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s Talk Show] Why do Taiwan preserve so many Japanese-style buildings?

Why does Taiwan preserve so many Japanese-style buildings? Is it because of nostalgia fo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No, the real reason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hat you think, let me tell you the all story.

Пікірлер: 1 100

  • @ctoken
    @ctoken9 ай бұрын

    Tony哥好,我是工頭堅。早在從事旅遊業以及部落客的時代,「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就是時常參閱的資料來源,非常佩服像您這樣的走讀紀錄者,開始看YT之後,更驚喜地發現您現身說法!最近的兩集影片,更發現觀點不謀而合(我使用「日本時代」由來已久),因此特別在自己的頻道推薦。其實無論部落格或YT,我都是您的後輩,獲益良多,特留言感激。

  • @ankobe0422

    @ankobe0422

    9 ай бұрын

    兩位文化工作者,謝謝您們的努力與付出,一但深入歷史,都能向你們一樣,保有多元看法,那真珍貴。需要你們繼續散播,成為播種。

  • @ycynb1021

    @ycynb1021

    9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工頭堅的粉絲🎉

  • @k974212

    @k974212

    9 ай бұрын

    日本時代應該是使用台語者的慣常用法吧?我丫公丫爸以前就是這樣講的!

  • @hikarilin8993

    @hikarilin8993

    9 ай бұрын

    工粉報到

  • @user-tm2gc5zg2n

    @user-tm2gc5zg2n

    9 ай бұрын

    工粉 +Tony粉報到

  • @islahermosazang1659
    @islahermosazang16599 ай бұрын

    能夠開闊客觀的心 去看待自荷西時期以降每個所謂殖民者留下的歷史痕跡 才是一個具有文明水準的台灣人! Tony 非常的了不起 都能夠用客觀的史實 讓我們知道所有我們身邊的歷史文物 他們之所以以現在樣貌存在的背後故事!! 每次看著這個頻道 心中五味雜陳 感動不已!!再次向 Tony Huang 致敬!! 感謝 Tony!!

  • @user-nr5kl3vv4m
    @user-nr5kl3vv4m9 ай бұрын

    從小就是生活在日式宿舍裡,有玄關、有榻榻米、有小花園白茶花、還有蟬鳴聲。我的童年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渡過的。如今我們家的房子已經被縣政府列為文化遺產進行整修,那是我童年的記憶也是台灣歷史的見證。日前舊地重遊,坐在門前石頭上~彷彿看見年輕的媽媽坐在窗台前搖著紙扇斥責著頑皮的我們別跑太快小心跌倒。而如今躺在安養院的父親似乎也變回年輕時的模樣站在門前的大樹下凶巴巴的瞪著我們看。即使當時物質生活不富裕但這一幕幕皆是我們生命的詩篇。遺忘豈是那麼容易~~真希望哪天真有那麼一輛龍貓巴士帶著我們回到那個生活簡單彼此友愛既純樸又純粹的從前。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It is South North era (南北朝) style wooden building while built by Japanese. It is misinterpretation as Japanese style building.

  • @user-nr5kl3vv4m

    @user-nr5kl3vv4m

    9 ай бұрын

    @@kclin3256 傳統日式建築的確是有受中國建築風格的影響,但這類建築在台灣我們統稱為日式建築為日治時期日本人蓋的。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These wooden building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China, they were established by Dr. Sun Yixian in 1912 and were call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n another era came and until today, it is call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1949. The Tang Dynasty lasted from the 7th to the 10th centuries. This was the second glorious era of 中原(central plane) civilization, the first being the Han Dynasty. Next to Tang is Song. Without continuing, the entire 河洛 collapsed. In Taiwan Allen those wooden building “Japanese style “ is very wrong. It should be corrected as 魏晉南北朝 style built by Japanese.

  • @user-nr5kl3vv4m

    @user-nr5kl3vv4m

    9 ай бұрын

    @@kclin3256 你如果對日式建築有興趣,你可以上維基百科查查。其實對日式建築影響最大的是(隋唐)有興趣去看看吧,這題目太大豈是三言兩語講的完的。

  • @hwamu3130

    @hwamu3130

    9 ай бұрын

    @@kclin3256 日本唐朝才派遣唐使,南北朝在更前朝代亂七八糟,何來日本學習南北朝建築?

  • @user-gc6fh3yj4p
    @user-gc6fh3yj4p9 ай бұрын

    我的公職生涯是在日治時期所建築的官舍上班。在總統府附近博愛特區尚有很多日治建築物,都非常具有美感,內部裝設用心考慮周到,動線明亮通風且堅固耐用。比起民國四十以後國民黨所建官舍耐用且不會逢下雨就漏水。

  • @wuwoo8586

    @wuwoo8586

    9 ай бұрын

    真的,現在台灣很多漏水屋😁😁

  • @Flyingpotatos

    @Flyingpotatos

    9 ай бұрын

    私は日本人ですが、台湾の方が建物を大切に保存して下さっていることに感謝します。ところで、帝国主義時代の建築に対して嫌悪感は抱かないのですか?韓国人はほとんど破壊してしまったのに、なぜ台湾の人は保存しているのか不思議です。

  • @ajangroli2

    @ajangroli2

    9 ай бұрын

    @@Flyingpotatos 帝国主義と言っても、ただ歴史の流れにすぎません。台湾人ですが、日本文化すきです。

  • @kovacalex7991

    @kovacalex7991

    9 ай бұрын

    離奇的影片麼帶出離奇的留言,太棒了😂

  • @ccw058
    @ccw0589 ай бұрын

    日本人沒想到會離開台灣, 國民黨沒想到會留在台灣, 這就是雙方治理台灣方式的差異

  • @cschen3719

    @cschen3719

    9 ай бұрын

    我的看法不太一樣。 當年的國民黨中央政府確實是不想留在台灣,台北只是臨時首都。 然而,若是成功光復大陸。臺灣省的地方政府(省政府設在心臟地區的南投中興新村)仍然繼續存在。台灣省政府將會繼續設在心臟地區的南投中興新村。 當年的日本政府,從來沒有把中央政府(首都)遷到台灣的打算,台北只是地方性質的總督府。 基本上,日本政府與國民政府的心態,應該算是大同小異。

  • @yuchen9216

    @yuchen9216

    9 ай бұрын

    日本人有把中央政府遷來台灣嗎?兩者治理方式都是地方政府層級,差異在哪裡,國民政府依舊把日本沒完成的北迴線、曾文水庫完成,因為是中華民國永久國土不會放棄這麼簡單。

  • @cschen3719

    @cschen3719

    9 ай бұрын

    @@yuchen9216 我同意你的觀點。 都是採取地方政府(總督府或省政府)的格局來治理。 微小的差異是台北的格局,日本時代是總督府(地方政府),國民政府時代是臨時首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性質的省政府設置在南投)。

  • @user-st7lq7rl7h

    @user-st7lq7rl7h

    9 ай бұрын

    差多了 二戰時期的台灣其實早就有一定的工業實力(特別是軍需工業) 當時台灣地區的現代化程度其實還比北京先進 就算都是殖民地,殖民母國的實力都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更不用說更為重要無形的思想/教育化程度

  • @yuchen9216

    @yuchen9216

    9 ай бұрын

    @@user-st7lq7rl7h 日本殖民台灣工業實力比當時北朝鮮和滿州國差多了,台灣和南朝鮮都還是以農業基地建設,國民政府來台30年就轉型工業化,全面國民教育和結束佃農制度,有人就是視而不見。

  • @Su-ew8mj
    @Su-ew8mj9 ай бұрын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e preservation of Japanese architectures in Taiwan. They are part of history, culture and memory of Taiwan. Thank you for sharing,Tony.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helpful video.

  • @user-xc7fk2cp9h
    @user-xc7fk2cp9h9 ай бұрын

    我是住過台北的日本人,我也覺得為什麼現代也有很多日式建築。所以這個節目非常有興趣。知道了身邊的台灣人跟我說的原因以外的看法。 這邊的留言也有很有趣。 多虧保存建築來台後好多機會接觸台灣歷史。

  • @ankobe0422

    @ankobe0422

    9 ай бұрын

    我去日本福岡玩,參觀公會堂,當地老爺爺志工,聽我說從台灣來,馬上帶我去二樓看,看孫文來此躲避清廷查緝的剪報資料。很謝謝當地人的熱情。台灣能有知台的日本朋友,真好!

  • @user-xc7fk2cp9h

    @user-xc7fk2cp9h

    9 ай бұрын

    @@ankobe0422 謝謝分享給我好故事。我也遇到了好多親切的台灣人,這些都忘不了的經驗。好捨不得離開台灣。

  • @user-xz5pr5kk5l

    @user-xz5pr5kk5l

    9 ай бұрын

    殖民应该是个贬义词,代表着征服,掠夺,暴力,压迫和屠杀!正视历史,以古为镜,以古为鉴,不论是曾经的殖民者亦或者是被殖民者!如果一味的谄媚和美化,那将是对受害者的亵渎,也是对自我的否定,是一种文化自卑!

  • @Devil-yp2ng

    @Devil-yp2ng

    9 ай бұрын

    我個人的感覺,因為日本受唐化的影嚮,所以古老的日式建築能讓台灣人能有種溫軟的認同感,這是最大的原因,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We love to go to Japan not because of Japan but Because Japan is second edition of 唐 dynasty. Most of Taiwanese, We are children of 唐.

  • @ankobe0422
    @ankobe04229 ай бұрын

    Tony老師,這真是內涵很感人的一集,其實日治記憶、外省眷村記憶,正是因為在台灣這塊土地,不管大家什麼背景而來,也已相融在一起,得出一個新的故事結果了。這讓我想到庶民小吃雞肉飯上的黃色醃瓜,多少人吃的時候並未太在意,而它其實過去是日本時代台灣人的早餐餐點之一,醃製醬瓜。隨著歷史長河,也早已經變了樣子默默融入台灣這塊土地了。不管有些人怎麼計較過去戰爭的事,土地早已有新的混血、重生了。

  • @user-cr1cl4df6m

    @user-cr1cl4df6m

    9 ай бұрын

    嘉義雞肉飯是美援遺留下來的痕跡

  • @ankobe0422

    @ankobe0422

    9 ай бұрын

    @@user-cr1cl4df6m 原來是這樣,挺意外

  • @user-cr1cl4df6m

    @user-cr1cl4df6m

    9 ай бұрын

    @@ankobe0422 台灣本來就是大雜燴,誰來了都留下濃厚的一筆,很多你以為理所當然的台灣味,全都是外來的。

  • @ankobe0422

    @ankobe0422

    9 ай бұрын

    @@user-cr1cl4df6m 重點倒是,是台灣人‘’選擇‘’留下的

  • @mcyang3505

    @mcyang3505

    9 ай бұрын

    日本的醃大根好吃很多欸! 不甜然後沒那麼黃,包日式飯糰有夠好吃

  • @cksmaya
    @cksmaya9 ай бұрын

    我在讀小學的教室就是日據時期留下來的,我也是很欣賞日式建築,總覺得很適合台灣的感覺,簡單的紅色磚造外牆,寬大的窗戶,教室窗外空地都是很大顆的樹木,上課都可以聽到風吹過樹木的聲音。日式建築是台灣人共同的回憶。

  • @aokilin

    @aokilin

    9 ай бұрын

    可以的話講「日治」時代會更精準一些,日本並沒有「佔據」台灣,完全是合法統治,日據是國民政府強輸的史觀。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It is South North era (南北朝) style wooden building while built by Japanese. It is misinterpretation as Japanese style building.

  • @wuwoo8586

    @wuwoo8586

    9 ай бұрын

    @@aokilin 真的,像鄭成功、清朝、國民黨都是合法統治台灣。

  • @user-du7st8ix9n

    @user-du7st8ix9n

    9 ай бұрын

    是日治不是日據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user-du7st8ix9n Taiwan was ruled and reined by Japanese but after Pacific War, Japan gave up Taiwan and 澎湖’s sovereignty. Taiwan we are now a state but a stateless state, a defcto state.

  • @user-no5kf1if1f
    @user-no5kf1if1f9 ай бұрын

    看著都快哭出來了,爺爺以前是國小老師,我小時候跟祖父母住在日式的教師宿舍裡,現在已經夷為平地了,我跟爸爸回到故鄉,眼裡也只剩下落寞

  • @user-no5kf1if1f

    @user-no5kf1if1f

    9 ай бұрын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那怕一分鐘也好,我想躺在合式的地板上,聽著爺爺的日本老歌,像小時候一樣

  • @phoebelee7491

    @phoebelee7491

    9 ай бұрын

    阿公阿嬤,不是爺爺奶奶!

  • @FgGh-rp6fw

    @FgGh-rp6fw

    9 ай бұрын

    如果時光能倒流,我也很想拉上紙門躺在衣櫥裡聽隔壁長輩們的談天聲,或是和童年玩伴在紙門開掩的迷宮中玩躲迷藏,如果…

  • @user-no5kf1if1f

    @user-no5kf1if1f

    9 ай бұрын

    @@FgGh-rp6fw 真的😢

  • @hwamu3130

    @hwamu3130

    9 ай бұрын

    如果時光倒流,我也想穿梭在一棟一棟日式宿舍綠色矮叢林中。現也被官商勾結夷平賣掉了。

  • @user-df5jo1km6x
    @user-df5jo1km6x9 ай бұрын

    日本宿舍 比較像是跨時代的產物 日本官員及基礎職員住,戰後被迫全部撤離,老兵沒甚麼錢就直接入住無人使用的宿舍,而宿舍群見證著日本的初期統治台灣經濟價值發揮,到日本人被迫全部撤退 ,及民國來台老兵入住,都見證著兩個世代的交替以及人民的生活,即使宿舍群很多, 但每個宿舍群都代表著每個不同的區域意義以及,蘊含著不同的破碎故事,從軍國到極權,極權到民主,歷史需傳唱,而不是在三的掩埋改編,日本確實幹過不少壞事,但不能否認的是,日本基礎建設讓台灣人民有濃厚的文明秩序,就如[渡邊義孝]老師所說,,日本人都看出台灣文物意識的價值了,台灣人更應該注重才對

  • @user-xz1do4bq5i
    @user-xz1do4bq5i9 ай бұрын

    我是南部雲林人,曾在虎尾唸書。雲林的虎尾糖廠,至今還保有日式木造建築,雲林縣政府還加以維護,這是一種對於歷史的尊重,現今虎尾糖廠的日式木造建築群,還保持相當完善。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It is South North era (南北朝) style wooden building while built by Japanese. It is misinterpretation as Japanese style building.

  • @cleopatrachuang4780

    @cleopatrachuang4780

    9 ай бұрын

    虎尾糖廠日式宿舍群雖然被列為古跡,但是只能從外面觀賞,裡面雜草叢生,根本沒開放進入參觀。推薦虎尾布袋戲館(虎尾郡役所)跟虎尾故事館(虎尾郡守官邸),這兩個有完善保存,而且開放民眾參觀,也有展覽,當然也有收取門票

  • @user-wq8dx3bo6y
    @user-wq8dx3bo6y9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Tony的影片!!相信Tony老師也知道,還有些日式的房舍或公共建築,是光復後建的!!Tony老師有來過我家這裡的竹東火車站!就是那些老師傅照著日本人的設計圖所建立的!!更不用說那時的內灣線的各個站!!都是光復後所建立的日式的木造車站!!

  • @Ben-wu7mo
    @Ben-wu7mo9 ай бұрын

    好喜歡日本時代日本建物🎉🎉🎉謝謝Tony老師的節目

  • @duncan0804
    @duncan08049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日式的建築 跟台灣的建築搭配起來 非常有美感

  • @Ben-wu7mo

    @Ben-wu7mo

    9 ай бұрын

    真的❤❤❤❤❤🎉😊

  • @clingclang2018

    @clingclang2018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的建築沒有美感…

  • @user-jv4wk1re7y

    @user-jv4wk1re7y

    9 ай бұрын

    ​@@clingclang2018 三合院真的醜 四合院還比較好但台灣好像沒有

  • @user-tc4eo9pm4o

    @user-tc4eo9pm4o

    9 ай бұрын

    @@user-jv4wk1re7y 怎麼會沒有呢?林安泰古厝、蘆洲李宅、霧峰林家等都是啊!

  • @user-jv4wk1re7y

    @user-jv4wk1re7y

    9 ай бұрын

    @@user-tc4eo9pm4o 不好意思 原來有呀 但我指的是北京四合院 我比較喜歡那種跟台灣的不太一樣

  • @jackchen8927
    @jackchen89279 ай бұрын

    日本人的做事態度的精神才是學習根本。

  • @user-og8mv2cd5n

    @user-og8mv2cd5n

    9 ай бұрын

    美國人、同盟國、韓國...等等,都不認為有什麼好學習。

  • @user-jl6qb6bg8i

    @user-jl6qb6bg8i

    9 ай бұрын

    @@user-og8mv2cd5n 日本又重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了 , 其他的就........哈哈 哈

  • @vincent.kuo1968
    @vincent.kuo19689 ай бұрын

    重點…..110年來已經證明、留下的日式建築群沒有偷工減料! 以現在美學來看、依然美麗動人、屹立不搖!

  • @henrybaibai1

    @henrybaibai1

    9 ай бұрын

    很多都荒廢倒塌了啊

  • @cheer1065

    @cheer1065

    9 ай бұрын

    沒人住就會這樣

  • @gshengchin7586

    @gshengchin7586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人後來陸續修繕保存 也有功勞啊!

  • @vincent.kuo1968

    @vincent.kuo1968

    9 ай бұрын

    @@gshengchin7586 應該就是有共同記憶、也喜歡好住才會修繕保存吧!

  • @user-dc2cj5nz8v

    @user-dc2cj5nz8v

    9 ай бұрын

    日爸最棒!

  • @phs7431
    @phs74319 ай бұрын

    最近台北市金華街南昌路都有幾塊日式建築被復刻,街道突然美感大幅提升

  • @eric9026955
    @eric90269559 ай бұрын

    30幾年前騎機車經過北投中山路時 看到路邊一棟老屋..外部鐵皮圍起 裏頭雜草重生 樹木都已掩蓋這棟屋子 只知道是棟已荒廢崩塌老建築 跟鬼屋一樣 心想為何不拆掉 真的有礙觀瞻 經過數十年 他重建開放參觀 竟是如此的美.他就是~(北投溫泉博物館) 美的事物是讓人無法抗拒的 而大多建築都是日治留下來的 這些建築代表的是進步演化跟歷史 他也點綴了台灣地方美感....感謝保護他留下重建的~地方政府 人士跟學者

  • @mcyang3505

    @mcyang3505

    9 ай бұрын

    很美

  • @user-cs1oc7ke1h

    @user-cs1oc7ke1h

    9 ай бұрын

    感謝當時阿扁堅持重整北投溫泉博物館!

  • @kevenchen8144
    @kevenchen81449 ай бұрын

    我的母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就是直接使用日本時代的高校建築,古色古香,非常大的窗戶,長廊,鐘樓,很有學術氣息,最近鬧了一個校史的問題,現任校長把1946年台灣創校的歷史,延伸到日本時代的1920年代,聲稱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引起很多校友的抗議,歷史應該歸歷史,有目的的牽強附會,實在是不可取,建築物本身無罪,有問題的是人的思想!

  • @Daifu4027

    @Daifu4027

    9 ай бұрын

    一個學校的歷史當然是從創校時算起,而無論是否日治 國治無關。

  • @kevenchen8144

    @kevenchen8144

    9 ай бұрын

    @@Daifu4027 所以校友才會發起抗爭,莫名奇妙的舉動,硬是要把學校的歷史跟日本的高校合在一起,或許這樣做有其政治上的原因,但是真相不容許扭曲,我們的校訓是“誠正勤樸”,不誠不正何以教育學子!

  • @hzpj

    @hzpj

    9 ай бұрын

    個人認為師大將歷史延至1920沒有問題,台灣的歷史不是從1945年才開始的

  • @kevenchen8144

    @kevenchen8144

    9 ай бұрын

    @@hzpj 呵呵,建築物的歷史不等於學校的歷史,必也正名乎!

  • @yadamoyo
    @yadamoyo9 ай бұрын

    我工作下班後的興趣是作模型,模型種類太多,我是挑作日式宿舍模型,不是買現成的套件,是所有部件都自己親手作,雖然手殘,模型產量很少,作的很慢,但作的興趣盎然。 我還是小孩時去親戚家,親戚那時還住著日式宿舍,這是我和日式宿舍的初步接觸,印象比較深的是宿舍連接屋內外的那條木地板廊道,可能在那時就結下了對日式宿舍的喜愛。 現在己經有年紀了,每次在路上經過日式宿舍建築時,還是會停下來觀看欣賞,對日式宿舍這種木造建築真是有著莫名的愛好。

  • @Fucking_zhina

    @Fucking_zhina

    9 ай бұрын

    日式建築和庭園有一種美感

  • @14DaNdAn91
    @14DaNdAn919 ай бұрын

    不管是日式建築、荷蘭葡萄牙或是巴洛克建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都是歷史,留下來才可以讓我們記住歷史。

  • @benanddon
    @benanddon9 ай бұрын

    謝謝這集破除台灣保存日式宿舍的迷思。關於神社變成忠烈祠的部分我想提供另一個觀點,那就是戰後的國民政府,針對有強烈日本殖民象徵的空間,特別是神社,做過一番整理,而改為忠烈祠就是很典型的作法。從這一點來看,也是國民的抗日史觀,試圖跟日本帝國的戰爭史觀做對抗。 站在後人的視角來看,沒有誰才是正確的爭論,只是我們能在同一個空間,看到不同時代留下的印記,那都是累積構成了現在的複雜的台灣。

  • @PeterTzeng
    @PeterTzeng9 ай бұрын

    我在嬰兒時期是住在台電烏來發電廠的日式宿舍,隨然沒任留下何印象,但看著當年所拍攝的黑白照片,和現今日修復整理過的一些日式宿舍群,竟無違和感。 歷史建築所留下來除了時空交錯的回憶,也讓後世生長在這片土地子民,瞭解先人胼手胝足一步一腳印在台灣這塊地打拼的故事。

  • @HaJiMe_SaTo
    @HaJiMe_SaTo9 ай бұрын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日本時代の建物が残っているのはそう言った理由もあったのですね。 現在台湾にあるような日本式の木造家屋は、日本ではほとんど見ることが出来なくなっています。 綺麗に修復されて、上手に利用されているのを見ると嬉しいです。 これからはその建物に住んでいた台湾の方たちにも思いを馳せてみたいと思います。

  • @MegaJefflin

    @MegaJefflin

    9 ай бұрын

    台湾ではそんなに暑くて厳しい天気に残るのもたくさんの工夫が必要かな。そんな木造の建物や日本時代の線路をあらためて改造しなくても、シロアリに食われたり、地震に倒れたりしてしまうかもしれないね。

  • @user-by2zz3zo7j

    @user-by2zz3zo7j

    9 ай бұрын

    ​@@MegaJefflin當時的建築,日本人可使用檜木,台灣人僅能用一般木板,自然日式房舍可以保存更久。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It is South North era (南北朝) style wooden building while built by Japanese. It is misinterpretation as Japanese style building.

  • @hwamu3130

    @hwamu3130

    9 ай бұрын

    @@user-by2zz3zo7j 不會啊、只要有錢,有錢台灣人家裡也可以使用檜木

  • @kclin3256

    @kclin3256

    9 ай бұрын

    In 南北朝, 隨朝, Japan has had close contact with 中原 through Korea, They formally sent their elites to captial 長安 in 唐.

  • @benblyu
    @benblyu9 ай бұрын

    講故事 鋪陳的能力還真是挺厲害的 希望我也能如此

  • @danielhuang4515
    @danielhuang45159 ай бұрын

    Tony 老師說的真好!

  • @lan1470
    @lan14709 ай бұрын

    真的是有必要把歷史、文化資產保留,這是一種記憶最真實的保留,總比拆光光再來閱讀書籍去回憶的好,過去的建築是精雕細琢很有設計美感,再反觀現代的建築只有高聳的氣派有什麼美感呢!

  • @charleslee2317
    @charleslee23179 ай бұрын

    很有智慧又精彩的解說!謝謝。

  • @johnli1667
    @johnli16679 ай бұрын

    蔣介石本人並沒有公開表達過對於日式建築物的偏愛或否定,不過在他統治台灣的時期(1949-1975年),有很多日式建築物被保留下來,經過修復後成為政府機關、學校等公共建築的使用場所。這些建築物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還能夠提供實用的功能,因此政府在保存這些建築物方面顯得相當重視。而蔣介石本人也熱愛中國文化,因此在他的統治下,也有一些中國古典建築和宮殿被重建和修復。

  • @yuchen9216

    @yuchen9216

    9 ай бұрын

    其實就是當年就是國家沒錢,繼續使用現成建築,不像日本拿到滿清賠款後財大氣粗,來沒幾年就拆光台北府城內清代建築重蓋新的。

  • @johnli1667

    @johnli1667

    9 ай бұрын

    國民政府在接管台灣後並沒有全面拆除日式建築物,主要是出於實用和經濟考量。許多建築物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建造,而且還可以用來滿足當時台灣人民的基本住居需求。此外,進行大規模拆除和重建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國民政府當時正面對日本撤退、政治騷動和經濟落後等多重挑戰,無法全力投入到城市重建工作中。因此,許多日式建築物在台灣得以保存至今。

  • @junxianli6976

    @junxianli6976

    9 ай бұрын

    @@yuchen9216 日本人想把台灣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地方,來證明日本人的統治能力,台北城又不是日本城,他們沒興趣留下戰敗國的建築物

  • @reptilemonk

    @reptilemonk

    9 ай бұрын

    我印象中大規模拆日式建築 主要是中日斷交的關係

  • @timkchen8072

    @timkchen8072

    9 ай бұрын

    沒錯👍。統治權是獨裁者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是神權加上鬼權。更是超過金錢。😆。當年的花園口決堤和今天的涿州市都是國共兩黨的佳作。

  • @user-zx9lw8wq8z
    @user-zx9lw8wq8z8 ай бұрын

    很感謝老師的分享。 日式建築宿舍,本身就很漂亮,保留下來發展觀光再利用,真的不錯

  • @user-vs8sw3sd1v
    @user-vs8sw3sd1v9 ай бұрын

    因為日本人建設來台灣沒有老屁股的束縛無拘無束,一張空白圖紙可以盡情來台灣揮灑,很多最新最國外最有趣的建築可以經由當時人的熱情來搞出來,而經歷戰爭之後,看到真的蓋的不錯的好房子,也是會捨不得拆的😂❤

  • @user-rj3uf5yn4b
    @user-rj3uf5yn4b9 ай бұрын

    Tony老師,一如既往的理性。 我很欣賞您這種素質!

  • @scott3919
    @scott39199 ай бұрын

    說明和解釋的太好了!我亦有相同的看法。

  • @user-pz7zl2pm3v
    @user-pz7zl2pm3v9 ай бұрын

    讀史知史,有憑有據,娓娓道來,言之有物,東尼的反擊,藍色的憂鬱

  • @user-xo7df5qn9l
    @user-xo7df5qn9l9 ай бұрын

    我爺爺耕農 1945二戰結束 他還是小學生 我也不曾聽他說日本不好 小時候也知道還曾去日本觀光 行動證明他並沒有排斥日本。二戰當時 沒有將台灣賣掉 當時開墾 並沒有馬虎 八田與一 就是一個例子 我觀點當早期時沒有日本基礎建設 難以想像當時多艱難 😢😢😢

  • @user-zp5dl7zx6x

    @user-zp5dl7zx6x

    9 ай бұрын

    这里都是台湾人,没有中国大陆人,也没有日本人,也可以关注你们的心理观点。那么今天你喜欢中文还是日文?我听老一辈人说日军进攻我们那里,对小孩特别好,尤其在河南残暴的日军还给农民分军粮,比当时的国军还好那么一次。但也有一场日军屠杀,把所有人集中起来活埋,露个头,然后用牛拿耙子耙一遍。我看了日本人的av片太多了,日本人那么变态,却被台湾人赞扬,战争和A片实在太有相似的一幕了,A片中日本人把女优绑起来,极尽夸张各种姿势,甚至还有水淹女优接近濒临死亡的镜头,所以不再相信日吹日精,而连台湾都有少量女人参演A片。这就是你们台湾人吹捧的日本,中国大陆累累白骨万人坑,阴森恐怖,日本人干的。台湾大概没有群体性万人坑,或一二起日本人造的孽,早就抹去了。历史就是如此了。

  • @user-jr2du3nj4q

    @user-jr2du3nj4q

    9 ай бұрын

    @@user-zp5dl7zx6x 日本確實幹過很多壞事,但現在的日本已經不是以前的日本,不討厭是很正常的

  • @fannychang2907

    @fannychang2907

    9 ай бұрын

    @@user-zp5dl7zx6x 日據早期鎮壓武裝抗日也殺了數十萬人,在一些地方也有千人坑萬人坑,只是因為政治因素被刻意淡化處理了

  • @user-zp5dl7zx6x

    @user-zp5dl7zx6x

    9 ай бұрын

    @@fannychang2907 看来,台湾和中国大陆一样哈日无底线,都有神奇的地方:黑龙江方正县和中华民国台湾省可以结为姊妹哈日团😁🤣,这个方正县政府单位在抖音中不敢开评论区,灰头土脸,因为方正县官方明面上哈日无底线,台湾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哈日无底线呀。

  • @anmin2600
    @anmin26009 ай бұрын

    台灣遇到的問題,外國人也遇到過,國外有被殖民過的國家,也是保留下當初的建築物,因為是曆史長河的一部份,是文化資產,現在都變成了觀光資產。在賺觀光財了。

  • @taiwanstand
    @taiwanstand9 ай бұрын

    當時日本在決定不賣掉台灣後,便刻意建設台灣,要證明日本和歐洲國家一樣文明進步。所以除了基礎建設外,當時官方與民間建築更是百花齊放,有著各種風格。 沒多久便舉行了台灣博覽會!

  • @army8756

    @army8756

    8 ай бұрын

    然後日本在擁有台灣後50年後,東京被重新都更.

  • @mikagami000
    @mikagami0009 ай бұрын

    台灣人會喜歡日式建築 最重要的原因單純就是 華國思維下蓋出來的建築 無論在安全性、文化內涵與美感各方面 都遠遠不如日本的工藝 黃金與廢鐵的差別,判若雲泥

  • @user-tl2qb9vt6b

    @user-tl2qb9vt6b

    9 ай бұрын

    民國六十幾年,小時候住過台電日式宿舍,很懷念

  • @peterlcw2107

    @peterlcw2107

    9 ай бұрын

    其實當年的人們未必是因為看出日治時期建築的耐用堅固而加以保留,只是這些保留下來的建築,與後來講求速成的“新”建築放在一起,過了這麼多年讓大家逐漸看出了對比,也算是讓人們真正見識到“用料實在”的差別有多大。 同時,這些日治建築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感,也肯定會融入台灣人的審美中,進而成為台灣美學的DNA

  • @user-sm2kq6kb3r

    @user-sm2kq6kb3r

    9 ай бұрын

    @@peterlcw2107 但那些日式建築以美感來說 感覺去哪裡都不糟

  • @bzfan164

    @bzfan164

    9 ай бұрын

    相當同意。

  • @chrislu1363
    @chrislu13639 ай бұрын

    當然比較懷念日治時期啊,因為後來從中國來殖民那個更爛,官員素質更差。 另外蔣介石說財政困難,也間接證實了國民黨說是他們帶黃金來台灣,台灣才有錢這種說法基本上是胡扯。

  • @verban1900

    @verban1900

    9 ай бұрын

    後來是美援才救了當時的財政問題

  • @user-nr2xv9pm1q
    @user-nr2xv9pm1q9 ай бұрын

    Tony老師最有智慧的一段感言

  • @BiBi-sp2xy
    @BiBi-sp2xy9 ай бұрын

    影片裡眷村的畫面好懷念喔,我小時候家旁邊就是眷村,就是那種景象,會看到國旗飄揚,放學後小朋友們會在裡面跑來跑去一起玩耍,現在看不到了,眷村都拆了

  • @chung-chitien4650
    @chung-chitien46509 ай бұрын

    眷村很多都是臨時搭建,我記得以前去同學家,前後一直延伸成為狹長的違章建築,巷道幾乎只能容一兩人通過。 眷村改建與日式建築存在關聯不大。 日式宿舍很多是公家單位使用,有的中小學得到改建經費早一點拆掉。但很多是早期教師使用,退休仍在此居住,有些要遲至九零年代,老人凋零,學校才收回。 這時多半已經年久失修,幸好2000年以後,對於維護古蹟的觀念增強,也不在ㄧ謂以為新就是好,在有心人的奔走下,變成古蹟新用,也能吸引觀光客。 各縣市紛紛仿效,才讓人有日式建築很多的錯覺,其實拆掉的也很多了。

  • @wilsons4545
    @wilsons45459 ай бұрын

    谢谢Tony老師對台灣為何保留日式建築和文化特色的原因。曾去台灣遊覽,我感觸最深的是台灣保留著許多歷史建築包括日式建築,不像大陸拆除所有舊建築,豎起一座座鋼筋混凝土,這就是土豪派頭,讓人厭惡。

  • @user-ql3iq6cf2n

    @user-ql3iq6cf2n

    9 ай бұрын

    鋼筋混凝土?豆腐渣較貼切。

  • @Ben-wu7mo

    @Ben-wu7mo

    9 ай бұрын

    @@TheAndersonchen 拆了,現在古蹟黃鶴樓,改高,改新,早己不是文獻記載的高度,還有很多自己查了到,文革也毀一堆,你所看到沒拆是文革後修復的,但當時沒有全照專家意見,改的和年代不完全穩和

  • @wuwoo8586

    @wuwoo8586

    9 ай бұрын

    大陸沒有拆所有舊建築吧?

  • @hwamu3130

    @hwamu3130

    9 ай бұрын

    鋼筋混凝土😭蓋一堆鐵皮屋,隨時準備烙跑!

  • @taiwan5337

    @taiwan5337

    9 ай бұрын

    @@wuwoo8586 除了長城故宮以外的古蹟差不多都拆光重建了 現代鋼筋水泥油漆粉刷不銹鋼鋁製工業產品

  • @hsunausca1831
    @hsunausca18319 ай бұрын

    身為在國小老師的日式宿舍長大的中年人,上次回到國小的宿舍很震驚的發覺都已經被拆掉了,整個童年回憶消失殆盡。現在想要找那種帶院子,種花種水果,書房大採光面對院子的榻榻米日式透天厝,可能到日本去找比較多了。那些水果樹,都好幾十年了,被砍掉實在可惜。

  • @cheer1065

    @cheer1065

    9 ай бұрын

    日本人說臺灣保留的比較多這種形式的房子

  • @thomasvr4
    @thomasvr49 ай бұрын

    我是日據派,正統中華民國人,但我並不討厭日本 我非常喜愛日式老屋、日本文化,非常 因為這些老房子不只乘載了日本時代那一代人的回憶,也承載了國民黨來台濃濃的外省眷村回憶 而木造房屋本身的文化美更是迷人

  • @Kumalee240
    @Kumalee2409 ай бұрын

    謝謝Tony 分享。我出生長大在新社花海附近的日本人留下來的宿舍'先父是農林廳的職員。據我所知國民黨的基層軍士官大部分住的是民國38年以後興建的狹窄又簡陋的眷村。只有一些中高級的軍官能住在台北市的日本人留下來的宿舍。

  • @user-ut7fg9nf4m
    @user-ut7fg9nf4m9 ай бұрын

    當年日本宿舍或建築物可以保留下是見證歷史最好的方式~甚至覺得應該要多保留更多木造的日本房屋~ 因為日本蓋的木造房屋很有味道~台灣被多個國家殖民過~也因為這樣都留下歷史的足跡~例如安平古堡就是當時荷蘭人蓋的~

  • @johnli1667
    @johnli16679 ай бұрын

    台灣保留很多日式建築物並加以修繕,除了是歷史文化資產的保存,也有以下幾個意義: 1. 記憶歷史:日式建築物是台灣歷史的見證,它們代表了台灣殖民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技術。保留這些建築物,可以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這段歷史。 2. 藝術價值:許多日式建築物具有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它們展現了日本古典建築風格和細緻的建築細節,這些都是台灣的文化資產。 3. 能源效益:由於許多日式建築物建造時考慮到自然通風和遮陽,它們在夏季能夠保持涼爽。保存這些建築物,不僅可以享受到舒適的環境,還可以減少空調使用的能源。 4. 觀光資源:許多日式建築物已經成為觀光景點,例如台灣中部的街場文化園區、台南的赤崁樓等。保留這些建築物,不僅可以吸引國內外遊客,還可以促進當地的觀光產業發展。

  • @user-cr1cl4df6m

    @user-cr1cl4df6m

    9 ай бұрын

    請問中部的街場文化園區是在哪裡???

  • @cschen3719

    @cschen3719

    9 ай бұрын

    你指出的赤崁樓(赤嵌樓),最適合提供解說朝代改換的歷史建築存廢改造之爭議。 請有興趣者自行搜尋參照維基百科條目「赤崁樓」。 A.名稱:普羅民遮VS紅毛城VS赤崁VS赤嵌 B.設施沿革:荷蘭時期→鄭氏時期→清朝時期→日本時期→國民政府時期 C.刻意毀壞VS有心保存 D.疏忽漏網(意外保存)VS無心之過(意外毀壞) 2023.9.8

  • @vita325able
    @vita325able9 ай бұрын

    歷史是真實存在的事實,沒有對錯。 對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只有接受。 討論對錯會因為環境與立場而不同,我覺得意義不大,接受並且發現存在意義才是現在的重點。

  • @pantyhose248
    @pantyhose2489 ай бұрын

    Tony說的那些人說不定有87%國外旅遊首選去日本 87%家裡的汽車就是日本車,87%的家電都是日本貨 "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卻誠實",笑死!!

  • @marxeric1913
    @marxeric19139 ай бұрын

    台灣人充滿愛。不管是西班牙,或是荷蘭,還是中國,日本留下來的古蹟建築都會去欣賞和包容。

  • @user-ex4er9jk1h

    @user-ex4er9jk1h

    9 ай бұрын

    不是愛!!!!是無奈~

  • @verban1900

    @verban1900

    9 ай бұрын

    @@user-ex4er9jk1h 不不不, 是支那人玻璃心掉滿地

  • @skype1386
    @skype13869 ай бұрын

    非常贊同您的解說!

  • @user-gt5ro6hp2c
    @user-gt5ro6hp2c9 ай бұрын

    見解很精闢! 台灣很多人眼中只有政治思維只有藍綠, 卻沒有歷史 人文 藝術的涵養,所以政治方向凌駕一切. TONY 兄的影片很單純,就是遊記,介紹美麗的風景 風土人情 歷史建築,讓大家能一起欣賞台灣本土之美,支持你以自己的觀點繼續拍攝更多的影片.

  • @user-mg1rz6kx7m
    @user-mg1rz6kx7m9 ай бұрын

    因為當時所有經費都要支援部隊經費(國防預算佔全國歲收將近9成) 拆掉日式建築再蓋新的太花錢 所以就將就使用~

  • @foto168
    @foto1689 ай бұрын

    東尼大大,看完這一集,我更欣賞您了👍❤

  • @ikuzoridestyle4376
    @ikuzoridestyle43769 ай бұрын

    感覺Tony哥累積多年的委屈,在這幾天的開講影片一吐怨氣了!😆

  • @min-chichang4053
    @min-chichang40539 ай бұрын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 @user-Rja
    @user-Rja3 ай бұрын

    非常贊同👍

  • @ubianca3799
    @ubianca37999 ай бұрын

    我不知道歷史,卻變成了歷史新生的一部分,透過人類共同創作與共業,一步一步地走向古往今來的聖哲先人們所想像的,人類最高的文明。

  • @yih-shuohjang
    @yih-shuohjang9 ай бұрын

    我喜歡日式建築。

  • @martinhelmut3776
    @martinhelmut37769 ай бұрын

    Veru interesting and worth to keep in mind Tony

  • @leekuoming
    @leekuoming8 ай бұрын

    開講的內容真的好有深度,真的非常值得一看!希望Tony老師可以多多拍這一系列

  • @jowu3354
    @jowu33549 ай бұрын

    不過我很喜歡日式建築的庭園,很美很適合人類居住。 建築無罪,政治不應影響其它,否則歐洲的古建築都要拆除,因為都是古代戰爭殖民留下來的。

  • @verban1900

    @verban1900

    9 ай бұрын

    沒錯, 不然依照某些人的邏輯, 台灣連部分清國建築古蹟也要拆光光

  • @maylin3748
    @maylin37489 ай бұрын

    喜歡老師的開講。謝謝老師的分享!

  • @adamhu8360
    @adamhu83609 ай бұрын

    Excellent !

  • @chanwei02
    @chanwei029 ай бұрын

    精闢的解說,有一些新的觀點。

  • @chtimpeng
    @chtimpeng9 ай бұрын

    我小時候的外婆家就是日式建築 位於國語日報旁邊2個巷子(現已拆除) 離開台灣30年了 但是還是深深的在我記憶中 去年回台時再看只有剩下後面巷子幾戶沒人住的幾間房子

  • @eastde9
    @eastde99 ай бұрын

    推一個,Tony哥理性對待酸民言論❤

  • @user-qm4lq9ie9k
    @user-qm4lq9ie9k9 ай бұрын

    答案就是 有現有的東西為什麼要拆掉再重建多此一舉 當時的政府也沒有財政資源建設新辦公地 而且日本建築品質相當良好

  • @nakachen7646
    @nakachen76469 ай бұрын

    最喜歡日式建築

  • @leechienlu
    @leechienlu9 ай бұрын

    小學同學有很多位出生在台北保安宮內,有在鐘樓的,有鼓樓也有神農殿,沒有出生在對面孔子廟的,因為門口有一塊蔣總統的令牌。能住進日式宿舍的,必定是該單位的高層官僚。國代、立委、監委沒有日式宿舍可以接收,因此後來有了台北內雙溪、內湖、新店等地的『中央新村』。眷村子弟想要保留的『眷村文化』多半是簡易構築的低階官兵的磚瓦房。

  • @sorashiu210
    @sorashiu2109 ай бұрын

    日式建築保留很好啊~很多設計都是考量到方便性(例如拉門)

  • @ankobe0422

    @ankobe0422

    9 ай бұрын

    針對台灣的潮濕,還設計了騎樓,騎樓可是連日本都沒有的……(但可惜被台灣的路霸文化毀了,但這題外話)也因為潮濕,建物配色都考量進去,後來國民政府沒有這層美學意識,喜歡用白色,然後就……

  • @kokoro18

    @kokoro18

    9 ай бұрын

    ⁠抱歉,騎樓是閔式建築, 台灣跟福建同緯度氣候相似潮濕多雨,所以有騎樓的衍生。你看迪化街或深坑大溪等各式老街,那些都是漢人的閔式建築,跟日本沒什麼關係。(所以日本國內當然沒騎樓~

  • @ankobe0422

    @ankobe0422

    9 ай бұрын

    @@kokoro18 謝謝回覆,理解了你的更正。整個台灣所謂亭仔角(騎樓)街道風景的形成,從建物形式變成街區規模,都到1900年,日本為了衛生問題,強制臨近馬路的建物一定要設置騎樓,許多著名地的街景才有了現在的騎樓雛型。還有過去沒有強制性的寬度要求也首次用法規強制。再作補充。

  • @user-mq4hq6gj2y
    @user-mq4hq6gj2y9 ай бұрын

    Tony總是很平順的回答酸民,這是我最欣賞的地方,歷史每個人評斷不一樣,但要理性討論

  • @loracsung4110
    @loracsung41109 ай бұрын

    Tony老師好,我是跟了20多年的粉絲,很喜歡這一集的內容,覺得這類的內容可以錄成Podcast用聽的耶😃

  • @wale8216
    @wale82169 ай бұрын

    也許老師說的沒錯,但個人還是不喜歡被拆掉(改建)的神社,因為有歷史的古建築還是保留他原來的形式最美,就像台北閩南城,除了北門外其他門真的不倫不類😢

  • @lionred1350

    @lionred1350

    9 ай бұрын

    那是你的問題

  • @wale8216

    @wale8216

    9 ай бұрын

    笑死,開頭不是說我個人了嗎?當然是我的問題啊,是看不懂中文? 還是邏輯有問題? 至於特地留言來回覆「是我的問題」 那我就不知道你是哪裡有問題了 😁

  • @user-il9bv8cw7d

    @user-il9bv8cw7d

    9 ай бұрын

    真的,而且國民黨不只拆掉神社,還把留下柱子、石燈籠上面的年號要嘛改成民國,要嘛挖空 深怕台灣人對日本年號有印象,會把前朝的留存印記用這種方式抹去,根本殖民者做法

  • @verban1900

    @verban1900

    9 ай бұрын

    @@lionred1350 人礦嘴真臭

  • @user-zq7wf3ru7z

    @user-zq7wf3ru7z

    8 ай бұрын

    我也覺得不要拆改神社,留下來是紀錄不管正面或負面歷史更有意義的方式

  • @irsmucha
    @irsmucha9 ай бұрын

    屏東市“勝利星村”是目前全台最大且保存良好的二戰前日本軍官宿舍,現在還有部份改裝為咖啡館、商店和文化展覽,歡迎大家有空可以去走走!😊

  • @user-rx5ix4zo2f
    @user-rx5ix4zo2f9 ай бұрын

    很棒!

  • @cocowuma
    @cocowuma9 ай бұрын

    謝謝Tony哥!

  • @user-ge5hw6lf7k
    @user-ge5hw6lf7k9 ай бұрын

    網路酸民不管你怎麼說,他們都會一樣酸,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封鎖,無視.戒嚴令民國76年7月15日解除,動員戡亂時期民國80年5月1日終止,警備總部民國81年8月1日裁撤.有次教召時呼口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版本,原來是動用戡亂時期終止了~

  • @royvic9983
    @royvic99839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種追根究柢討論的精神

  • @dyqhi5686
    @dyqhi56869 ай бұрын

    👍👍👍讲的好!很实在

  • @cifanchou7562
    @cifanchou75629 ай бұрын

    日式建築是傳統中國建築,建築工法不僅防潮防震且兼具藝術價值,唐宋,被大舉傳入朝鮮日本。去日本觀光可看到日本人很保護這些傳統木造遺產,也體現對大自然的敬愛之情。 日本統治台灣50年,在當時基礎建設算已完備,比起當時海南島的荒涼,作為臨時政府短期間休養生息是明智的決檡,節省許多建設費用。

  • @confal949
    @confal9499 ай бұрын

    這麼專業又清楚的解釋 不知道無知的酸民聽的懂嗎 當然 看智商而定 如果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是聽不懂人話的

  • @user-cr1cl4df6m
    @user-cr1cl4df6m9 ай бұрын

    Tony這集裡面有在左營886取景....大溪神社、黃金神社、通霄神社

  • @user-hp7jq5lg7k
    @user-hp7jq5lg7k9 ай бұрын

    日本建築非常精緻 經過這麼久仍然美觀 值得保存!

  • @user-ym8bs1sj2b
    @user-ym8bs1sj2b9 ай бұрын

    讚 !

  • @user-cr1cl4df6m
    @user-cr1cl4df6m9 ай бұрын

    世界各前殖民地或多或少都保存了不少殖民時代的老建築,甚至還入選了世遺,那他們是眷戀殖民時代嗎?會做這種批評的是完全無腦...在天津還有意式風情一條街、鼓浪嶼公共租界、長春滿州國八大部等等...中國人是不忘八國殖民嗎?

  • @Eddie8020

    @Eddie8020

    9 ай бұрын

    難怪慈習正在催生八國聯軍2.0

  • @verban1900

    @verban1900

    9 ай бұрын

    中國人只會嘴別人, 不會看自己, 所以遲遲無法走入文明, 台灣某些中華膠也是

  • @user-vs6qj3vz6m
    @user-vs6qj3vz6m9 ай бұрын

    好溫暖的頻道

  • @user-ym1xl8mp1r
    @user-ym1xl8mp1r8 ай бұрын

    是因國民政府遷臺,財政困難,帶來的龐大軍警和眷屬須要安置,這些日式建築可給他們遮風避雨,暫時解決了這些棘手的安置問題。大家也知道建比拆難,當時經費也龐大無著,物力唯艱,湊合著用也是無可厚非,何況日式建築是臺灣的材料也有他的美學和工藝,材料質地也紮實,拆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和這途徑,

  • @wonderwang1585

    @wonderwang1585

    8 ай бұрын

    當時如此。如今建商都建華廈。不拆才怪

  • @framepetal
    @framepetal9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保留沒啥問題,但現在連創造一個觀光區都要搞成日式建築...新造一堆日式建築/日式景點,才是我不能理解的。

  • @hant1529
    @hant15299 ай бұрын

    歐洲很多幾百年都還在居住使用的房子啊,一般的民宅喔,還不是古蹟

  • @user-uh4ky4nw8o
    @user-uh4ky4nw8o9 ай бұрын

    多數眷村都是因早期大批軍公教尤其是軍人的眷屬的需要而興建。 其建材、房型、格局都不是日式建築

  • @takuya1013
    @takuya10139 ай бұрын

    喜歡tony老師堅毅溫和的語調及持續的影片。

  • @YaweiLife
    @YaweiLife9 ай бұрын

    感恩分享

  • @minslin
    @minslin9 ай бұрын

    我個人非常喜歡日式建築,也覺得慶幸台灣有很多日治時期的建築被留下來。 不知道我有沒有誤會Tony的原意,影片裡的描述,似乎是把眷村等同於日式建築。就我了解,台灣很多眷村是光復之後(甚至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才建的,並不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

  • @user-il9bv8cw7d

    @user-il9bv8cw7d

    9 ай бұрын

    應該說,第一批眷村是使用遺留下來的日本建築,老師也有提到,人數增長後就有再新建或是擴建

  • @user-tz3dx4dl2w
    @user-tz3dx4dl2w9 ай бұрын

    老師秒變知識型yt😂 其實本來知識點就很滿 只是因為戶外行腳的關係節奏較慢 室內的講解節奏跟其他知識型yt已沒什麼差別了😂

  • @markho3671
    @markho36719 ай бұрын

    完全同意Tony的論述, 清楚明白. 給個讚!

  • @tayol5056
    @tayol50569 ай бұрын

    在嘉義朴子松梅國小居然保存一棟百年日式建築,是以前校長宿舍,台南山上區的日本時代自來水廠原水道廠房化驗室步道都一百年了居然都保存良好建築很耐用牢固

  • @user-lo2rn8rl3x
    @user-lo2rn8rl3x9 ай бұрын

    保留過去的痕跡也是保留這個台灣的文化及過去的歷史。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