到有一定啟迪。最近閱讀時,我很喜歡其中的一節金句:《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若是那時,我肯定會將這金句用書法寫下來送給她和祝她早日康復。我相信她一定會很喜歡的。我很喜歡這句子,你呢?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6 ай бұрын

    詠梅 瘦影横斜映綠池, 紅粉低吟若所思。 雪壓寒梢顏未老, 冷香嫩蕊不為遲。 珊珊傲⻣迎風雨, 片片嫣紅慰舊知。 艱難羞與群芳共, 報信春來第一枝。 日前整理電腦舊文,得年前舊詩一首。數年前得好友介紹,參加了嶺南大學⻑者學院四堂詩詞格律訓練班,課程内容是介紹近體詩的格律和範文欣賞。上完四堂課對做近體詩的平仄音律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記得上完第三堂,老師命每位同學下課後以花為題作詩一首下堂交回。上述律詩就是在該星期硬着頭皮癈寢忘餐、鐵硯磨穿下完成的。 中國有十二花神之説,以梅居首,可見國人對梅花的喜愛。同時亦有松竹梅歲寒三友之稱謂,以示君子凌霜傲雪,堅貞高潔之志。海峽兩岸的領導人亦喜愛梅花堅貞不屈的性格。台灣曾有歌以梅花比喻大中華,歌詞曰:”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梅花堅忍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 中國大陸前領導人毛澤東主席亦甚愛紅梅,所用膳⻝器皿皆以紅梅入畫,絳紅數點寫在雪白⻣瓷上頓生白雪紅梅之美,令人艷羡。毛先生亦愛以梅花入詞,其《七律·冬雲》有云:“梅花喜歡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有識者謂此乃浪漫革命主義精神。 平生不是惜花人,除了除夕夜和太太逛花市買一些賀年應節年花外,甚少買花。小學時,女同學以梅為名者均樣貌娟好,所以先入為主獨愛梅花。妹妹知我愛梅,舊居入伙時送我一對竹聯,上聯刻《寶劍鋒從磨礪出》、下聯刻《梅花香自苦寒來》,詩句鐵畫銀鈎般刻在古樸的竹簡上,掛在大廳,觀之如秋水龍吟,暗香浮動。惟細想下,寶劍鋒芒和梅花芳香莫不是經千回淬錬,百般磨難換回的,不禁猛然醒悟,惕然而驚,才明白到妹妹的深意。自此對人對物再不敢存輕慢之心,自勉自強。 近日有關聖經書刊讀多了,福音金句等亦記得多一些,竟發現有很多詩詞的旨趣和情感與聖經的話語不謀而合。例如襲自珍《己亥雜詩》有詩句云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意謂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爲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爲落紅。) 就像福音書中,耶穌說:「我老實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土裡死了,還是一粒麥子,當麥子落在土裡死了,就會生出很多麥子來。」以上這番話是耶穌親自說的。 祂這樣說,是因為要向門徒講明祂會釘身十架的信息。這經文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是一個完結,而是一個開始。耶穌在這裡用了一個種麥子的比喻,如果它不死、不埋在地土裡,它就依然不能發揮自己的生命;但當它在地土裡,它會結出更多的果子、更多的麥子。兩者的意思是否很相似? 又如宋代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詩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詩句是否與主耶穌說的”那殺身體不能滅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 耶穌道成肉身,傳天國的福音,最後被釘死在木架上用寶血洗去世人的罪。但耶穌所傳的道並没有因此而湮㓕,相反主耶穌登山寳訓所講的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福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為濁世中的一泉活水,泥濘道路中的足印。基督教強調所有人都是神的子女,打破了猶太人的選民觀念,這就是平等。而神對人類的愛、為救贖世人的罪被釘十架而亡, 就是博愛。可以說,現今普世價值所講的平等、博愛、自由、公義及西方文明的民主政治,除服膺古希臘的科學理性外,受基督教仁慈博愛人文價值觀的影響甚鉅。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滔滔江水去又來 奔流到大海流逝 太陽之下皆虛空 萬事萬物盡化煙 往日事無人追念 來日事無從憂慮 神賜下永恒生命 人應感恩與知足 不綸歡笑與傷悲 不論聚散與生死 勞碌享應得成果 經歷神美好印記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以賽亞書六十五章20-21》:小孩不會夭折,老年人活得有尊嚴;青年造了房子,自己住在其中,種了葡萄的,得享勞動的果子。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3 жыл бұрын

    《新春述懷》 人生百歲復幾何, 時光虛擲豈蹉跎。 老馬嘶風忘病骨, 經書細讀倍挲摩。 歲寒霜雪随冬逝, 燕至春回夢可期。 慈容力量存心底, 笑顏總比淚痕多。 過去一年,香港人可謂苦多樂少,瘟疫、社會運動、人命傷亡、百業肅條、民生凋敞,在緊密的口罩下,香港人過往熟悉的笑客已難復見。在愁苦困頓的日子,更要積極自強,求神帶領香港歩過死蔭的幽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常常記得一段金句,「折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㓕」。只要對神有信心,發揮愛人如己,愛你的鄰舎精神,困難的日子總有挺過去的一天。朋友常說:"不住禱告、常常喜樂、凡事謝恩。"願與主内各弟兄共勉!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11】約翰 愛主情誼骨肉深 耶穌遺言託母親 放逐拔摩觀異像 末世主臨天地新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3 жыл бұрын

    《慕道者是怎樣練成的》 【1】對基督教不認識、朋友信主目的趨吉避凶、永生太功利而失望 【2】《行公義、好憐憫》有所觸動,希望進一步認識【體現儒家仁愛和佛家慈悲,正】 【3】參加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課程,被《馬太福音》經文感動 【4】從教徒身上看到行公義、好憐憫的宗教情操,及佔中三子的犧牲精神「跟從我的都背負十字架」 【5】社會運動時,處處看到基督徒的身影,教會大開中門對示威市民援手,體現《馬太福音》的精神【對被打壓的人施援】 【6】基督教的愛和寬恕對世界的重要性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我摘下一株蒲公英 盈盈如舞者 輕輕一吹 飄逸如羽 飛上藍天 飛落天涯 讓每個孩子 甜密的進入夢鄉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15】保羅 聖靈感動透九天 宣教三行志礪堅 勉勵教會言深重 新約書函十三篇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11】約翰 愛主情誼骨肉恩 耶穌遺言託母親 放逐拔摩呈異像 末世主臨天地新

  • @sarahchan5604
    @sarahchan56042 жыл бұрын

    傳道書7章29節: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日前看完《大限》一書,顧名思義,《大限》就是談及死亡的一本書。眾作者的身份有教授、神學組講師、作家、神父、牧師及院牧等人。雖然都是基督徒,但對患上惡疾和面臨大限時,每人對生命都有不同的感悟和反思,讀來對人生有一定的反省和領悟。所謂《大限》就是生命己經走到終點,肉身朽壞死亡終歸塵土。一句話,就是一本講死亡的書。自少體弱多病,進出醫院是平常事,亦多次經驗朋輩親友離逝,對生離死别早有一番感受。 課餘愛閲讀和思考,尤對一些中國名人死亡故事特别有興趣,因為想知道那些英雄豪傑、名流逸士面對死亡時有什麽想法和怎樣跨過去。由於有關歷史人物和傳記看得多了,慢慢自己總結了若干看法。中國以儒家思想治國,講禮義廉恥,忠君愛國,重諾守信。然老莊和佛學亦對國人影响甚鉅。 歷史上有輕生重義視死如歸者,他們都是救國救民的英雄豪傑,革命志士 如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者。百日维新革命失敗,康梁流亡日本。有人勸譚嗣同出走謀東山再起,譚嗣同斷言:「今我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英雄肝胆,視死如歸。臨難前,於獄中壁上題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兩昆侖。」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至於鑑湖女俠秋瑾,亦女中豪傑。遊學日本,後經黄興介紹加盟孫中山同盟會並認識徐鍚麟等人。後呼應徐錫麟起義失敗被捕,於紹興古軒亭口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後從容就義。秋瑾不僅是革命家、更是一位詩人。《對酒》有「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大氣磅礴,巾幗不讓鬚眉。 亦有放嚝豁達視死如歸者。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責,莊子辯稱 人本來是沒有生命、形體,氣息的。在變化當中,忽然有了氣息,形體和生命。現在妻子又變化成死亡就像四季運行一樣回歸自然,有什麽好哭的? 不執於形,不役於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非大智慧者不能言也。 一代文豪李白詩酒風流,不侍權臣貴冑,自言「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傳醉泛江舟,捉月而死。宋·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飢蛟涎,便當騎鯨上九天。」一代詩人,抱月而歸,亦不失「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曠達瀟洒,不辜負了謫仙人之美名。 中國歷史上視死如歸的英雄輩出,我只是例舉一些我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人物。他們多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或放浪形骸,糞土萬户候的英雄逸士,都是我心儀的歷史人物。但我數十年心中都有一個疑問,面臨大限,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他們會想些什麽?是求仁得仁、心有不甘、一絲的懊悔和嘆息、或是慨慷高歌從容赴義?他們有想過死後往何處去,真的相信奈何橋上飲過孟婆三碗湯,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視死如歸,歸於何處?我不知道,我相信他們亦不知道。 中國文學史上,有「歸」字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陶潛的《歸去來兮》,寫陶淵明厭倦官宦生涯復歸田園生活的故事。古詩中亦有《風雪夜歸人》之句,在漫天風雪的晚上,旅人仍冒着塑風怒號,大雪紛飛寒夜歸家,是為了母親的牵掛還是妻子的思念?還有蘇軾的《水調歌頭》千古名句「我欲乘風歸去」,因中秋佳節緬懐二弟子由而生廣寒宫闕之思。近代則有台灣著名詩人鄭愁予《錯誤》的詩句:“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誤會,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含蓄而婉約, 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 我發覺上述作品的歸字都令人有一種歸家的意思。有一種遊子旅人,在外待久了鳥倦知還,重歸故園的感覺。那麽,視死如歸的歸,人死後真的有一塊久違了的鄉土在等待我們嗎?文壇傳聞倪匡(衞斯理作者)與古龍大俠(陸小鳳作者)曾有生死之約,誰先走,須回來告知那邊的風景如何?可惜古龍爽約,倪匡稱為終生憾事。倪匡先生後來决志成為基督徒成一時美談,那是後話。 亦有大師說:"從何處來,當歸何處。"禪則禪矣,但終是未能究竟。 面對大限生死,西方人又是如何面對的呢?是視死如歸還是别的?相信很多看過《鐵達尼號》這齣電影的人都知道,當《鐵達尼號》開始下沉時,船上共有兩千多位乘客,却只有七百多人可以坐上救生艇逃走,這時出現第一句說話是“婦女與小孩優先”。這就是西方文化的一種價值觀。我們假設兩岸三地是一條船,像《鐵達尼號》一樣快要下沉,這時即使有人説“領導先行,有權有勢的優先逃走,老弱婦孺 等在最後”,恐怕一般人也不會覺得意外,因為我們身處在這種環境,許多位高權重的人都可以為所欲為。在西方則是有着特定的文化傳統,也就是“騎士精神”的表現。因為“騎士精神”是西方男性對自我的一種期許和肯定,他們認為男性較為強壯,比較容易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存活,所以會不顧自身安危讓别人先走。 除了這一幕,我們還可以看到,船最後快要沉没時,居然還有幾位樂師繼續在拉着曲子。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在最後關頭安慰人心,讓大家能懷着平和的心境跨越生死界綫,前往另外一個世界。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會死,但没有逃避的念頭,這是相當令人動容的。這就是西方文化的價值表現,以保護老弱婦孺為己任,突顯了西方傳統人文精神尊重人的權利和尊嚴。因為他們内心深信,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即使為它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相反,如果要他們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而苟活,則是不可能的事情。孟子說的“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庶幾近矣。 直至讀了邢福增教授所著的《我城哀歌 時代福音》, 90歲的香港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 被捕後的豁達大度,對視死如歸的歸有了更深的體會。 該書作者認為基督徒是「在世而不屬世的」。為什麽呢?因為耶穌明確指出這個世界是兇惡的,祂並不屬於這世界。所以,跟從祂的門徒,既領受主的真理,自然不屬這世界,世界也恨他們。然而,耶穌卻要求門徒留在這世界裡,一方面求父保存他們,使門徒脱離那惡者,另一方面又求父籍道「真理」使門徒成聖。門徒是奉差進入世界,「在世而不屬世」。由於他們講的是天國的福音而不是地上的俗世價值,因而常常受到強權逼迫。但基督徒相信他們的使命,就是在這世界,籍着兩個不同國度的對立與張力,為真理作見證,宣講及實踐天國的福音,向惡世勇敢地說「不」。 初期教會的信徒無懼逼迫,至死也不放棄信仰,以生命見證信仰的真實。他們的力量是從何而來?因為他們確認自己是蒙揀選進入上帝的國,經歷到自己是被上帝呼召時,便能發覺生命的意義。活着,是因為上帝召唤我們在世上見證祂。活出信仰,即使面對各種困難,甚至患難也要堅守自己的身份。而且保羅更勉勵信徒不要對神失去信心而灰心喪志,因為在困難險境當中神一直同在。「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内心困擾,卻没有絕望;遭受迫害,卻不被撇棄;擊倒在地,卻不致滅亡」《哥林多前書四章》。保羅更說:「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並没有得着所應許的。卻從遠處觀望,且歡喜迎接。」《希伯來書11:13》 「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歷代志上29:15》因此,基督徒都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說這話的原因是相信地上只是暫時寄身之處,真正的家鄉是一個更美的,就是在天上的家鄉。上帝己經為他們準傋了一座城。離世時,雖然仍是客旅及寄居者,但卻相信,在世上仍是朝着上帝為他們所準傋的這座城邁進。在那城中,「不再有撕裂,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痛苦,因為先前的事都過去了。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說: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5》 他們視死如歸的歸是返回天家,是蒙福的。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5 ай бұрын

    寫給孩子的詩 爸爸,你能告訴我神在那兒嗎 孩子,那漆黑的夜空 每一顆伴着我們歸家的星星 都是天使們的眼睛 那田野上每一朵淺淺的雛菊 都是天使們的微笑 那教堂敲起悠揚響亮的鐘聲 都是天使們的召喚 你在摇籃時母親柔和的吟唱 都是天使們的祝福 那蝶兒花間翩翩起舞的翅膀 都是神用心裁剪的衣裳 那山下淙淙流動的清洌溪水 都是小鹿們渴時的瓊漿 那璀璨的朝陽和絢麗的晚霞 都是天使們翻倒的顏彩 孩子,還有你心中的 愉悦、温柔、善良 憐憫眾人受苦的心 是神照着祂的形像 在你心中建造的啊 孩子笑得像燦斕的陽光 緊緊的牽着我的手 感謝主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3 жыл бұрын

    【新Updated Version】我相信每一個都市人都會試過失眠或心煩意亂,内心久久不能平伏的時候。雖然不是什麽大毛病,卻是很折磨人的。有一晚午夜醒來,雖然仍有睡意,卻雙眼睁睁的未能再入睡。我只好合上眼睛屏除萬念叫自己再進入睡鄉.....。可惜一點用處也没有。無意中我輕輕地默唸起我最愛的耶穌登山寶訓經文來。唸第一遍的時候,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在唸經文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文的行文次序上,腦袋再無睱胡思亂想。待唸到第四遍時,已感脈息安稳下來,到第六遍還未完結時己覺睡意漸濃慢慢安然入睡了。還有我覺得這段經文對高血壓也有一定療息作用,例如最近我的血壓無故飊升,但當我量度血壓前静坐下來,心中默唸耶穌登山寶訓經文時,彷彿有一種力量使人感到心内平安和踏實,神的保守臨到身上。結果量度血壓的讀數雖然未達標,但已下降了不少。。。若你問我原因,我也是答不上來的。但我相信主耶穌登山八福是基督福音的教義與倫理所在。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都會得到神的恩寵和憐憫。說真的,我從來没有拿過一本宗教書籍,去探究登山寶訓經文每字句的釋義和解經家的看法,反之我喜歡這段經文是因為它平易近人和可行性。例如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等..除了為義受逼迫外,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道德倫理並行不悖。當我唸這篇經文的時候,也覺得自己在虛心向道,慕義向善,也努力克己清心、對人温柔、憐恤困苦與人交往和睦等。尤其受磨難哀慟時都向神禱告,感到神的恩慈和憐憫一直看顧自己,内心充滿平安和力量。耶穌教導世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凡勞苦重擔的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耶穌又説,天父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 給不義的人。因此,我相信這段經文可使每一個教徒或非教徒内心充满盼望和平安。。。所謂花開半看,酒醉微醺,信仰若一定要手到拿來,經文字斟句酌的放在顯微䭗驗證真偽和釋義,就令人有點吃不消了。有人問德蘭修女,為什麽世上會有那麽多頻死的病人被遺棄路旁没人照顧?德蘭修女答若没有的話,我們都要失業了。亦曾有人問馬丁路德金神在創造世界之前,祂在那裡?金答祂在製造藤條,抽打那些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手揮五弦,目送秋鴻,先賢胸襟,實在令人神往!中國禪宗故事説有人求達摩禪師安心。達摩說拿出你的心來,我替你安。那人拿不出來。達摩說汝心安矣!這是一則非常有名禪宗公案。說明有很多事物都是非物質的,例如神、愛、平安、愉悦、憐憫、善良、慈悲等...宗教令人响往的地方,就是上帝有其隐藏的一面,宇宙和人生存在一些令人無法參透的奥秘。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在煙波浩渺,翠巒隱約中留一點白,讓觀者自己去追尋和思考。我們都知道神在祂所在的地方看顧着我們的生老病死,聆聽着我們的喜怒哀樂,享受着我們的讚美和頌唱,祂是萬王之王,萬君之主。我們也許只能像約伯一樣在大風中拜倒在地敬畏和順服。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

    3 жыл бұрын

    【新Updated Version】最近常常失眠,雖然不是什麽大毛病,卻是很折磨人的。有一晚午夜醒來,雖然仍有睡意,卻雙眼睁睁的未能再入睡。無意中我輕輕地默唸起我最愛的耶穌登山寶訓經文來。唸第一遍的時候,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在唸經文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文的行文次序上,腦袋再無睱胡思亂想。待唸到第四遍時,已感脈息安稳下來,到第六遍還未完結時己覺睡意漸濃慢慢安然入睡了。當心中默唸耶穌登山寶訓經文時,彷彿有一種力量使人感到心内平安和寧静,神的保守臨到身上。。。若你問我原因,我也是答不上來的。但我相信主耶穌登山八福是基督福音的教義與倫理所在。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都會得到神的恩寵和憐憫。說真的,我從來没有拿過一本宗教書籍,去探究登山寶訓經文每字句的釋義和解經家的看法,反之我喜歡這段經文是因為它平易近人和可行性。例如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等..除了為義受逼迫外,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道德倫理並行不悖。耶穌教導世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凡勞苦重擔的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耶穌又説,天父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 給不義的人。因此,我相信這段經文可使每一個教徒或非教徒内心充满盼望和平安。。。所謂花開半看,酒醉微醺,信仰若一定要手到拿來,經文字斟句酌的放在顯微䭗驗證真偽和釋義,就令人有點吃不消了。宗教令人响往的地方,就是上帝有其隐藏的一面,宇宙和人生存在一些令人無法參透的奥秘。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在煙波浩渺,翠巒隱約中留一點白,讓觀者自己去追尋和思考。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3 жыл бұрын

    像房中等待丈夫時新娘的臉 像新娘房中等待丈夫時的臉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

    3 жыл бұрын

    【新Updated Version】我相信每一個都市人都會試過失眠或心煩意亂,内心久久不能平伏的時候。雖然不是什麽大毛病,卻是很折磨人的。有一晚午夜醒來,雖然仍有睡意,卻雙眼睁睁的未能再入睡。我只好合上眼睛屏除萬念叫自己再進入睡鄉.....。可惜一點用處也没有。無意中我輕輕地默唸起我最愛的耶穌登山寶訓經文來。唸第一遍的時候,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在唸經文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文的行文次序上,腦袋再無睱胡思亂想。待唸到第四遍時,已感脈息安稳下來,到第六遍還未完結時己覺睡意漸濃慢慢安然入睡了。還有我覺得這段經文對高血壓也有一定療息作用,例如最近我的血壓無故飊升,但當我量度血壓前静坐下來,心中默唸耶穌登山寶訓經文時,彷彿有一種力量使人感到心内平安和踏實,神的保守臨到身上。結果量度血壓的讀數雖然未達標,但已下降了不少。 若你問我原因,我也是答不上來的。但我相信主耶穌登山八福是基督福音的教義與倫理所在。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都會得到神的恩寵和憐憫。說真的,我從來没有拿過一本宗教書籍,去探究登山寶訓經文每字句的釋義和解經家的看法,反之我喜歡這段經文是因為它平易近人和可行性。例如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等..除了為義受逼迫外,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道德倫理並行不悖。當我唸這篇經文的時候,也覺得自己在虛心向道,慕義向善,也努力克己清心、對人温柔、憐恤困苦與人交往和睦等。尤其受磨難哀慟時都向神禱告,感到神的恩慈和憐憫一直看顧自己,内心充滿平安和力量。耶穌教導世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凡勞苦重擔的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耶穌又説,天父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 給不義的人。因此,我相信這段經文可使每一個教徒或非教徒内心充满盼望和平安。 所謂花開半看,酒醉微醺,信仰若一定要手到拿來,經文字斟句酌的放在顯微䭗驗證真偽和釋義,就令人有點吃不消了。有人問德蘭修女,為什麽世上會有那麽多頻死的病人被遺棄路旁没人照顧?德蘭修女答若没有的話,我們都要失業了。亦曾有人問馬丁路德金神在創造世界之前,祂在那裡?金答祂在製造藤條,抽打那些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手揮五弦,目送秋鴻,先賢胸襟,實在令人神往!中國禪宗故事説有人求達摩禪師安心。達摩說拿出你的心來,我替你安。那人拿不出來。達摩說汝心安矣!這是一則非常有名禪宗公案。說明有很多事物都是非物質的,例如神、愛、平安、愉悦、憐憫、善良、慈悲等...宗教令人响往的地方,就是上帝有其隐藏的一面,宇宙和人生存在一些令人無法參透的奥秘。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在煙波浩渺,翠巒隱約中留一點白,讓觀者自己去追尋和思考。我們都知道神在祂所在的地方看顧着我們的生老病死,聆聽着我們的喜怒哀樂,享受着我們的讚美和頌唱,祂是萬王之王,萬君之主。我們也許只能像約伯一樣在大風中拜倒在地敬畏和順服。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阿 摩 司 書 5:21-24》21 我 厭 惡 你 們 的 節 期 , 也 不 喜 悅 你 們 的 嚴 肅 會 。22 你 們 雖 然 向 我 獻 燔 祭 和 素 祭 , 我 卻 不 悅 納 , 也 不 顧 你 們 用 肥 畜 獻 的 平 安 祭 ;23 要 使 你 們 歌 唱 的 聲 音 遠 離 我 , 因 為 我 不 聽 你 們 彈 琴 的 響 聲 。24 惟 願 公 平 如 大 水 滾 滾 , 使 公 義 如 江 河 滔 滔 。 《路 加 福 音 4:18》18 主 的 靈 在 我 身 上 , 因 為 他 用 膏 膏 我 , 叫 我 傳 福 音 給 貧 窮 的 人 ; 差 遣 我 報 告 : 被 擄 的 得 釋 放 , 瞎 眼 的 得 看 見 , 叫 那 受 壓 制 的 得 自 由 。 《路 加 福 音 1:50-53》50 他 憐 憫 敬 畏 他 的 人 , 直 到 世 世 代 代 。51 他 用 膀 臂 施 展 大 能 ; 那 狂 傲 的 人 正 心 裡 妄 想 就 被 他 趕 散 了 。52 他 叫 有 權 柄 的 失 位 , 叫 卑 賤 的 升 高 ;53 叫 飢 餓 的 得 飽 美 食 , 叫 富 足 的 空 手 回 去 。 《啟 示 錄 21:3-5》3 我 聽 見 有 大 聲 音 從 寶 座 出 來 說 : 看 哪 , 神 的 帳 幕 在 人 間 。 他 要 與 人 同 住 , 他 們 要 作 他 的 子 民 。 神 要 親 自 與 他 們 同 在 , 作 他 們 的 神 。4 神 要 擦 去 他 們 一 切 的 眼 淚 ; 不 再 有 死 亡 , 也 不 再 有 悲 哀 、 哭 號 、 疼 痛 , 因 為 以 前 的 事 都 過 去 了 。5 坐 寶 座 的 說 : 看 哪 , 我 將 一 切 都 更 新 了 ! 《彌 迦 書 6:8》8 世 人 哪 , 耶 和 華 已 指 示 你 何 為 善 。 他 向 你 所 要 的 是 甚 麼 呢 ? 只 要 你 行 公 義 , 好 憐 憫 , 存 謙 卑 的 心 , 與 你 的 神 同 行 。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好撒瑪利亞人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3 жыл бұрын

    静思錄四【【最新Updated Version恩訊版】】最近常常失眠,雖然不是什麽大毛病,倒是很折磨人的。有一晚午夜醒來,雖然仍有睡意,卻雙眼睁睁的未能再入睡。無意中我輕輕地默唸起我最愛的耶穌登山寶訓經文來。唸第一遍的時候,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唸經文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文的行文次序上,腦袋再無睱胡思亂想。待唸到第四遍時,已感脈息安稳下來,到第六遍還未完結時己覺睡意漸濃慢慢安然入睡了。當心中默唸耶穌登山寶訓經文時,彷彿有一種力量使人感到心内久别了的平安和寧静,神的臨在。 若你問我原因,我也是答不上來的。但我相信主耶穌登山寶訓是基督福音的教義與倫理所在。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都會得到神的恩寵和憐憫。我喜歡這段經文是因為它平易近人和可行性。例如虛心、温柔、慕義、憐恤、和睦等...都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道德倫理並行不悖。 耶穌教導世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凡勞苦重擔的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耶穌又説,天父使太陽上升,光照善人,也光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 給不義的人。因此,我相信這段經文可使教徒或非教徒的内心充满盼望和平安。 有次覆診到Family clinic 看醫生,談話間她告訴我是非教徒。可是她卻把登山八福的經文貼在Notice board上日夕親近,好奇相問下説是一位patient 送給她的,同時亦告訴我送給她《恩訉》内的文章都有看。 所謂花開半看,酒醉微醺,宗教令人响往的地方,就是上帝有其隐藏的一面,宇宙和人生存在一些令人無法參透的奥秘。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在煙波浩渺,翠巒隱約中留一點白,讓觀者自己去思考和追尋。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當耶穌與門徒吃過最後的晚餐後,祂走到耶路撒冷城外的客西 馬尼園禱告,這是祂被釘前的最後一次禱告。其中彼得、雅各、約翰跟隨耶穌去禱 告。耶穌稍往前走,俯伏在地,向神懇切 禱告。當祂回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 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門徒心靈雖然願 意,肉體卻是軟弱,無法儆醒禱告(可十四 33-40)。客西馬尼園的耶穌,是 孤單的耶穌。 耶穌面對十字架的苦杯,要犧牲 生命,內心難免會害怕,因而禱告祈求神的 幫助,使祂能完成十字架的救贖工作。祂大 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 (來五7)。祂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 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二二44)。 雖然祂的心願是能將這杯 撤去,但祂仍然順服神的帶領,遵照神的旨 意;結果祂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 字架上(腓二8) 當猶太的羅馬司令官彼拉多無法定罪耶穌時,為了安撫暴民的叫囂,就釋放了巴拉巴,而對耶穌判決鞭刑及釘十字架。鞭刑是及其殘酷的刑罰,因鞭打身體時皮鞭切割到肌肉層的血管而引起動脈的噴血,耶穌整個的背部變成一堆血肉模糊的組織,因而整個人陷入虛脫。 然後兵丁把一根約有50公斤重的木頭綁在他的雙肩上。羅馬士兵帶著耶穌及兩個強盜開始緩慢地向各各他走去。 耶穌走的時候要盡力要挺直身體,但是笨重的木頭以及失血過多使耶穌搖晃而倒下,粗糙的木頭壓入肩膀已裂開的皮膚及肌肉,引起極大的疼痛。耶穌嘗試要站起來,但是肌肉已超過了它的極限。百夫長為了趕快到山上執行釘十字架,就抓了一個旁觀的叫西門的人來替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跟在後面,仍舊流血和流著休克的冷汗,最後終於到達各各他。 在釘十字架前,替耶穌背十字架的西門被命令把橫樑放在地上,然後耶穌被推倒,雙肩靠著橫樑,士兵用很粗方型的鐵釘釘入手腕的前端深入木頭,一根大鐵釘,穿過了小腿和足部中間的彎曲部位釘在木頭上。然後,橫樑及耶穌的身體被固定在已做好的直柱上,垂直豎立起來,在十字架的頂端釘了一個牌子:「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的王。」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5 ай бұрын

    寫給大人的詩 - 鳥答問 鳥兒, 妳在籠中, 還能那么麽快樂地歌唱? 可憐的人啊! 每天早上, 我呼吸到清甜的空氣, 嗅到每一朵花兒的芳香。 聽到鳥兒晨起的輕語, 鷺兒滑過水面上的聲響。 蟲兒鑽土時每一下的振動, 都告訴我, 新的一天開始了! 可憐的人啊! 當你製造了, 第一個鳥籠的時候, 你就製造了, 一個更大的鳥籠給自己 。 你永遠不知道, 藍天下自由的飛翔, 浪花裡嘹亮的歌唱, 暴雨中破風怒飛的力量, 還有啊!那展翅上騰的激揚! 不敢哭,不敢笑, 你的世界真是可憐啊! 我把她囚着, 其實是囚着我自己。 於是我打開了鳥籠, 釋放了鳥兒, 同時䆁放了自己。

  • @tongchau8827
    @tongchau88272 жыл бұрын

    2:收看次數:50,500 👍511👎42 💬 33 多謝~Johnson Ng ! 2021 11 06 (六) 07 : 15 收看次數:50,225 👍508👎41 💬 32 多謝~Johnson Ng ! 2021 10 29 (五) 11 : 30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寧化飛灰,不作浮塵。 寧投熊熊烈火,光盡而滅; 不作寂寂朽木,默然而腐, 寧為耀目流星,迸發萬丈光芒; 不羡永恒星體,悠悠沉睡終古。 詩的作者是 Jack London 傑克·倫敦 原詩如下: I would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I would rather my spark should burn out in a brillant blaze, than it should be stifled in dry rot。 I would rather be a superb meteor。 With every atom of me in magnificent glow, than a sleepy and permanent planet。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天涯遠不遠? 咫尺天涯,天涯怎會遠? 天國遠不遠? 如果你認識一個像聖德勒撒修女(Mother Teresa,又名德蘭修女)一樣的人,充满仁慈和 我看到山河大地、一花一草、鳥兒的啁啾、蝶兒的飛舞、四季的雷霆雨露,春去秋來;在孩子清徹的瞳孔、母親的叮嚀、愛人的細語、情人的擁抱、我看到神的慈愛和恩賜,這就是人間的天國,地上的天堂。地獄遠不遠?我看到蛇的誘惑和試探就在我們身邊,吞噬我們軟弱的靈魂,墮入萬惡的深淵,所以不遠。如何?不住禱告,常常喜樂、凡事謝恩!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Katsushika Hokusai: A collection of 1145 works (HD)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3 жыл бұрын

    静思錄四【最新Updated Version】最近常常失眠,雖然不是什麽大毛病,倒是很折磨人的。有一晚午夜醒來,雖然仍有睡意,卻雙眼睁睁的未能再入睡。無意中我輕輕地默唸起我最愛的耶穌登山寶訓經文來。唸第一遍的時候,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在唸經文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文的行文次序上,腦袋再無睱胡思亂想。待唸到第四遍時,已感脈息安稳下來,到第六遍還未完結時己覺睡意漸濃慢慢安然入睡了。當心中默唸耶穌登山寶訓經文時,彷彿有一種力量使人感到心内平安和寧静,神的保守臨到身上。。。若你問我原因,我也是答不上來的。但我相信主耶穌登山寶訓是基督福音的教義與倫理所在。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都會得到神的恩寵和憐憫。我喜歡這段經文是因為它平易近人和可行性。例如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等...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道德倫理並行不悖。耶穌教導世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凡勞苦重擔的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耶穌又説,天父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 給不義的人。因此,我相信這段經文可使每一個教徒或非教徒的内心充满盼望和平安。我到Family clinic 看醫生的時候,她告訴我是非教徒,可是她卻把登山八福的經文放在Notice board上日夕親近,同時告訴我送給她《恩訉》内的文章都有看。。所謂花開半看,酒醉微醺,宗教令人响往的地方,就是上帝有其隐藏的一面,宇宙和人生存在一些令人無法參透的奥秘。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在煙波浩渺,翠巒隱約中留一點白,讓觀者自己去思考和追尋。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

    3 жыл бұрын

    静思錄四【最新Updated Version】最近常常失眠,雖然不是什麽大毛病,倒是很折磨人的。有一晚午夜醒來,雖然仍有睡意,卻雙眼睁睁的未能再入睡。無意中我輕輕地默唸起我最愛的耶穌登山寶訓經文來。唸第一遍的時候,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在唸經文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文的行文次序上,腦袋再無睱胡思亂想。待唸到第四遍時,已感脈息安稳下來,到第六遍還未完結時己覺睡意漸濃慢慢安然入睡了。當心中默唸耶穌登山寶訓經文時,彷彿有一種力量使人感到心内平安和寧静,神的保守臨到身上。 若你問我原因,我也是答不上來的。但我相信主耶穌登山寶訓是基督福音的教義與倫理所在。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都會得到神的恩寵和憐憫。我喜歡這段經文是因為它平易近人和可行性。例如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等...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道德倫理並行不悖。 耶穌教導世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凡勞苦重擔的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耶穌又説,天父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 給不義的人。因此,我相信這段經文可使每一個教徒或非教徒的内心充满盼望和平安。 有次覆診到Family clinic 看醫生的時候,她告訴我是非教徒。可是她卻把登山八福的經文放在Notice board上日夕親近,好奇問道下説是一個patient 送給她的,同時亦告訴我送給她《恩訉》内的文章都有看。 所謂花開半看,酒醉微醺,宗教令人响往的地方,就是上帝有其隐藏的一面,宇宙和人生存在一些令人無法參透的奥秘。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在煙波浩渺,翠巒隱約中留一點白,讓觀者自己去思考和追尋。

  • @noelfermat8307

    @noelfermat8307

    3 жыл бұрын

    静思錄四【【最新Updated Version恩訊版】】最近常常失眠,雖然不是什麽大毛病,倒是很折磨人的。有一晚午夜醒來,雖然仍有睡意,卻雙眼睁睁的未能再入睡。無意中我輕輕地默唸起我最愛的耶穌登山寶訓經文來。唸第一遍的時候,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唸經文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文的行文次序上,腦袋再無睱胡思亂想。待唸到第四遍時,已感脈息安稳下來,到第六遍還未完結時己覺睡意漸濃慢慢安然入睡了。當心中默唸耶穌登山寶訓經文時,彷彿有一種力量使人感到心内久别了的平安和寧静,神的臨在。 若你問我原因,我也是答不上來的。但我相信主耶穌登山寶訓是基督福音的教義與倫理所在。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都會得到神的恩寵和憐憫。我喜歡這段經文是因為它平易近人和可行性。例如虛心、温柔、慕義、憐恤、和睦等...都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道德倫理並行不悖。 耶穌教導世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凡勞苦重擔的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耶穌又説,天父使太陽上升,光照善人,也光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 給不義的人。因此,我相信這段經文可使教徒或非教徒的内心充满盼望和平安。 有次覆診到Family clinic 看醫生,談話間她告訴我是非教徒。可是她卻把登山八福的經文貼在Notice board上日夕親近,好奇相問下説是一位patient 送給她的,同時亦告訴我送給她《恩訉》内的文章都有看。 所謂花開半看,酒醉微醺,宗教令人响往的地方,就是上帝有其隐藏的一面,宇宙和人生存在一些令人無法參透的奥秘。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在煙波浩渺,翠巒隱約中留一點白,讓觀者自己去思考和追尋。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成年後的德蘭修女一直致力於治療貧窮,而她用的藥就是愛。 臨終關懷 有一天,德蘭修女在街上發現4個無家可歸的人,其中有一個女人看起來非常不妙,她就對跟隨她的修女說:「你們去看護那3個人,這個由我來照顧吧。」 藥物對這個可憐的人已經沒有用了,德蘭修女只有用全部的愛心努力去撫慰她。 德蘭握著她的手,撫摸他的頭髮和臉,這時,這個可憐的女人竟然笑了,而且笑的非常美麗,非常安詳,最後緊緊拉著德蘭的手,充滿感激地說了聲「謝謝你」,就閉上眼睛死去了。 還有一次,德蘭和修女們外出工作時,看到街邊的陰溝里躺著一個人,就把他救起來了。 這時,她們才發現,那個人半個身體都已經被蛆蟲吃掉了,看起來非常恐怖。 但她們還是把他帶到救濟所。德蘭和修女們給他清洗,竭盡所能地安慰他。 過了不久,這個人就死了。 死之前,他說:「我像個牲畜一樣在街上活了一輩子,但你們卻讓我死的時候像一個天使。」 另一次是德蘭坐火車經過一棵大樹時,她看到一個流浪漢靠樹坐著,看樣子就快死了。 德蘭很想去安慰他,但又不能叫火車停下來。於是等下一站一到,德蘭就立即下車往回趕。 等到她氣喘吁吁趕到時,那個人卻已經死卻了。 德蘭在那裡站了很久,她當時就想,如果有個人在他臨終前和他說幾句話,或者握握他的手,他一定會感到安慰,他就不會死得這麼孤單和淒涼了。 於是,德蘭就決定建立一個臨終關懷院。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出埃及記 》3:7-9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 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 的哀聲、我也聽見了. 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 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 耶布斯人之地. 《馬太福音》35―40節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留我住; 36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37 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38 什麼時候見你做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 39 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 40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說到社會關懷的目標,普世教會協會也發表了一個遠象:「一個公義、人人可以參與,並可持續不絕的教會」。而熱愛中國文化的信徒更提出天下為公的孔子《大同篇》:《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簡單來說也就是小孩子不會夭折、老年人活得有專尊嚴;青壯做了房子,自己住在其中;種了葡蔔的,得享勞動的果子。 這一切社關醒覺和社會遠象在基督教圈子出現,都使人興奮。可惜,這些醒覺和遠象只存在於基督教的學術界或若干的基督教機構中。大部份的地方教會,不論貧富,都仍然是依然故我,難將覺醍與遠象落實。其中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地方教會一向發展的基礎都在個人化的信仰和個人化的靈命上做功夫,一下子要轉到社會關懷的層面,無論在教友的個人取向方面,或在地方教會組織之中,都要有很大幅度的調整。然而,基督教整全的信仰一定要個人與社會兼顧,信徒的牧養也需兩者俱全;真正屬神的教會更不能顧此失佊,造成偏廢。地方堂會不能漠視社區,只顧本身利益與發展;教會要走進社區,服侍群體,方為服務他人,顯現出神「愛人如己」,「愛你的鄰舍」精神。教會的會眾不是旁觀者,乃是被神邀請參與在祂拯救的世界中作服侍與見證。 成年後的德蘭修女一直致力於治療貧窮,而她用的藥就是愛。 有一天,德蘭修女在街上發現4個無家可歸的人,其中有一個女人看起來非常不妙,她就對跟隨她的修女說:「你們去看護那3個人,這個由我來照顧吧。」 藥物對這個可憐的人已經沒有用了,德蘭修女只有用全部的愛心努力去撫慰她。 德蘭握著她的手,撫摸他的頭髮和臉,這時,這個可憐的女人竟然笑了,而且笑的非常美麗,非常安詳,最後緊緊拉著德蘭的手,充滿感激地說了聲「謝謝你」,就閉上眼睛死去了。 還有一次,德蘭和修女們外出工作時,看到街邊的陰溝里躺著一個人,就把他救起來了。 這時,她們才發現,那個人半個身體都已經被蛆蟲吃掉了,看起來非常恐怖。 但她們還是把他帶到救濟所。德蘭和修女們給他清洗,竭盡所能地安慰他。 過了不久,這個人就死了。 死之前,他說:「我像個牲畜一樣在街上活了一輩子,但你們卻讓我死的時候像一個天使。」 另一次是德蘭坐火車經過一棵大樹時,她看到一個流浪漢靠樹坐著,看樣子就快死了。 德蘭很想去安慰他,但又不能叫火車停下來。於是等下一站一到,德蘭就立即下車往回趕。 等到她氣喘吁吁趕到時,那個人卻已經死卻了。 德蘭在那裡站了很久,她當時就想,如果有個人在他臨終前和他說幾句話,或者握握他的手,他一定會感到安慰,他就不會死得這麼孤單和淒涼了。 於是,德蘭就決定建立一個臨終關懷院。 最近在看楊牧谷牧師的《再生情緣》,想看看虔誠的基督徒在面對癌症時的心路歷程和怎樣跨過去。楊牧說患病在覆診見醫生時,他常常遇到一個婆婆。她的嘴唇很厚,給人一種純樸的感覺;加上說話總是面帶微笑,叫人很喜歡親近和關心她,一見面就問她近况可好,她總是微笑點頭。“為什麽妳總是一個人來看病的?”一次她坐在我旁邊,便向她提問。“我就是只有一個人。” 她平静地回答,好像親友並不是必然的樣子。“治療進入最後階段,人會非常虛弱,妳可以安排一些親友陪妳來嗎?”她微笑地摇頭,然後很低聲的說:“我一直是一個人生活。” 没有人等她,她也没有等任何人。一個人生活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啊?没有目標,我們就没有了動機,没有了動機,她怎樣支撑近三個月的療程。我一直害怕她會半途而廢? 果然,近幾個星期她没有來了。不是轉了治療的時間,就是乾脆的不再來。老婆婆不再來叫我很難過,她叫我想起一種存在是我認為完全不可想像的;没有丈夫、兒女、親戚、朋友,什麽人都没有,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存在?或為什麽還要存在下去?最後我才體會到:存在而没有神和愛,是可以冒一個怎樣絕頂荒謬的存在危險。 我比老婆婆更能抵受放射治療,是因為有人等着我痊愈,老婆婆没有。有些等待我痊愈的人成了我存在意義,亦是我掙扎的動力。如今老婆婆不再來了,她的確没有再來的理由,那麽誰要對她負責仼呢?是不是神應該對她存在負責仼?假如是的話,它亦等於說我們這些認識神的兒女應該對她負責任,没有别的可能了。好多年讀過一首宣教士的詩,說:「神是没有手的,除了我們的手;神是没有口的,除了我們的口;神是没有腳的,除了我們的脚......」祂明顯地是已經把照顧鰥寡孤獨的責任,交給還活在地上的門徒,老婆婆代表着的就是這麽真實的鰥寡孤獨,我怎能坐視而不見呢?我對神禱告:“ 求你加我勇氣與力量,隨時向身邊有需要的人行善,是此時此地的,永遠不要等待更方面的時刻,因為現在就是最急切的時刻了。” 我們呢?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11 күн бұрын

    聖言詩兩首 第一首 有一個人 在曠野上 禁食四十天 蛇來了, 試探他 人活著不是靠食物 不可試探你的神 退去吧 他站起來 走向世界 面上帶著榮光 第二首 在山上 有一個人 頭戴荊冠 赤身掛在木架上 祭司長文土百姓兵丁 譏笑他戲弄他 他的母親等婦女 在流淚痛哭 正午之後 遍地都黑暗了 申初之時 日頭變黑了 他臨終時喊道 父啊!赦免他們 他們所做的 他們不知道 我在告訴你 今天你要同我在樂園了 母親,看你的兒子 看,你的母親 我的神,我的神 為什麼離棄我 我渴了 成了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便低下頭 氣就斷了 忽然殿裡的幔子 上下裂為兩半 地也震動 磐石崩裂 墳墓也開了 已睡聖徒多有起來 第三天 他戰勝罪和死亡 復活了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孤單的耶穌 在客西馬尼園中,耶穌帶著門徒一同前 往。其中彼得、雅各、約翰跟隨耶穌去禱 告。耶穌稍往前走,俯伏在地,向神懇切 禱告。當祂回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 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門徒心靈雖然願 意,肉體卻是軟弱,無法儆醒禱告(可十四 33-40)。面對人生極大的困境、痛苦,耶 穌有門徒作陪,但祂到前面禱告時,門徒卻 都睡著了。難道他們不願意儆醒嗎?難道他 們無法體貼耶穌嗎?事實上,他們跟隨耶穌 三年,都願意分擔祂的痛苦,支持祂的軟 弱。只因肉體疲倦,所以都睡著了。門徒無 法與耶穌同心禱告,無法安慰耶穌,致使祂 一人獨自承擔痛苦。客西馬尼園的耶穌,是 孤單的耶穌。 耶穌面對十字架的苦杯,要犧牲 生命,內心難免會害怕,因而禱告祈求神的 幫助,使祂能完成十字架的救贖工作。祂大 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 (來五7)。祂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 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二二44)。 耶穌知道死亡的痛苦難以承受,因此向 父神禱告,希望能將這杯撤去(可十四35- 36、39),使祂不必承受十字架的苦痛, 這是耶穌的願望。但是祂仍順服的說:不 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祢的意思。耶穌的禱 告是順服的禱告。雖然祂的心願是能將這杯 撤去,但祂仍然順服神的帶領,遵照神的旨 意;結果祂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 字架上(腓二8) 當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路上遇到哭泣的婦女和一些門徒時,他提醒他們不要為他哭泣,他們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因為整個耶路撒冷出現的惡(路加福音23:27-31)。耶穌即使在遭受極大痛苦和個人侮辱時,他關心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因生命中的罪面臨永久詛咒的危險的人們。我們也提醒今天的基督徒也要當心不要讓我們對這世界的關注先於對神的忠誠和順服。耶穌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作為天國的公民,我們的焦點和注意力應該在那裡。 可能在耶穌旁邊被釘十字架的賊能理解這一概念:對於耶穌生命不是結束,他是在把物質世界變成他來為人類準備的永恆的應許。這個賊會成為第一個本乎恩,也因著信耶穌基督而進入天堂的人(以弗所書2:8-9)。耶穌告訴這個犯人那天會和他一起去天堂,因為他接受並信了神的兒子。顯然,這是一個本乎恩,也因著信得拯救的例子,而不是通過做工,那是迫害、指責耶穌的人讓人們相信的。 很明顯耶穌在希律之前沒有受到過重的傷害,又送回到彼拉多之手。彼拉多為了安撫暴民的叫囂,就釋放了巴拉巴,而對耶穌判決鞭刑及釘十字架。4.被鞭打。(太27:26) 羅馬兵丁用短的皮鞭來鞭打耶穌,左右各一人交替鞭打,皮鞭一再地打到耶穌的肩膀,背部及下肢。接受鞭刑時要脫去衣服、雙手綁在柱子上。根據猶太人的律法,鞭打不能超過四十次,但是法利賽人認為如果是算錯了多打幾下,仍是在法律範圍內。 鞭刑是及其殘酷的刑罰。開始時皮鞭只割了皮膚的表皮,但接著切割到深部的皮下組織,引起微血管及靜脈的出血,最後皮鞭切割到肌肉層的血管而引起動脈的噴血,耶穌整個的背部變成一堆血肉模糊的組織,因而整個人陷入虛脫。 5.再次羞辱。(太27:27~31) 被鞭打得幾乎暈死過去的耶穌被鬆綁而放置在石頭鋪的地面上,他的全身被他自己的血浸透了。羅馬兵丁認為耶穌在猶大省內自稱為王是一個大笑話,他們拿了一件外袍在他的肩膀上,並放了根葦子在他的手裏以做為王的寶杖。 6.戴荊棘冠。 他們用荊棘編織做了一個粗糙的皇冠戴在祂的頭上,那皇冠的刺被壓進入頭皮,刺入血管組織,引起大量的流血。耶穌的臉上就會出現一道一道的血印。那些士兵嘲弄他並打祂的臉後,拿他手中的葦子打他的頭,這使頭上的刺更深入頭皮。7.脫袍的疼痛。 最後士兵把祂背上的袍脫掉,這袍已沾粘到背上傷口的血塊及血清。這一拿,引起不可言喻的痛及流血,正如突然剝除傷口上膠布引起的疼痛一樣。 8.背十字架的木頭。 然後兵丁把一根約有50公斤重的木頭綁在他的雙肩上。羅馬士兵帶著耶穌及兩個強盜開始緩慢地向各各他走去。 耶穌走的時候要盡力要挺直身體,但是笨重的木頭以及失血過多使耶穌搖晃而倒下,粗糙的木頭壓入肩膀已裂開的皮膚及肌肉,引起極大的疼痛。耶穌嘗試要站起來,但是肌肉已超過了它的極限。 百夫長為了趕快到山上執行釘十字架,就抓了一個旁觀的叫西門的人來替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跟在後面,仍舊流血和流著休克的冷汗,最後終於到達各各他。 9.被釘十字架。 耶穌被脫去衣服,只留一件纏腰布在下體。在釘十字架前,士兵要給耶穌喝添加了沒藥的酒,一種輕微的麻醉劑可緩解疼痛,但耶穌拒絕喝這酒。 替耶穌背十字架的西門被命令把橫樑放在地上,然後耶穌被推倒,雙肩靠著橫樑,士兵用很粗方型的鐵釘釘入手腕的前端深入木頭。重複的動作在另一邊做,雙臂不能太緊的伸開,而留有彎曲的空間。 然後,橫樑及耶穌的身體被固定在已做好的直柱上,垂直豎立起來,在十字架的頂端釘了一個牌子:「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的王。」 耶穌的左腳被放在右腳之上,兩足向下伸,腳趾頭向下,一根大鐵釘,穿過了小腿和足部中間的彎曲部位釘在木頭上,兩側膝蓋保持中度的彎曲,這就完成了釘十字架的酷刑。 原文網址:read01.com/OARyOPg.html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說到社會關懷的目標,普世教會協會也發表了一個遠象:「一個公義、人人可以參與,並可持續不絕的教會」。而熱愛中國文化的信徒更提出天下為公的孔子《大同篇》:這一切社關醒覺和社會遠象在基督教圈子出現,都使人興奮。可惜,這些醒覺和遠象只存在於基督教的學術界或若干的基督教機構中。大部份的地方教會,不論貧富,都仍然是依然故我,難將覺醍與遠象落實。其中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地方教會一向發展的基礎都在個人化的信仰和個人化的靈命上做功夫,一下子要轉到社會關懷的層面,無論在教友的個人取向方面,或在地方教會組織之中,都要有很大幅度的調整。然而,基督教整全的信仰一定要個人與社會兼顧,信徒的牧養也需兩者俱全;真正屬神的教會更不能顧此失佊,造成偏廢。地方堂會不能漠視社區,只顧本身利益與發展;教會要走進社區,服侍群體,方為服務他人,顯現出神「愛人如己」,「愛你的鄰舍」精神。教會的會眾不是旁觀者,乃是被神邀請參與在祂拯救的世界中作服侍與見證。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我還記得月前到律敦治醫院做手術,做好一些血壓、血糖、心電圖後撿查換上手術袍由護士扶上手術床移到OT房。那時房内排着幾個可能是做其他手術的病友,病房内的氣氛很有壓感,除了病房護士來回走動的身影外,一點生氣也没有,幾個病人就好像等待屠房被宰割或實驗室的兔子一樣,一點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運,思之黯然。等待的時間過得很慢很慢,心房跳得很快很快...終於叫到我的名字。然後手術室内對姓名、問我知否做什麽手術,再check手帶,然後除眼鏡,擺好姿勢準傋手術。這時,有一位女護士行到身旁,用很温柔的聲音對我:“ 何永光是嗎?不用擔心的,只是小型手術吧了,一般來說,25至45分鐘就可以了。而家我給你一些鎮静劑舒緩你的緊張,放心吧,没事的。”跟着再給我戴上「豬嘴」聞氧氣。那時我深深感覺到,那女護士的聲音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聲音在撫慰着受苦的肢體,她簡直就是人間的天使。中國人說的話有時是很有智慧的如「良言一句三春暖」,智者之言。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可 14:32-42 路 22:39-46 ) 耶穌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他對他們說:「你們在這裏坐,我去那邊禱告。」 26:37 於是他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一起去。他開始憂愁難過, 26:38 對他們說:「我的心非常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跟我一起警醒吧!」 26:39 他稍往前走,俯伏在地上,禱告說:「我的父親哪,若是可以,求你不要讓我喝這苦杯!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 26:40 他回到那三個門徒那裏,發現他們都睡著了,就對彼得說:「你們不能跟我一起警醒一個鐘頭嗎? 26:41 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誘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 26:42 第二次耶穌再去禱告說:「父親哪,若是這苦杯不可離開我,一定要我喝下,願你的旨意成全吧!」 26:43 他再回到門徒那裏,看見他們又睡著了;他們連眼睛也睜不開。 26:44 耶穌再離開他們,第三次去禱告,所說的跟先前的一樣。 苦路三次跌倒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3-5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以賽亞書53:6-8 這十字架實在太重,耶穌體力不支跌倒了。任何強壯的血肉之驅,在受過鞭打,滿身流血,並且頭上帶著刺入骨肉的荊冠,沒有不筋疲力盡被十字架壓得仆倒在地的。祂真是受苦的神的僕人!但我知道祂跌倒是為了我的罪。 當我受魔鬼、世俗、肉身之誘惑而跌倒時,我是否呼求主十字架的大能來堅強我?我是否願意在每一次跌倒之後掙扎站起來,不要灰心喪志?因為耶穌也奮力站起,穩住腳跟,繼續背著十字架走下去。我,怎能夠半途而廢,或者逃跑呢?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除了這一幕,我們還可以看到,船最後快要沉没時,居然還有幾位樂師繼續在拉着曲子。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在最後關頭安慰人心,讓大家能懷着平和的心境跨越生死界綫,前往另外一個世界。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會死,但没有逃避的念頭,這是相當令人動容的。這就是西方文化的價值表現,以保護老弱婦孺為己任,突顯了西方傳統人文精神尊重人【生存】的權利和尊嚴。因為他們内心深信,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即使為它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相反,如果要他們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而苟活,則是不可能的事情。孟子說的“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庶幾近矣。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12】馬利亞(抹大拉) 惡靈附體痛欲生 膏塗髮抹主蒙恩 殉難三天臨空穴 聖容顯現第一人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撒拉 名花傾國幾誤身 宫禁難囚主降恩 九十高齡懷子嗣 萬國之母第一人 羅得妻 所多瑪城罪惡深 可憐難覓十義人 神言離開休回首 鹽柱長恨天火焚 拔示巴 一水温泉惹禍根 痛夫喪子映淚痕 上主恩慈憐弱女 賜兒智慧傲古今 撒瑪利亞婦人 撒瑪利亞一婦人 井邊論道證前生 打水只能療饑渴 活水佳音拯靈魂 窮寡婦 貧窮失寡一婦人 財主眾雜敬拜神 納櫃面前窮所有 兩個小錢勝萬金

  • @ericlai4720
    @ericlai47204 жыл бұрын

    不能下載講義,但能在google看到,請問可以解決下載的問題嗎?

  • @JohnsonNg

    @JohnsonNg

    4 жыл бұрын

    You can try this one www.boonfook.org.hk/images/data/filedata/tbl_gathering_record/doc/1_2.pdf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浪子比喻 分產毁家痛父心 錢財耗盡墮埃塵 浪子回頭金不換 倚閭千日盼歸人 浪子故事的感悟是濃濃的愛,血濃於水的父子情。父親愛兒子聖經上已説得很清楚,兒子要餅時豈會給予石頭,要魚時豈會給予蛇呢?不會的,父母愛子女之心是無私的,無條件的,甚至為保護子女生死存亡而毫不猶疑犧性自己。只是在傳統的男權社會中,男性和父親都是強人,都是家中的支柱和保頀者,為維持父親威嚴不輕啟齒言愛及作出一些肢體語言表露感情。男兒有淚不輕弾,淚如是,對妻子兒女的愛又何常不是。做父親的,多是把深沉的愛深深埋藏在心裡。可惜世人只懂歌頌母愛而把父親遺忘了。所以,父親在家裡是孤獨的,是不被理解的可憐人。所以,弟兄姊妹們,當你妳回到家裡看到年老的父親時,好好給那老者一個有力的擁抱,不妨親一下,然後說:“Daddy,I love you!”。你作在深愛你的父親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相信王也不會介意的。 言表露感情。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2】人的有限性 【3】終極關懷 有一次和朋友吹水,他有些認真的問我,你又不是基督徒,又話自己還未讀完舊約,為什麽能夠在恩訊寫文章。我一時語塞,不懂回應。其後我一直思考朋友的問題。 苦思下,也許有三個答案: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這句說話出自紅樓夢賈寶玉對林妹妹表白的一句話,表示大觀園雖然美女如雲,可是他只喜歡她一個。後世認為這句話表示對愛情堅貞。同樣道理,聖經有好多精彩的篇章,如摩西五經、福音四書、舊約的智慧五書,又或如耶穌嘅說話,保羅的書信等…。尤其耶穌的登山寶訓好似「虛心、安慰、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同為義受逼迫」等都係宣示人當行嘅路同天國的福音。又如我喜歡嘅「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等。聖經有很多神的話語同經文都仿如泥濘中的一縷芬芳,俗世中嘅一道清流,能夠洗滌我地疲憊及染污了嘅心靈,重新作人。心有所感,發而為文,又有何不可? 【2】人的有限性 我們不能否認,人嘅身、心、靈都好軟弱,對世間種種嘅誘惑同試探都好難拒絕,輕易係罪面前棄械投降。所以保羅係羅馬書都講「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一句話道出世人的軟弱和無奈。尤其係我地嘅身體更加脆弱,貌似身強力壯,百毒不侵,其實只要一粒細細嘅新冠病毒就可以將一個大漢擊倒,甚至奪去生命。以上種種都能令我地明白人係物質世界嘅知識同智慧都非常有限,所以要心存謙卑,不值得自誇。尤其係厄運同疾病面前,我地很多時都會尋求宗教信仰中嘅神尋求答案、平安同醫治。聖經上說只要我地誠心向神悔罪同神修好,我地祈求,神會聆聽,叩門,門就會開。神會替代我地嘅軟弱,醫治我地嘅疾病,在痛苦的時候與我地同在。這又是否值得一寫? 【3 】終極的關懷 我地知道人最大 嘅 恐懼就uncertainty,即對未知事物產生恐懼。而人生最大嘅恐懼就係死亡,但死亡是否真的人死如燈滅,塵歸塵,土歸土與草木同腐,什麽都没有了。還是人死後,一縷孤魂,孤身上路去面對那不可知的一切。人死後,是否就是生命的終結?這都是困擾人生最大的問號。正因此,人們都認為生離死别是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和遺憾。有一位詩人曾經這樣描述死亡。我地在渡頭為逝者送行。我地站在渡頭,他立在舟上,掛上一片孤帆,慢慢地向着無邊無際嘅黑淵遠去…。没有回眸、没有道别、没有叮嚀…從此天人永隔,寸斷肝腸。但聖經話我地在世間只是寄居的,是客旅,短暫如影兒。我地嘅家鄉在天上。當那一天來臨嘅時候,我地只不過如遊子歸家,倦了,需要好好休息。試想有一天親友站在渡頭替我地送行,而在無盡黑淵的那一邊,我地所愛嘅人都在耀目嘅光芒中迎接我地團聚,在天家同享永福。而且在那裡再没有死亡、眼淚、痛苦、哀傷,因為神己經為我地打造了一座新城,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若然如此,那一天日子來臨的時候,我地不但不再感到恐懼,反心存盼望了!這不但是對逝去生命最大的安慰,更是對在世的人最大的慰藉。 朋友說不住禱告、常常喜樂、凡事謝恩!其理在此。 所以,單此三點原因,就值得一個慕道者大寫特寫了。都唔明點解有D基督徒反而話冇嘢可寫?無語。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寫給大人的詩 - 鳥答問 鳥兒, 妳在籠中, 還能那么麽快樂地歌唱? 可憐的人啊! 每天早上, 我呼吸到清甜的空氣, 嗅到每一朵花兒的芳香。 聽到鳥兒晨起的輕語, 鶩兒滑過水面上的聲音。 蟲兒鑽土時每一下的振動, 都告訴我, 新的一天開始了! 可憐的人啊! 當你製造了, 第一個鳥籠的時候, 你就製造了, 一個更大的鳥籠給自己 。 你永遠不懂得明白 藍天下自由的飛翔 浪花裡嘹亮的歌唱 暴雨中迎風怒飛的力量 還有啊!那展翅上騰的激揚 不敢哭不敢笑, 你的世界真是可憐啊! 我把她囚着, 其實是囚着我自己。 於是我打開了鳥籠, 釋放了鳥兒, 同時䆁放了自己。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Ай бұрын

    4月12日與數好友往上水政府室內運動埸打乒乓球,是日天朗氣清,心情甚佳。大家玩得興高采烈時,可能樂極忘形,整個身體竟往後摔了一大跤。現在同想起來,猶有餘悸。向後摔倒時,感覺好像有某種力量在旁輕輕托了一下,右邊臀部先落地卸了部份墮力,然後右背肩頭部才撞在地板上,兩聲砰然巨響嚇到大堂職員趕來查看。我則兩手張開癱瘓在地板上,感到右臀肩背頭部都痛楚。本能地很想坐起來,但頭如千斤重動不得,想動一動手指前臂,竟絲毫不能動彈。一陣莫名恐懼襲來,暗呼不妙,莫非就此癱瘓玩完!想發出聲音叫球友扶起也不能,時間好像凝結停頓。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一位球友才附身用雙手扶我起來。驚魂甫定後站在原地一會,才敢慢慢轉動身體,活動四肢,幸好沒有大礙。 當時曾想是否叫白車到附近醫院急症室檢查傷勢,最後,還是打消了念頭。返到家中立刻回到臥室,撲倒跪在地上禱告謝恩。 他未曾應許天常蔚藍,他未曾答允花兒常開,他卻允許他恩慈常在。 此後數日,除了肩背頭部仍有隱痛外,並無大礙。到了第七天晚上,突然右上胸和肩背部隱痛加劇,服了兩片Panadol上床休息。到了凌晨三時,被劇痛扎醒未能再入寐,迫住搖醒太太告知情況。她立刻陪同我召喚的士往屯門醫院急症室睇急症。 凌晨三點半到達醫院急症室。睇完醫生,照完x光片,再等醫生報告,不覺己約是凌晨六時。等候期間,內心焦慮忐忑不安。太太因太疲倦在旁閉目養神,實不忍打擾。如此凌晨六時,正是好夢方酣之際,有誰可以打擾而不被問罪者?有,此弟兄是也。於是立刻用手機短訊告知對方,本人與太太現正身處屯門醫院急症室等睇醫生報告。弟兄即時短訊回覆表示希望醫生能找到痛楚根源和保持聯絡,禱告記念。能深宵凌晨六時立時回覆短訊好言相慰,何異宋公明及時雨解人急困。認識弟兄多年,未算深交,弟兄如此古道熱腸急公好義,本人都算眼拙,真該打! 不久,睇醫生報告X光片結果。醫生詳細說明X光片顯示沒有爆肺、沒有內出血、暫時亦看不到有明顯骨塊撕裂。若服藥後仍不減疼痛或出現頭暈、嘔吐、發燒、咳嗽見血絲等症狀,立刻再看醫生。至此,我才舒一口氣,即時用短訉把醫生的X光片檢查結果通知弟兄。他亦即時回覆表示感謝主,囑我回家休息,一切小心小心。 梅牧師常說恩典堂是一個大家庭,弟兄姊妹都是是天父的兒女,彼此相愛,天路同行。信焉! 有一姊妹知我受傷在家休息, 傳來寧靜禱文圖片勉勵。求神賜寧靜、勇氣和智慧去面對人生逆境和挑戰。不知怎的,看著一只向神祈 禱的手和禱文,內心即時生起一種安寧平靜的感覺,焦慮不安的心情也慢慢安頓下來。 順服,勇氣和智慧真是神的一門重要功課。 在屋苑花園平台晨運時,都見到一對長者夫婦在活動。女的坐在輪椅上,男的在後推著輪椅慢慢前行。女的笑咪咪一臉慈祥,無半點病容愁苦之態,遇面時,總是點頭早晨問好。男的也是笑容滿面,互道早晨。十多年來,風雨不改。每次見到他們夫婦如此相親相愛,相濡以沫,內心都會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很想走上前去擁抱他們。 很多時腦海中亦即時現出一些有關情愛的詩文來,如人間佛教常常提起的眾生皆苦,人間有情;或金朝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詩經》邶風篇的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或《聖經》愛篇的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當然,還有這幾年來聽得看得最多的《約翰福音》金句: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望著他們夫婦推著輪椅慢慢前行的背影,我才深切體會到他們才是活出寧靜、勇氣和智慧的境界。 祈主繼續保守看顧他們!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16】朱蒂絲 英雄斍是女紅妝 敵軍如海赴疆場 帷下砍首憑色相 要渠三杯刀下亡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2 жыл бұрын

    英雄斍是女紅妝 敵軍如海赴疆場 帷下砍首憑色相 國仇如海劍如霜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愛因斯坦說宗教對於人的行為有决定的作用,但宗教的定義怎麽下呢?他說所謂宗教,只能說是宗教精神,何謂宗教精神?一個人到底為自己打算多些呢?還是為别人打算得多些?假如你為别义打算得多,為自己打算得少,你就是宗教;徦如你只知道為自己打算,不為他人打算,你就是非宗教。愛因斯坦所說的宗教,不正就是一個「仁」字嗎?他們所追求的,再向前一步,就是中國的儒家文化。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好撒瑪利亞人 遇盜可憐劫後身 文士祭司不沾塵 解衣裹傷尋宿旅 誰是鄰舍第一人 撒瑪利亞人最大的感悟就是誰是及如何去愛我們的鄰舎?又誰是只懂死守律法墨守成規的偽人? 故事中利未人和祭司在路上看見一個重傷垂死的猶大人倒在路旁奄奄一息,竟繞路而過。反之,一個外邦的撒瑪利亞人見此即動了慈念,毫不猶疑的下驢上前解衣裹傷,扶上驢子尋找旅舍安頓傷者,再拿出二個銀元負責食宿醫療費用,不足之數,數日後返程再付。 耶穌問誰是那傷者的鄰舍,答案是那撒瑪利亞人。不論對方種族族群、宗教信仰、親疏愛恨,都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施以援手,把那些需要救助的手從苦難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就是一個真真正正愛你的鄰舍的人。 其實我們都是居住在一個社區、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地球的大家庭中,都是神的兒女,不分彼此,天下一家。 别人是我們的鄰舍,我們又何嘗不是别人的鄰舍呢? 幫助别人就是幫助自己,每一個人都不是孤島可以獨善其身。 你作在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王說的。 經文:路加福音10:25-37

  • @meingancheung1073
    @meingancheung10734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很細聲

  • @JohnsonNg

    @JohnsonNg

    4 жыл бұрын

    請使用外置擴音器或者用耳機

  • @meingancheung1073

    @meingancheung1073

    4 жыл бұрын

    @@JohnsonNg 收到 謝謝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Ай бұрын

    5月24日與數好友往上水政府室內運動埸打乒乓球,是日天朗氣清,心情甚佳。大家玩得興高采烈時,可能樂極忘形,整個身體竟往後摔倒一大跤。現在同想起來,猶有餘悸。向後摔倒時,感覺好像有某種力量在旁輕輕托了一下,右邊臀部先落地卸了部份墮力,然後右背肩頭部才撞在地板上,兩聲砰然巨響嚇到大堂職員趕來查看。我則張開四肢癱瘓在地板上,感到右臀肩背頭部痛楚。本能地很想坐起來,但頭如千斤重動不得,想動一動手指前臂,竟絲毫不能動彈。一陣莫名恐懼襲來,暗呼不妙,莫非就此癱瘓玩完!想發出聲音叫球友扶起也不能,時間好像凝結停頓。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一位球友才附身用雙手扶我起來。駑魂甫定後站在原地一會,才敢慢慢轉動身體,活動四肢,幸好沒有大礙。 當時曾想是否叫白車到附近醫院急症室檢查傷勢,最後,還是打消了念頭。同到家中立刻回到臥室,撲倒跪在地上禱告謝恩。 他未曾應許天常蔚藍,他未曾答允花兒常開,他卻允許他恩慈常存。 此後數日,除了肩背頭部仍有隱痛外,並無大礙。到了第七天晚上,突然右上胸和肩背部隱痛加劇,服了兩片Panadol上床休息。到了凌晨三時,被劇痛紮醒未能再入寐,迫住搖醒太太告知情況。她立刻陪同我召喚的士往屯門醫院急症室睇急症。 凌晨三點半到達醫急症室。睇完醫生,照完x光片,再等醫生報告,不覺己約是凌晨六時。等候期間,內心焦慮忐忑不安。太太因太疲倦在旁閉目養神,實不忍打擾。如此凌晨六時,正是好夢方酣之際,有可以打擾而不被問罪者?有,此弟兄是也。於是立刻用手機短訊告知對方,本人與太太現正身處屯門醫院急症室等睇醫生報告。弟兄即時短訊回覆並表示希望醫生能找到痛楚根源和和保持聯絡,禱告記念。能深宵凌晨六時立時回覆好言相慰,何異宋公明及時雨解人急困。認識弟兄多年,未算深交,想不到此弟兄如此古道熱腸急公好義,本人都算眼拙,該打! 不久,睇醫生聽X光片結果。醫生說X光片顯示沒有爆肺、沒有內出血、暫時赤看不到有明顯骨塊撕裂。若服藥後仍有疼痛或頭暈、嘔吐、發燒、咳嗽見血絲症狀,立刻再見醫生。我才吁一口氣,即時用短訉通知弟兄。他亦立時回覆表示感謝主,囑我回家休息一切小心小心。 梅牧師常說恩典堂是大家庭,弟兄姊妹都是神的兒女,彼此相愛,天路同行。信焉! 有一姊妹知我受傷在家休息, 傳來寧靜禱文圖片勉勵。求神賜寧靜、勇氣和智慧去面對人生逆境和挑戰。不知怎的,看著一雙向神祈禱的手和禱辭,內心頓時有一種安寧平靜的感覺。順服,勇氣和智慧都是神的一門重要功課。 在屋苑花園晨運時都見到一對長者夫婦活動女的坐在輪椅上男的在後面推著輪椅慢慢前行 望著他們慢慢的背影,我才深切明白到他們才是活出寧靜、勇氣和智慧的境界。願主繼續保守看顧他們!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聖經人物組詩 【1】馬利亞 神子何曰降凡塵 童貞受孕告此身 萬福聖寵馬利亞 人間至美一母親 【2】大衛王 牧羊少年蒙主恩 一枚小石殺巨人 羊羔滿屋猶奪舍 見色行淫萬惡生 【3】參孫 男兒神力自髮間 英雄難過美人關 髪落力消泥委地 崩樑摧柱挽狂瀾 【4】約伯 正直愛主一善人 災難無端天降身 遍體膿瘡猶不悔 風中聞聲跪黃塵 【5】淫婦 世謂淫婦一女身 片刻偷歡竟斷魂 自忖無過首擲石 憐憫寬恕是誰人 【6】所羅門王 畫棟雕梁燦若金 箴言詩歌後世聞 判婦争兒刀中劈 智慧天下第一人 【7】摩西 西乃山頭現聖身 出離埃及拯族民 飄流曠野四十載 摩西五經傳後人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1】馬利亞 神子何曰降凡塵 童貞受孕告此身 尊主我靈主為樂 人間至美一母親 【2】大衛王 牧羊少年沐主恩 萬甲軍中殺巨人 羊羔滿屋猶奪舍 見色淫行萬惡生 【3】參孫 男兒神力自髮間 英雄難敵一釵環 髪落力消泥委地 崩樑摧柱挽狂瀾 【4】約伯 信虔正直好善人 災難無端天降身 捶胸裂衣求主現 風中聞聲跪黃塵 【5】淫婦 跟前淫婦一女身 片刻偷歡竟斷魂 自忖無罪首擲石 憐憫寬恕懺世人 【6】所羅門王 畫棟雕梁燦若金 箴言詩歌世間聞 判婦争兒大智慧 脂粉叢中墮下塵 【7】摩西 西乃山頭現聖身 十擊埃及拯族人 曠野飄流四十載 神誡五經爍古今 【8】施洗約翰 曠野毛衣傳道人 約旦河中沐主身 嚴辭直斥郡王罪 斷頭殉道證主臨 【9】彼得 主諾得魚如得人 跟隨耶穌不離身 教會柱石君居首 三番囑咐牧羊群 【10】雅各 雅博渡口面天神 徹夜摔跤勝難分 腿窩一摸成跛瘸 軟弱抓神竟蒙恩 【11】約翰 愛主情誼兩不分 耶穌臨言託母親 放逐拔摩觀異像 基督作王天地新 【12】馬利亞(抹大拉) 惡靈附體痛欲生 膏塗髮抹主蒙恩 受難三天臨空穴 聖容顯現第一人 【13】亞當 開天闢地第一人 神憐不好孤獨身 睡中取肋成配偶 萬類同天沐主恩 【14】夏娃 畢竟女兒軟弱心 古蛇誘惑攀比神 可憐一口禁果樹 蔽體蒙羞逐凡塵 【15】保羅 聖靈斥問自九天 福音三旅外邦傳 心繫教會勤闡述 牧民書信十三卷 【16】朱蒂絲 英雄竟是女紅妝 敵軍捲席赴疆場 帳下砍首憑色相 國仇如海劍如霜 【17】挪亞 滅世洪流大地淹 義人恩典一家存 方舟活物存公母 彩虹誓約現新天 【18】亞伯拉罕 百歲高齡獨子生 主命犧牲祭祀神 宣喻磨練休加害 後裔如沙燦星塵 【19】以斯帖 猶大存亡一線牽 覲王拒命赴黃泉 盛筵頒賜族人命 主恩智慧救倒懸 【20】約瑟 童貞感孕娶成親 保護聖嬰入死生 道成肉身無所缺 順服擔當一義人 【21】路得 婆媳失偶倍相親 賢惠謙卑拾穗人 衣襟覆蓋求夫婿 良緣佳話證主恩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2 жыл бұрын

    【聞道有感】 【詩一】 恩重如山救贖身, 典籍難寫掌中痕。 姊妹弟兄尋主路, 登山寳訓誡凡塵。 【詩二】 天宇蒼茫念眾生, 子民哀號豈無聞。 登山望遠傳彼岸, 福音開遍莾紅塵。 【詩三】 救主何日降塵寰? 萬方多難我登山。 八福佳音臨雨露, 天國何曾遠人間。 天涯遠不遠? 不遠。咫尺天涯,天涯怎麽會遠? 天國遠不遠? 如果你認識一個像聖德勒撒修女(Mother Teresa,又名德蘭修女)一樣的人,充满仁慈和恩惠。她一生所做的,就是遵從實踐主耶穌的教訓-作在最小的兄弟身上,就是給主耶穌衣服穿,看顧祂的病,在監獄探望祂。我看到德蘭修女,就看到主耶穌基督,看到了天國。所以天國不遠。 天堂遠不遠? 當我看到山河大地、一花一草,鳥兒的啁啾、蝶兒的飛舞,四季的雷霆雨露、春去秋來;在孩子清徹的瞳孔、母親温馨的叮嚀;愛人的細語、情人的擁抱裡,我看到了神的慈愛和憐憫。這就是人間的天國,地上的天堂。所以天堂並不遠。 地獄遠不遠? 我看到蛇的誘惑和試探就在我們身邊,用世間的財富、情慾、權力收買和吞噬着我們軟弱的靈魂,墮入萬惡的深淵。所以地獄也離我們不遠。 如何? 不住禱告,常常喜樂、凡事謝恩! 按:8月8日聽陳之虎博士講道,頗有感動,浮想翩躚,感而為詩文,是為記。

  • @tongchau8827
    @tongchau88272 жыл бұрын

    收看次數:50,225 👍508👎41 💬 32 多謝~Johnson Ng ! 2021 10 29 (五) 11 : 30

  • @jianli2849
    @jianli2849 Жыл бұрын

    听不懂不是华语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6 ай бұрын

    詠梅 瘦影横斜映綠池, 紅粉低吟若所思。 雪壓寒梢顏未老, 冷香嫩蕊不為遲。 珊珊傲⻣迎風雨, 片片嫣紅慰舊知。 艱難羞與群芳共, 報信春來第一枝。 日前整理電腦舊文,得年前舊詩一首。數年前得好友介紹,參加了嶺南大學⻑者學院四堂詩詞格律訓練班,課程内容是介紹近體詩的格律和範文欣賞。上完四堂課對做近體詩的平仄音律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記得上完第三堂,老師命每位同學下課後以花為題作詩一首下堂交回。上述律詩就是在該星期硬着頭皮癈寢忘餐、鐵硯磨穿下完成的。 中國有十二花神之説,以梅居首,可見國人對梅花的喜愛。同時亦有松竹梅歲寒三友之稱謂,以示君子凌霜傲雪,堅貞高潔之志。海峽兩岸的領導人亦喜愛梅花堅貞不屈的性格。台灣曾有歌以梅花比喻大中華,歌詞曰:”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梅花堅忍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 中國大陸前領導人毛澤東主席亦甚愛紅梅,所用膳⻝器皿皆以紅梅入畫,絳紅數點寫在雪白⻣瓷上頓生白雪紅梅之美,令人艷羡。毛先生亦愛以梅花入詞,其《七律·冬雲》有云:“梅花喜歡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有識者謂此乃浪漫革命主義精神。 平生不是惜花人,除了除夕夜和太太逛花市買一些賀年應節年花外,甚少買花。小學時,女同學以梅為名者均樣貌娟好,所以先入為主獨愛梅花。妹妹知我愛梅,舊居入伙時送我一對竹聯,上聯刻《寶劍鋒從磨礪出》、下聯刻《梅花香自苦寒來》,詩句鐵畫銀鈎般刻在古樸的竹簡上,掛在大廳,觀之如秋水龍吟,暗香浮動。惟細想下,寶劍鋒芒和梅花芳香莫不是經千回淬錬,百般磨難換回的,不禁猛然醒悟,惕然而驚,才明白到妹妹的深意。自此對人對物再不敢存輕慢之心,自勉自強。 近日有關聖經書刊讀多了,福音金句等亦記得多一些,竟發現有很多詩詞的旨趣和情感與聖經的話語不謀而合。例如襲自珍《己亥雜詩》有詩句云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意謂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爲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爲落紅。) 就像福音書中,耶穌說:「我老實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土裡死了,還是一粒麥子,當麥子落在土裡死了,就會生出很多麥子來。」以上這番話是耶穌親自說的。 祂這樣說,是因為要向門徒講明祂會釘身十架的信息。這經文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是一個完結,而是一個開始。耶穌在這裡用了一個種麥子的比喻,如果它不死、不埋在地土裡,它就依然不能發揮自己的生命;但當它在地土裡,它會結出更多的果子、更多的麥子。兩者的意思是否很相似? 又如宋代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詩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詩句是否與主耶穌說的”那殺身體不能滅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 耶穌道成肉身,傳天國的福音,最後被釘死在木架上用寶血洗去世人的罪。但耶穌所傳的道並没有因此而湮㓕,相反主耶穌登山寳訓所講的虛心、哀慟、温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的福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為濁世中的一泉活水,泥濘道路中的足印。基督教強調所有人都是神的子女,這觀念就是平等。神對全人類的愛,就是博愛。可以說,現今普世價值所講的平等、博愛、公義及西方文明的民主政治,都是受基督宗教教羲蛻變而來。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3 жыл бұрын

    《新春述懷》 人生百歲復幾何, 時光虛擲豈蹉跎。 老馬嘶風忘病骨, 經書細讀復挲摩。 夜盡曙光盧峰現, 燕至春回夢可期。 聖容力量存心底, 笑顏總比淚痕多。 過去一年,香港人可謂苦多樂少,瘟疫、社會運動、人命傷亡、百業肅條、民生凋敞,在緊密的口罩下,香港人過往熟悉的笑客已難復見。在愁苦困頓的日子,更要積極自強,求神帶領香港歩過死蔭的幽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常常記得一段金句,「折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㓕」。只要對神有信心,發揮愛人如己,愛你的鄰舎精神,困難的日子總有挺過去的一天。朋友常說:"不住禱告、常常喜樂、凡事謝恩。"願與主内各弟兄共勉!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阿 摩 司 書 5:21-24》21 我 厭 惡 你 們 的 節 期 , 也 不 喜 悅 你 們 的 嚴 肅 會 。22 你 們 雖 然 向 我 獻 燔 祭 和 素 祭 , 我 卻 不 悅 納 , 也 不 顧 你 們 用 肥 畜 獻 的 平 安 祭 ;23 要 使 你 們 歌 唱 的 聲 音 遠 離 我 , 因 為 我 不 聽 你 們 彈 琴 的 響 聲 。24 惟 願 公 平 如 大 水 滾 滾 , 使 公 義 如 江 河 滔 滔 。 《路 加 福 音 4:18》18 主 的 靈 在 我 身 上 , 因 為 他 用 膏 膏 我 , 叫 我 傳 福 音 給 貧 窮 的 人 ; 差 遣 我 報 告 : 被 擄 的 得 釋 放 , 瞎 眼 的 得 看 見 , 叫 那 受 壓 制 的 得 自 由 。 《路 加 福 音 1:50-53》50 他 憐 憫 敬 畏 他 的 人 , 直 到 世 世 代 代 。51 他 用 膀 臂 施 展 大 能 ; 那 狂 傲 的 人 正 心 裡 妄 想 就 被 他 趕 散 了 。52 他 叫 有 權 柄 的 失 位 , 叫 卑 賤 的 升 高 ;53 叫 飢 餓 的 得 飽 美 食 , 叫 富 足 的 空 手 回 去 。 《啟 示 錄 21:3-5》3 我 聽 見 有 大 聲 音 從 寶 座 出 來 說 : 看 哪 , 神 的 帳 幕 在 人 間 。 他 要 與 人 同 住 , 他 們 要 作 他 的 子 民 。 神 要 親 自 與 他 們 同 在 , 作 他 們 的 神 。4 神 要 擦 去 他 們 一 切 的 眼 淚 ; 不 再 有 死 亡 , 也 不 再 有 悲 哀 、 哭 號 、 疼 痛 , 因 為 以 前 的 事 都 過 去 了 。5 坐 寶 座 的 說 : 看 哪 , 我 將 一 切 都 更 新 了 ! 《彌 迦 書 6:8》8 世 人 哪 , 耶 和 華 已 指 示 你 何 為 善 。 他 向 你 所 要 的 是 甚 麼 呢 ? 只 要 你 行 公 義 , 好 憐 憫 , 存 謙 卑 的 心 , 與 你 的 神 同 行 。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出埃及記 》3:7-9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 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 的哀聲、我也聽見了. 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 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 耶布斯人之地. 《馬太福音》35―40節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留我住; 36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37 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38 什麼時候見你做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 39 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 40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阿 摩 司 書 5:21-24》21 我 厭 惡 你 們 的 節 期 , 也 不 喜 悅 你 們 的 嚴 肅 會 。22 你 們 雖 然 向 我 獻 燔 祭 和 素 祭 , 我 卻 不 悅 納 , 也 不 顧 你 們 用 肥 畜 獻 的 平 安 祭 ;23 要 使 你 們 歌 唱 的 聲 音 遠 離 我 , 因 為 我 不 聽 你 們 彈 琴 的 響 聲 。24 惟 願 公 平 如 大 水 滾 滾 , 使 公 義 如 江 河 滔 滔 。 《路 加 福 音 4:18》18 主 的 靈 在 我 身 上 , 因 為 他 用 膏 膏 我 , 叫 我 傳 福 音 給 貧 窮 的 人 ; 差 遣 我 報 告 : 被 擄 的 得 釋 放 , 瞎 眼 的 得 看 見 , 叫 那 受 壓 制 的 得 自 由 。 《路 加 福 音 1:50-53》50 他 憐 憫 敬 畏 他 的 人 , 直 到 世 世 代 代 。51 他 用 膀 臂 施 展 大 能 ; 那 狂 傲 的 人 正 心 裡 妄 想 就 被 他 趕 散 了 。52 他 叫 有 權 柄 的 失 位 , 叫 卑 賤 的 升 高 ;53 叫 飢 餓 的 得 飽 美 食 , 叫 富 足 的 空 手 回 去 。 《啟 示 錄 21:3-5》3 我 聽 見 有 大 聲 音 從 寶 座 出 來 說 : 看 哪 , 神 的 帳 幕 在 人 間 。 他 要 與 人 同 住 , 他 們 要 作 他 的 子 民 。 神 要 親 自 與 他 們 同 在 , 作 他 們 的 神 。4 神 要 擦 去 他 們 一 切 的 眼 淚 ; 不 再 有 死 亡 , 也 不 再 有 悲 哀 、 哭 號 、 疼 痛 , 因 為 以 前 的 事 都 過 去 了 。5 坐 寶 座 的 說 : 看 哪 , 我 將 一 切 都 更 新 了 ! 《彌 迦 書 6:8》8 世 人 哪 , 耶 和 華 已 指 示 你 何 為 善 。 他 向 你 所 要 的 是 甚 麼 呢 ? 只 要 你 行 公 義 , 好 憐 憫 , 存 謙 卑 的 心 , 與 你 的 神 同 行 。 說到社會關懷的目標,普世教會協會也發表了一個遠象:「一個公義、人人可以參與,並可持續不絕的教會」。而熱愛中國文化的信徒更提出天下為公的孔子《大同篇》:這一切社關醒覺和社會遠象在基督教圈子出現,都使人興奮。可惜,這些醒覺和遠象只存在於基督教的學術界或若干的基督教機構中。大部份的地方教會,不論貧富,都仍然是依然故我,難將覺醍與遠象落實。其中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地方教會一向發展的基礎都在個人化的信仰和個人化的靈命上做功夫,一下子要轉到社會關懷的層面,無論在教友的個人取向方面,或在地方教會組織之中,都要有很大幅度的調整。然而,基督教整全的信仰一定要個人與社會兼顧,信徒的牧養也需兩者俱全;真正屬神的教會更不能顧此失佊,造成偏廢。地方堂會不能漠視社區,只顧本身利益與發展;教會要走進社區,服侍群體,方為服務他人,顯現出神「愛人如己」,「愛你的鄰舍」精神。教會的會眾不是旁觀者,乃是被神邀請參與在祂拯救的世界中作服侍與見證。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浪子比喻 分產毁家痛父心 錢財耗盡墮埃塵 浪子回頭金不換 倚閭千日盼歸人 浪子故事的感悟是濃濃的愛,血濃於水的父子情。父親愛兒子聖經上已説得很清楚,兒子要餅時豈會給予石頭,要魚時豈會給予蛇呢?不會的,父母愛子女之心是無私的,無條件的,甚至為保護子女生死存亡而毫不猶疑犧性自己。只是在傳統的男權社會中,男性和父親都是強人,都是家中的支柱和保頀者,為維持父親威嚴不輕啟齒言愛及作出一些肢體語言表露感情。男兒有淚不輕弾, 言表露感情。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好撒瑪利亞人 遇盜可憐劫後身 文士祭司不沾塵 解衣裹傷尋宿旅 誰是鄰舍第一人 撒瑪利亞人最大的感悟就是誰是及如何去愛我們的鄰舎?又誰是只懂死守律法墨守成規的偽人? 故事中利未人和祭司在路上看見一個重傷垂死的猶大人倒在路旁奄奄一息,竟繞路而過。反之,一個外邦的撒瑪利亞人見此即動了慈念,毫不猶疑的下驢上前解衣裹傷,扶上驢子尋找旅舍安頓傷者,再拿出二個銀元負責食宿醫療費用,不足之數,數日後返程再付。 耶穌問誰是那傷者的鄰舍,答案是那撒瑪利亞人。不論對方種族族群、宗教信仰、親疏愛恨,都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施以援手,把那些需要救助的從苦難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就是一個真真正正愛你的鄰舍的人。 其實我們都是居住在一個社區、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地球的大家庭中,都是神的兒女,不分彼此,天下一家。 别人是我們的鄰舍,我們又何嘗不是别人的鄰舍呢? 幫助别人就是幫助自己,每一個人都不是孤島可以獨善其身。 你作在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王說的。 經文:路加福音10:25-37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出埃及記 》3:7-9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 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 的哀聲、我也聽見了. 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 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 耶布斯人之地. 《馬太福音》35―40節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留我住; 36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37 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38 什麼時候見你做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 39 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 40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 @howingkwong1317
    @howingkwong1317 Жыл бұрын

    《出埃及記 》3:7-9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 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 的哀聲、我也聽見了. 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 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 耶布斯人之地. 《馬太福音》35―40節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留我住; 36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37 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38 什麼時候見你做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 39 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 40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