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原理、WLAN、802.11是什麼?|通信大解密📱|第三部 生活中的通信名詞

#Wi-Fi、#WLAN、#802.11這幾個詞大家或許都聽過,他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不多2000年前後網咖很流行,有很多經典的線上遊戲,像是世紀帝國、星海爭霸、Counter Strike、CS、暗黑破壞神 Diablo II。大家如果有玩這些遊戲會知道那時候大家很常說「誰開LAN game?」LAN是 #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 ),範圍通常是一間網咖或大學電腦教室。WLAN #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 是現在的主流用法。其實,最早WLAN還有一種說法WaveLAN,後來WaveLAN這項技術,慢慢被國際組織IEEE制定成標準,IEEE是我們在系列影片中一再提到的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用編號802作為區域網路的系列標準,而802.11,則是專注於區域網路中「無線區域網路」的技術標準。
WiFi呢?某種程度上是802.11口語化的說法。WiFi的logo仔細看有黑白相間,你們有想過有什麼上千年的logo也是一黑一白嗎?沒錯,就是太極圖!WiFi logo衍生自太極圖,取其相容於任何設備、平台,不管在哪裡都能順利連上網的意象。所以,我們知道Wi-Fi跟802.11是技術標準,WLAN則是泛指無線區域網路,大小可能是一間教室或一個家庭。在通信裡,有一套網路規模分類,最小的是,以身體為範圍的網路(Body Area Network),一些穿戴設備、醫療應用就屬於此。Personal Area Network也屬於小範圍的,像是心率監測器、智能手環、藍芽耳機都是屬於這兩種網路的範疇。有時候我們會忽略,以為通信等於WiFi或5G,其實現代人身上有超多穿戴式設備具備通信功能,通常使用的就是 #藍牙 (bluetooth)。命名是為了致敬丹麥國王Harald Bluetooth,我們現在看到的藍牙logo,正是國王名字的北歐文縮寫。當初,這位國王統一丹麥諸多部落,因此Ericsson工程師90年代開發此技術時,認為這項技術能串連電腦、耳機、滑鼠等等周邊裝置,就好像統一不同的電子設備,便取了國王的名字。這跟太極圖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希望連結各種設備,在各種設備中順利運作,這本來也就是通信技術的核心價值!
跳過我們熟知的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來到範圍更大的 #都會型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上集講到的WiMAX,跟LTE競爭4G失敗的技術,被定義為WAN範圍的技術。雖然都是無線通信,使用範圍的大小不一樣,在技術上就有很多不同的細節。有趣的是,原本制定得很完善,WiFi是一個房間的LAN,WiMAX是都市範圍的WAN,WiFi因為普及率太高,大家使用起來太習慣,反而在城市裡大量布建access point,出現城市等級的網路規模。WiFi,也就是802.11這項技術被發明後,因為非常成功,不斷持續演進。大家會看到很多版本的WiFi,對應802.11版本,早期有802.11b、a,雖然字母b在a後面,但推出順序b比較早,速度則是a比較快。這邊想特別挑802.11n,也就是WiFi4,前面我們有提過,在無線區域網路之前是有線的,一直以來有線網路的速度都比無線快,直到802.11n出現,才開始有了變化,第一次無線有機會打贏有線。從數據上看,802.11n之前,最快的WiFi傳輸速率大概是50Mbits/sec,802.11n一口氣可以衝到最高600 Mbits/sec。究竟發生什麼魔法?
這邊要跟大家介紹一套關鍵技術「#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MIMO是看得見的技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家裡的無線基地台或AP(access point)某個時刻起,忽然從一根變成兩根甚至很多根!MIMO最早的概念是多根天線輸出,多根天線輸入。為了傳更多資料,天線從1根變成2根,甚至變成4根、8根,原先傳10分鐘的影片,前5分鐘的內容由第一根天線傳,後5分鐘的內容第二根天線傳,只需要一半的時間就傳完了。不過,事情絕對沒這麼簡單,真以這樣的邏輯,為什麼只做2根天線?做1000根,直接把AP變成像刺蝟那樣就好了!第一個挑戰是,總功率不變,如果1根天線用10mW,2根天線用20mW,然後說:「哎!天線數增加,傳輸速率變好。」這是不公平的比較,不然直接拿刺蝟版1000根天線,總功率10W,跟房間的LED燈泡差不多,用更多能量,當然傳輸品質會比較好,所以不能這樣比。天線數增加時,每根天線分配到的傳輸功率理當要減少,單根天線的傳輸功率變低,傳輸品質就會變差。所以,假設1根天線能傳10Mbits/sec,2根天線絕對不是兩倍。第二個挑戰是,在同一個頻帶裡傳資料,無線電波彼此會干擾,現在多根天線,彼此靠近,發送電波時當然會干擾。好在至少這些信號都出自同一台機器,所以可以做一些前置處理;或是接收端,雖然收到混雜的信號,但它知道:「恩,這些信號最終都還是傳給我的」,所以接收端能做一些運算來解這些信號。
其實,有一種國中程度的解法,假設今天兩根傳輸天線,傳x1,x2,有兩根接收天線,收到比方說1.2的無線電波,跟0.8的無線電波數值。那1.2裡面有x1跟x2,你可以列出一道方程式,舉例來說:3x1+4x2=1.2。0.8裡面也有x1跟x2的成分,只是比重不一。兩個未知數,兩道方程式,是標準的二元一次聯立方程組,解方程組就可以還原x1跟x2!雖然可解,可是原本單天線時,接收端收到什麼就是什麼,變成兩根天線時,要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組,四根天線要解四元一次聯立方程組,如果有16根天線……光用想的就很頭痛!其實可以用「矩陣」的形式來表現。大家可以想成,每根天線傳的信號都是一條棉線,兩根天線,毛線會有些交錯;四根天線,毛線打結得有點亂,得瞇著眼睛解,16根天線,解開的複雜度不是線性,而是指數增加。不只如此,解聯立方程組是最簡單、最低成本,效果也最普通的解法。如果追求高效能,得用上更精密的演算法,複雜度很高。有時候甚至是當下的晶片製程還沒發展到,整體運算量會大到無法商業化。所以,多輸入多輸出的概念很好,但初期天線數多半就是4根或甚至更少,或工程師不一定用每根天線傳不一樣的資料,有時候可能傳類似的資料,藉此提高傳輸品質。傳輸品質跟傳輸速率通常會是一個取捨(trade-off)的過程。傳輸速率快,容易出錯;傳慢一點,講話謹慎的人,每個字都很清楚,但可也讓人覺得那到底是要講多久,傳輸速率慢。
最後,有時候大家點開WiFi會發現同個名字有兩個連結,比方Numeracy,另一個可能是Numeracy-5G,後面多了一個5G。有一次我朋友就說:「噢,現在WiFi也升級到5G哎。好強!」他不講我都沒意識到,會有這樣的誤解。前面提到,WiFi跟4G、5G是完全不一樣的通信技術,不會有WiFi升級到5G或合併的狀況。5G其實是5GHz,意思是「在5GHz頻段傳輸資料的WiFi」。為什麼要特別說明呢?起初WiFi只用2.4GHz的頻段,跟微波爐的頻段很接近。之前有一支「巧克力測光速」的影片,利用巧克力捕捉微波爐發射的電磁波波長,當時測量出來的波長12.6公分,再用光速理論值回推,微波爐的頻率差不多就是2.45GHz,跟理論值差不多。2.4GHz有WiFi、微波爐,還有各式各樣的干擾,是所謂的ISM頻帶,指工業、科學和醫療頻帶,這是大家都可以用的無線電頻段,藍芽也是,還有車庫遙控開關,醫療設備等等,非常擁擠。隨著WiFi用戶越來越多,開通5GHz的頻段。如果你們從第一支影片看到這邊,應該很清楚,2.4GHz跟5GHz兩個頻段的差異是,前者傳輸距離遠,但傳輸速率低;後者傳輸距離短,速率快。總之,如果以後有人WiFi連上網後,問5G是什麼意思,至少你們可以解釋,不是第五代行動通信,而是5GHz頻帶。那也真的很巧,WiFi目前又開通6GHz頻帶,可能再過幾年,就會出現Numeracy-6G這樣的熱點名稱。
#通信大解密 #生活中的通信 #Wi-Fi #WLAN #802.11 #區域網路 #無線區域網路 #都會型網路 #多輸入多輸出 #MIMO

Пікірлер: 12

  • @tony_0878
    @tony_08789 күн бұрын

    整部影片我都有一種隨時會跳出surfshark的感覺:)

  • @nihonjindesu2023

    @nihonjindesu2023

    2 күн бұрын

    你可以用sponsorBlock for KZread - 跳過贊助廣告

  • @user-hh6ew4pk3n
    @user-hh6ew4pk3n10 күн бұрын

    想知道關於藍芽的更多故事! 究竟這個從聽起來就有點年代感的資料傳輸方式,是怎麼一路被利用至今,依舊難以被取代呢? 藍芽有什麼其他通信技術所無法超越的特點呢?

  • @user-mt9br3oo4l
    @user-mt9br3oo4l10 күн бұрын

    謝謝實用資訊

  • @FreedomOfSpeech1234
    @FreedomOfSpeech12347 күн бұрын

    雙放都支援多頻道同時通訊,多天線才能發揮作。

  • @375647
    @3756478 күн бұрын

    研究所做massive MIMO ,而且最好還要做晶片,結果弄不出來很崩潰就換題目了

  • @FlAsChang
    @FlAsChang10 күн бұрын

    我都唸 Weefee (??) 😅

  • @jimmychen4308
    @jimmychen430810 күн бұрын

    我想了解MIMO的天線互相干擾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 @luan6624

    @luan6624

    4 сағат бұрын

    把信道分开

  • @eric810416
    @eric81041610 күн бұрын

    總覺得5G這個字有點被濫用(?)了,不同場合可以指5GHz丶5th Generation、5Gigabyte,要向不懂的長輩解釋實在有點困擾

  • @chouethan3057

    @chouethan3057

    6 күн бұрын

    不會啊,這比記人的名字還簡單欸

  • @user-kp2cr5ho6r

    @user-kp2cr5ho6r

    Күн бұрын

    @@chouethan3057 但是他說要和長輩解釋很困擾阿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