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中狀元有多難?秀才、舉人、進士區別有多大?一看嚇一跳

科舉制度從隋唐兩朝開始,最終在清朝末期被宣佈廢除。
科舉制度已存在了13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推薦影片... 😁
#古代 #科舉 #秀才 #狀元 #明朝 #清朝
北京遭遇暴雨水災無數,故宮卻600年從未被水淹過?溥儀揭開歷史真相
• 北京遭遇暴雨水災無數,故宮卻600年從未被水...
聊齋《羅剎海市》白話文版:比刀郎歌曲要諷刺深刻的多!讀懂受益終生
• 聊齋《羅剎海市》白話文版:比刀郎歌曲要諷刺深...
古代一窮人創業成世界首富,被皇帝眼紅下場悲慘!至今被百姓奉為活財神
• 古代一窮人創業成世界首富,被皇帝眼紅下場悲慘...
張學良4個兒子中3個慘死,而這1位在美國成就驚人!如今90多歲仍健在
• 張學良4個兒子中3個慘死,而這1位在美國成就...
春秋戰國比三國精彩的多,為何卻遠沒有三國火爆?原因太現實
• 春秋戰國比三國精彩的多,為何卻遠沒有三國火爆...
秦朝統一天下後,曾與儒家抗衡的墨家為何消失?共濟會真來自墨家?
• 秦朝統一天下後,曾與儒家抗衡的墨家為何消失?...
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郎:剛中狀元大清就亡了!他在民國受到的待遇如何?
• 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郎:剛中狀元大清就亡了!他...
杜月笙臨終前燒掉所有欠條,被家人阻止!他怒斥說道:這是在救你們的命
• 杜月笙臨終前燒掉所有欠條,被家人阻止!他怒斥...
溥儀晚年患尿毒症,61歲臨終前不停重複1句話,讓在場所有人潸然淚下
• 溥儀晚年患尿毒症,61歲臨終前不停重複1句話...
清朝後宮沒有手機電視,妃嬪每天如何度過?別再被清宮劇騙了
• 清朝後宮沒有手機電視,妃嬪每天如何度過?別再...
世界歷史六千年 盡在歷史話題館
歡迎訂閱 😊 / @史話館
三皇五帝 夏商周 春秋戰國 秦漢 三國 魏晉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國 宋元 明清 近代史
播放列表 😀 / @史話館
#歷史 #歷史故事 #歷史人物 #史話館

Пікірлер: 4

  • @史話館
    @史話館10 ай бұрын

    科舉制度:名詞解釋大全❗ ------------------------------------------- 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互稱同年。 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佈正、副榜,正榜所取的人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員。 生員:即秀才,通過院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 八股文: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時藝、四書文、八比文。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定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句型也都有嚴格的限定。"破題"規定兩句,說破題目意義;"承題"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題"加以說明;"起講"概括全文,是議論的開始;"入手"引入文章主體;從"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為重心。在正式議論的這四個段落中,每段都有兩股相互排比對偶的文字,共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題目,出自《四書》、《五經》,八股文的內容,不許超出《四書》、《五經》範圍,要模擬聖賢的口氣,傳達聖賢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發揮。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縛思想、摧殘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佈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 校:夏代學校的名稱。 庠: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 序:周代學校的名稱。 國學: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 鄉學:與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校。 稷下學官:戰國時期齊國的高等學府,因設於都城臨淄稷下而得名。 太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 書院: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 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 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 博士:古為官名,現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司業:學官名。為國子監或太學副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副校長,協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 學政:學官名。"提督學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 教授: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 助教:學官名。是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 監生:國子監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後來成為虛名,捐錢就能取得監生資格。 諸生: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

  • @rbs22029999
    @rbs220299992 ай бұрын

    在以前算很簡單了.說白點就是全國前3名.放在現代如果照這制度那中狀元機率基本上快趕上被雷劈的機率了!以前讀書的人少競爭當然少.現代人人讀過書.一堆人有機會.又是3年一次.基本上千萬分之一都不止

  • @zhengzheng902
    @zhengzheng90210 ай бұрын

    奇怪了,明明知道这么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不去改革

  • @user-zh6gd7qf3n
    @user-zh6gd7qf3n7 ай бұрын

    煬帝發明科舉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