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社會系演講系列】2024/05/02-「非驢非馬」值得被視為一個社會學現象嗎?初探「科技與現代東亞的歷史共構」〔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台大社會系演講系列】
講題:「非驢非馬」值得被視為一個社會學現象嗎?初探「科技與現代東亞的歷史共構」
講者: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主持人:吳嘉苓(台大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
時間:2024/5/2(四)12:30-14:00
地點:台大社會與社工系館R319
講座介紹:
最初啟發《非驢非馬:中醫、西醫與現代中國的相互形塑》一書的研究傳統,其實是歷史社會學與國家社會學,但是後來的研究過程卻逐漸遠離了這兩個傳統,也因而未能持續受益於它們的新發展。
該書的主要發現是中醫現代史中出現了一個少為人知的、「非驢非馬」的歷史困局。自民國時期以來,為了將中醫轉化爲一個受到國家醫政與教育體系支持的現代專業,改革派中醫師開始積極推動「中醫科學化」。他們一方面希望將科學、醫學知識(解剖、生理、細菌學說)以及現代性的概念(真實、真理、客觀性)吸納進入中醫之中,另一方面又致力於保持中醫的自主性、發展其特長、延續其生命力。由當年進步知識份子的角度看來,這些改革派中醫師們所致力追求的卻是一個「非驢非馬」、沒有正面意義、更絕對沒有未來的雜種醫,絕對難以想像它居然延續至今、甚至甚至反向傳布到世界各地。究竟是什麼樣的歷史過程造成了這個奇特的現象?這個歷史現象究竟有什麼意義?
透過自問「非驢非馬」是否值得被視為一個社會學現象,講者將致力於將書中描述的歷史重述為與社會學的對話,以尋求與歷史社會學共同探索「科技與現代東亞的歷史共構」。
講者簡介: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合聘教授。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創刊成員及副主編 (2016-2020)。研究旨趣是透過醫療史與科技史來理解東亞諸國自十九世紀以來所經歷的歷史巨變 ,並透過這個非西方的歷史來反思基於歐洲歷史經驗所界定的普世現代性。

Пікірлер: 7

  • @pobearlee5766
    @pobearlee5766Ай бұрын

    感謝主辦單位

  • @user-yv1uv3ky2b
    @user-yv1uv3ky2b28 күн бұрын

    感謝,很精彩

  • @yustellayu
    @yustellayu23 күн бұрын

    不知道中醫如何看待本草綱目?中藥對肝腎功能傷害是否有資料庫檢測?中醫的驗證療效與副作用的雙盲試驗,需要事先做還是事後做?也就是要先完成三級試驗再使用在病人身上,還是先使用在病人身上,再完成三期實驗?(可以拿大家對高端疫苗的態度來做對比)

  • @yustellayu

    @yustellayu

    23 күн бұрын

    臺灣人大部分對西藥有 心懷戒心(這是好事),但是對中藥沒有戒心讓中藥長驅直入,怪哉

  • @cheng1969
    @cheng196919 күн бұрын

    不懂中醫的理路,要討論什麼?西方價值評判東方傳統能得到啥結論?就說麻黃湯類,本來就是張仲景重要的藥方,不懂要說啥,就跟南美印第安的草藥,跟亞馬遜森林的消失跟著消失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