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鬼神擺佈?自己的命運如何掌握?聽曾老智慧拆招!

國學經典文化傳承。用最簡單的話語,闡述最深刻的智慧,所有的智慧來源于生活中,也運用于生活中。大道至簡【曾仕強易經入門大道易行】易經真的很容易,

Пікірлер: 14

  • @camnhan9564
    @camnhan95642 ай бұрын

    感謝分享。🙏👍👍👍

  • @sohlaiou9211
    @sohlaiou92112 ай бұрын

    曾老师曾提到孔聖贤說敬鬼神遠之,曾老提倡合理信仰就好.

  • @checklongau7668

    @checklongau7668

    2 ай бұрын

    記得立即承認、尊重、接受、客觀敬畏和敬畏,立即放開

  • @Brenda-sj9se

    @Brenda-sj9se

    2 ай бұрын

    Qeyruop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2 ай бұрын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華嚴宗有圓滿的教義,以「一真法界」統括四法界,依四法界建立「十玄門」。而這四法界十玄門,乃是根據「六相」的道理而建立,所以六相是形成圓融無礙最主要的根本。因此首先就標示一心真如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更何況這部論又是根據百部大乘經的義理所造。然而百部大乘乃是化身佛所建立,是真實教中的權宜之教。現在這部論是總攝權宜之教而會歸於唯一真實,是要顯示出不離權教的真實教義,引導眾生歸向於圓融果海之極致。雖然在論中並未顯說明圓融的道理,但三乘五性、頓漸修證,都會歸於一心果海之本源,而且圓融具足一切性功德,這都是一心的微妙作用。這些義理在華嚴經的教中都講得很完備了,所以在此就不說了,重點只在引攝歸於性海,所以論中最初所歸依的乃是報身佛,乃至最後斷惑所見的也是報身佛。而且,論中的義理明白的說明了染法和淨法都是同一個真如性,是一心的顯相和作用。由一念而緣起了染淨諸法,這個道理跟華嚴經是全然相同,以法界緣起為宗旨,而生起十二緣起法,這就是如來普光明智。由此可知,若要契入華嚴法界,必然要由這部論為入門。) 佛陀有五眼: 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 菩薩有四眼: 法眼,慧眼,天眼,肉眼。 羅漢有三眼: 慧眼,天眼,肉眼。 天神有兩眼: 天眼,肉眼。 凡夫只有肉眼,一張紙遮住眼睛就看不見了。 對於第一義諦了義正法不能論斷,那只有請示菩薩了,「千處祈求千處應,十方諸佛土無刹不現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菩薩決定會告訴你。 諸佛菩薩會用各種方法度眾生,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南無常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經云》 「觀世音菩薩。化作三禪初梵王。化人間故。沒梵宮殿。下生王宮。大德龍身。說示天理五行氣變作吉凶法。地沒還天。作春天主。 觀世音菩薩。化作初禪二大梵王。化人間故。沒天宮殿。下生王宮。火德牛頭。說示地利百藥醫毒助人間氣。地沒還天。作夏天主。 觀世音菩薩。化作帝釋。化人間故。沒天宮。下生王宮。土德人質。說示人倫心法大道身法五倫。地沒還天。作土用主。 是三王者成強三才。說人性德。依俗說法。示第一義。皆是觀音大悲應化故。 此國觀音有緣。末法世中。我法流布。餘佛緣滅。唯存觀音。化益永世。說是語已。三王出現。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說如是。」 《金剛心陀羅尼經》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四生?造何等業,受形稟命,種種不同?世尊曰: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種種顛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戀塵緣。縱貪瞋癡,行殺盜淫,造諸罪業無量無邊,輪迴相遇,受形非一。 略說四生,顛倒業本: 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貪心機謀,計較為活,故墮卵生,魚鳥之類。貪高為鳥,見人高飛;謀深為魚,逢人潛沉。 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貪戀淫慾,故墮胎生,人與畜類。本份貪淫,為人豎立;横心貪慾,作畜橫行。 三者濕生~是人先世,貪食酒肉,打鬧作樂,故墮濕生,爛蛆廁蟲,蠛蠓之類。 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變異,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墮化生,蛻殼飛行,蛾蟲之類。 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為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人能修福,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墮地獄。有德為神,有道成聖人。一切罪福因緣,皆由自心造出。」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Ай бұрын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若人聞是法已。不生怯弱。當知此人定紹佛種。必為諸佛之所授記。假使有人能化三干大千世界滿中眾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於一食頃正念此法。過前功德不可為喻。復次若人受持此論。觀察修行。若一日一夜。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得說。假令十方一切諸佛。各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歎其功德亦不能盡。何以故。謂法性功德無有盡故。此人功德亦復如是無有邊際。」 因為這部論所說明的一心真如,乃是成佛的根本,若是能信受這個道理而不退怯的話,這樣的人必然一定會紹繼佛種。 因為十善還是有漏,而這個法只要一念信心,就成就了佛種,所以難以比喻。 這是聞、思、修的利益,意思是說依循這部論而修,因為稱性的緣故,雖然只有一日夜,也已經是功德無邊。由於無盡的關係,所以要讚說也不能盡,因此總結讚嘆說其功德也不能盡。 佛陀法運為何那麼短,就是比丘【不修智慧.廢深經教】所導致。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因有一法不從法化,令法毀滅不得長益,何謂為一,不護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順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業,是為一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復有二事令法毁滅,何謂為二。一.不護禁戒,不攝其心,不修智慧,畜妻養子,放心恣意,賈作治生,以共相活。二.伴黨相著,憎奉法者欲令陷墮,故為言義謂之諛諂,內犯惡行,外佯清白,是為二事,令法毁滅。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嫉妒,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云為是,是為三事,令法毁滅。 佛告諸比丘,復有四事,令法毁滅,何謂為四。一.將來比丘已捨家業在空閑處不修道業。二.喜遊人間憒鬧之中行來談言,求好袈裟五色之服。三.高聽遠視以為綺雅,自以高德無能及者,以雜碎智比日月之明畜已。四.不攝三事,不護根門,行婦女間,宣文飾辭,多言合偶,以動人心,使清變濁,身行荒亂,正法廢遲,是為四事,令法毁滅。 佛告比丘,復有五事,令法毁滅,何謂為五。一.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出家修道,廢深經教十二因缘三十七品,方等深妙玄虛之慧,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空無相願至化之節。二.反習雜句淺末小經,世俗行故,王者經典亂道之源,好講此業,易解世事,趣得人心令其歡喜,因致名聞。三.新聞法人,淺解之士意用妙快,深達之士不用為佳。四.天龍鬼神不以為喜,心懷悒慼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捨妙法化反宣雜句,諸天流淚,速逝而去。五.由是正法稍稍見捨無精修者,是為五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吾滅度後,有此邪事十五之亂令法毀滅,一何痛哉,若有比丘欲諦學道,棄捐綺飾不求名聞,質朴守真宣傳正經佛之雅典深法之化不用多言,案本說經不捨正句,希言屢中不失佛意,麤衣趣食,得美不甘得麤不惡,衣食好醜隨施者意不以瞋喜,攝身口意守諸根門不違佛教,念命甚矩恍惚以過,如夢所見覺不知處,三塗之難不可稱計,勤修佛法猶救頭然,五戒十善六度無極,四等四恩智慧善權,咸可精行,雖不值佛世出家為道學不唐捐,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佛說如是,諸比丘悲喜前自歸佛,作禮而去。」 本願念佛人須要了解 【往生品】 「如是二輩。名為後生得利劣機。人相有如是等。二種得利。大利益故。諸佛如來往生他方佛土。唯除以自愚痴無智。不知道理。闇昧之心。而忘了解聖教義理。以自為勝。以他為劣。以私智教他人。欲作自愚伴。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入守常護。娑婆世界修行大道。不以極樂住安修行。為其本意。但發弘願。令得往生一心。愚人不堪於此修行成。故爾。不得止。立往生願。彼佛心念。無隔娑婆安養之思。娑婆安養。一通平等。此界他界。更無有差。彼佛心念無隔。念念他之心。何以故。爾一佛眾佛。眾佛一佛法身一體。此佛他佛。無有差別。人間大君。尚無我。而念自念他。心不作差。何況於果滿地如來。梵王果報尚清淨。而天上天下。目不見差。何況於果滿地如來。」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下示三大義。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 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 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若要說明它的體,則「唯一真如,平等不二,不增不減」,這只是就「體」說。若要依如來藏隨染淨緣而言的話,那麼,以隨淨緣而轉,則具無量自性功德,就成就出世間因果;以隨染緣而轉,則變自性功德而為恒沙煩惱,就成世間因果,這樣才顯出「相」和「用」。因為這三大的特性,是不受染淨或生滅的影響而變化,因此名之為「大」,諸佛菩薩皆是乘此心,是故名之為「乘」,整部論的內容,都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所以這是「論」所據的根本。

  • @user-xu6ge5li7p
    @user-xu6ge5li7p2 ай бұрын

    開始:道理沒人聽,講鬼神,人就聽了,鬼神是聖人想出來的。 2分:守喪三年,看心不是行。劉伯溫助朱元璋20萬大軍,勝陳友諒60萬大軍。 5分:諸葛亮借風贏曹操。 9分:使敵人生氣,他失去理智,使他高興,失去抵抗力。朱元璋要乘勝追擊陳友諒;劉伯溫主張窮寇莫追。是推理,不是神算。 13分:大位天定。群雄並起只有一個是真實的,其餘是助推的。廣積糧緩稱王。

  • @checklongau7668
    @checklongau76682 ай бұрын

    不是則不是;是則是

  • @checklongau7668

    @checklongau7668

    2 ай бұрын

    不是則不是,立即承認、敬畏、接受、尊重和客觀敬畏這些事實。

  • @smithjo2603

    @smithjo2603

    2 ай бұрын

    教你是则是,不是则不是的陌生人,一定是坏人。 因为你就会变成透明的,让人随意欺负。 如果是家里人这么教你,但他自己不能做到,那也是坏人。 如果你家人也能完全做到是则是,不是则不是,那你家人是好人,你可以相信你的家人,但你却不能完全相信这句话。 如果你是搞科研工作的,那么你说的才是对的。

  • @chongmf1899
    @chongmf18992 ай бұрын

    😂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