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video

ViVa TV 美好藝境│第七集 象牙球(完整版)

說起中國的象牙雕刻史,就不得不提到俗稱象牙球的「牙雕套球」,也因為做工繁複,工藝要求極高而又有「同心球」、「鬼工球」等稱號。
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宋朝就出現三層的鬼工球;而到了乾隆時期的套球可做到到十幾層,清末則可達到25層,目前最多能雕刻到62層,其鬼斧神工之雕刻技巧,讓中國象牙球在世界雕刻界被譽為極精巧且無可取代的特殊技藝代表。
有學者認為這項奇巧工藝,是源自十六、十七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神聖羅馬帝國的一種貴族休閒實作活動-車床鏇磨象牙球,只要是用來培養王公貴族們的幾何學知識、機械操作技巧及耐心…等美德。而傳到中國,在廣東工匠發揮巧思與鑽研工藝技巧之下,則轉化為此種中式多層透雕的美感表現。
象牙球的製作大致分為六步驟1.選料裁切2.車成球體3.開鑽孔洞4.鉤刀分層5.表層雕花6.內層刻花,這六個步驟中,第2道到第4道工序是象牙套球可以靈活轉動的關鍵,這些工序需要以車鏇的技術為核心,並以數學幾何的概念在球體上平均分布打出十四個錐形孔洞。而第5及第6道工序則是中國雕刻工藝的傳承。
這件由台北故宮所收藏的清代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是一座看起來像帽架的牙雕擺飾,由大套球、承盤、支架、小套球、底座組合而成。大套球的直徑約12公分,表面浮雕是九龍交錯穿梭於祥雲,往內層層相套著各種玲瓏精緻的幾何紋的24層鏤空套球。它被安置於鏤雕八仙悠遊於群山之間的象牙柱體支架上,再搭配一顆9層雲龍紋套球,讓古代文人與西方旅人都對此嘖嘖稱奇,甚至讚嘆其猶如「鬼功」。
雖然中國早以車床原理製作工藝,且在14世紀末也就有多層象牙套球的記載,但很可能是因為西方更穩定的技術的傳入,讓廣東工匠們的象牙球製作技術有了重大突破,進而展現「致廣大而盡精微」的雕刻之美。
圓轉活動的象牙球,就像是在告訴我們,東西方文化是持續相互影響的,而這個世界是生生不息地在轉動著!

Пікірлер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