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比你想得更犯規!?台灣城鄉差距令人看不下去?富人思維讓你富過三代!

富二代人生就是這麼犯規,但他們往往比我們更努力
來聊聊我所認知的富貴遺傳!
本影片沒有給任何廠商過稿,但以下是本人有獲益的團購:
👉荷蘭BK回飛鍋
bit.ly/3O2pVG1
真心很療育,戳一下就會彈回來
前面很高擋油汙,也比較不會亂噴油喔!
這影片只是精華~
完整版請看各大Podcast平台:
Spotify open.spotify.com/show/4Zw8Smr...
Apple podcasts.apple.com/podcast/17...
KKBox podcast.kkbox.com/tw/channel/...
Mymusic www.mymusic.net.tw/podcast/rs...
Podtail podmailer.com/podcast/--chipo...
Google 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
00:00 開場
01:25 有錢人的五種資本
03:00 富二代的開掛人生
04:03 時間是最珍貴的資產
05:03 有錢人是不會唸書的心理變態?
07:15 階級複製有多嚴重?
09:07 台灣的城鄉差距+居住正義
註:那隻企鵝/貓頭鷹是藏鏡人畫的,大名Pengowl貓頭鵝,Line上已有貼圖
近期團購統整: portaly.cc/DrAchi
Facebook: / hithisisachi
Instagram: / hithisisachi
LBRY: odysee.com/$/invite/@HiThisIs...
For commercial collaboration / 廠商合作與試用請洽:
dr.achi.studio@gmail.com

Пікірлер: 1 100

  • @williamstark2069
    @williamstark20694 ай бұрын

    階級複製五種資本: 1. 經濟資本: 錢、股票、不動產、房子 2. 文化資本: 教育、技能、知識 3. 社會資本: 人脈 4. 象徵性資本: 名望 5. 權力資本: 政府權力

  • @YaoBinc
    @YaoBinc4 ай бұрын

    確實身邊大多富二代或富三代朋友總會義正嚴詞地說:「我沒有拿過家裡的錢喔!」我相信沒人喜歡被認定是靠父母,但有錢人能傳承下去的不光是金錢,還有更多的資源,這就是不爭的事實。我更喜歡某次無意間聽到有人被嘲笑富二代,對方回:「那也是我投對胎啊」沒錯XD直接承認很會投胎就對了

  • @k1212312

    @k1212312

    4 ай бұрын

    但是他們有不怕失敗的資本 嘎不過來 家裡可以處理 一般人失敗一次 可能永遠就倒了

  • @tu.tzuhao

    @tu.tzuhao

    4 ай бұрын

    @@k1212312其實要比是比不完的 自己活得快樂最重要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4 ай бұрын

    富二代應該也是有富二代的辛苦啦,就像醫生世家的子女也有他們的壓力,而且滿多富二代因為無法被父母認同,沒有溫暖,過得很墮落,被毒梟盯上當肥羊勸吸毒,或是因為人生永遠無法突破父母的成就,所以就乾脆整天花天酒地,人生沒目標很空虛,交一堆用錢買來的朋友,一起幹壞事,就像那個李宗瑞還有那種開跑車酒駕的垃圾富二代。 只能說,家庭溫暖和正向教育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資本,有錢人不見得有,而平凡家庭也可以做到。

  • @NarcisseDaily

    @NarcisseDaily

    4 ай бұрын

    大方承認靠爸真的反而讓人欣賞

  • @katcat1108

    @katcat1108

    4 ай бұрын

    自從在高爾夫球場工作,我是真的看到所謂的富N代給孩子的資源,跟一班家庭真的是雲泥之差。 父母帶孩子打很貴的球、認識政經地位很高的朋友、討論一些產業秘辛... 在一般父母還在頭疼加班太多接不了小孩放學,富人的小孩已經在非學校的地方學了一堆如何讓他們自己有錢的手段了

  • @chien7300
    @chien7300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這集,最近台灣這種對於階級的討論越來越多。 真的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傲慢的覺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把所有社經地位不如他們的人輕蔑地全部稱之為底層,一概而論的說著他們都是不努力。 當然不是否認這些成功人士不努力,但是除了努力之外還有很多幸運疊加起來才鑄就了他們的成功 。 每次看到這種言論都會懷疑他們的人文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明明社會是需要各式各樣的工作合作才能正常運轉,不心懷感激就算了,怎麼連最基本的對人的同理、尊重都沒有🥲 🥲 🥲

  • @oo-xj6jq

    @oo-xj6jq

    4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資本可以傳給下一代 但要有一個比例 不能全部 不然就是真的有錢下一代會比較不努力 還有你說的企業家都有病 這我非常認同 跟我們這種只會認真讀書的沒辦法跳脫框架 另外台灣最嚴重的就是你說的有錢的城市會更有錢 這完完全全就是刻意拉大出生 階級複製 你出生在台北市的永遠比鄉下還要好 這真的是很可悲的地方

  • @alien8220

    @alien8220

    4 ай бұрын

    @@oo-xj6jq 這樣只會變成仇富,有錢人設法將資本一代傳一代正如同人類將知識一代傳一代天經地義,長遠來看若富二代不努力的話資本也是會在三代四代五代耗盡,那些資本自然流向它該去的地方,台灣社會要改變的是對資本主義的信仰,當所有人對金錢才是唯一真理時,人文思想就會被抹煞,當偏鄉的小孩只會想著長大怎麼去都市賺錢時,珍貴的人力往都市集中政府的資源當然也就給人多的地方

  • @oo-xj6jq

    @oo-xj6jq

    4 ай бұрын

    @@alien8220 三代四代五代??? 你知道台灣現在頂多三代 差不多要滅亡了嗎 少子化 還四代五代 = = 一代算三十年 台灣成立到現在不到50年 行程資本主義 現在差不多要滅亡了 再不改革 就繼續爛 有錢更有錢 沒錢一樣沒錢

  • @oo-xj6jq

    @oo-xj6jq

    4 ай бұрын

    @@alien8220 歐洲歷史上百年 不是沒道理的 台灣想學? 先把自己搞爛了

  • @user-hm1sy4cs5f

    @user-hm1sy4cs5f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非常認同。

  • @vgcg8897
    @vgcg88974 ай бұрын

    有幸參加一些大銀行的活動,因此認識不少富n代,包含建設公司第n代,XX集團第n代等等。 他們真的是富到比阿淇影片中講的還要離奇,聊到平時的興趣都是什麼去加拿大山中別墅滑雪,動不動就是搭直升機開跑車。自己創業是在台北市買地開餐廳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人熱衷當志工,反正也不需要賺錢。不少人真的有心要繼承家業的話第一份工作就是董事長特助。 完全是正常人無法想像的人生。

  • @LDH0810

    @LDH0810

    4 ай бұрын

    一些社團的二代會,公司營業額沒幾億起跳的不讓你入,裡面真的都是一些知名的企業二代,擁有國外學歷都是基本的,再次強調這個年代沒錢不要生小孩,我們在社會走跳久了非常清楚窮人跟富人的差距,台灣說階級複製機率只有40%,現實絕對不只,至少80%起跳

  • @0512sing
    @0512sing4 ай бұрын

    我自己是出生在南部、唸大學在南部、當兵抽籤分發到南部的單位,退伍後才短暫流浪到台北寄生在親戚家,然後出國讀博和工作的南部野人。一直到出國後終於開始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圈子、不同學校畢業的人,當下意識到的一點就是,窮人和富人、南部人和北部人,最大的差異其實是資訊落差造成對生活習慣、理財、教育、職涯發展的錯誤判斷與決定,這種錯誤的選擇造成的效應還會一次次地累加擴大到無法彌補,到最後陷入大家口中的階級世襲。而且那種落差很多是因為當事人長期身在同溫層或某個特定的生活環境當中裡自我無法察覺到,不是什麼現在電腦和網路很發達普及為啥不會自己上網查那麼簡單的事。講白一點,當你對一件事是連聽都沒聽過的時候,你又怎麼知道如何在google下關鍵字查詢和學習?更慘的是因為同溫層深厚的關係,當他們難得接觸到一些跟自己以往認知不同的訊息的時候,多數人往往會認為是假訊息、有錢人在詐騙找窮人當接盤...etc,而選擇忽視、訕笑、甚至是憤怒,而不是冷靜下來去思考崮中道理和正視問題的嚴重性,這種更是無可救藥。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

  • @theperrychang

    @theperrychang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越是年輕時期,走出自己舒適圈,展開增廣見聞的旅程,對自己未來會有很大幫助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4 ай бұрын

    你能出國讀博已經算是條件很好的了吧,要比當然永遠比不完,所以長大就是一步一步擴大自己的視野,靠自己的腳去探索這個世界,父母給不起你的,不需要埋怨,多看你已經擁有的。那些你羨慕的富二代,可能不見得有溫暖的家庭,或是聰明的腦袋,我們出生在台灣,已經比出生在北韓或某些國家來得幸運了,除非遇到糟糕的父母,那就真的很不幸!只能努力離開原生家庭吧。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4 ай бұрын

    @@hazanoko 這是人格特質的問題,我看過一些因為背學貸和債務的人,反而是更明白理財的重要性,所以積極學習,變成專家,所以是否成長的決定權還是在個人。

  • @vincent2500

    @vincent2500

    4 ай бұрын

    謝謝分享,你的留言值得深思。

  • @furryguineapig
    @furryguineapig4 ай бұрын

    我認識的富N代也確實如此。別人高中在熱音熱舞吉他,他直接當投資理財社創社社長然後再用這個經歷申請進一堆世界名校

  • @hotnikeaz777
    @hotnikeaz7774 ай бұрын

    在日本生活過 覺得日本住民票的概念很好 因為辦很多東西都需要提供住民票 比如水電瓦斯申請 有點類似戶藉 然後可以現地投票 薪水裡也有包含各種地方或住民稅金,所以日本各縣也會想辦法提升福利或品質讓居住的人多 收的稅金也會增加 很多事是環環相扣的,也容易清查黑戶 (明明是出租卻報自用) 認同戶藉的概念真的有點過時....

  • @hsinyuchien6568

    @hsinyuchien6568

    4 ай бұрын

    戶籍制度根本過時,而且戶籍制度對於家庭內的個人隱私非常不尊。

  • @yuqilin856

    @yuqilin856

    Ай бұрын

    沒錯,我也覺得日本這個制度很好。我之前在日本時跟日本人出遊出門前他還特別去拿了電費帳單,因為有些票會有優惠。

  • @yasorcerer
    @yasorcerer4 ай бұрын

    小學同學 家裡在市場擺攤賣豬肉 年輕的時候想要自己到外面闖盪 闖了一圈回來 發現還是回家賣豬肉最好 車子越換越高級 在台北買了兩棟並在一起的透天 靠的就是父親傳下來的"知識" 去哪買豬 去哪殺豬 去哪賣豬肉 怎麼賣豬肉 無形的資產阿~~~ 一個市場裡小小的攤位 養活全家老小

  • @cindyloulo1214

    @cindyloulo1214

    Ай бұрын

    好偉大

  • @furryguineapig
    @furryguineapig4 ай бұрын

    我在台灣偏鄉婦產科服務過,真的親眼看到很多很多的階級複製。青少女懷孕不敢說,直到臨盆才第一次踏進醫院,出院的時候家裡連幾千塊的部分負擔都拿不出來。還有不到三十歲已經生到第八胎第九胎的產婦,結紮或避孕器要自費,但是生小孩可以領補助,所以就一直生下去。這些爸爸媽媽們都對這樣的事見怪不怪,因為他們自己的長輩也是這樣

  • @k1212312

    @k1212312

    4 ай бұрын

    我老婆是社工 看過很多 連一千都沒有 卻還一直生小孩 連奶粉都買不起了 小孩真的很可憐

  • @user-lt4wv3jt4m

    @user-lt4wv3jt4m

    4 ай бұрын

    我不太會表達,我的理解是過好日子並不需要努力,大家都有都有權過好日子,之所以大家會有要非常努力才能過好日子的想法,是不是因為科技太落後,宇宙有無限的資源不懂得利用,沒任何技能,所以要非常努力,幾千幾萬年都是這樣代代相傳習以為常大家都認為要過好日子一定要非常努力,非常努力工作賺錢,但如果有自由能源,複製機那些高科技努力就不再是必須了,科技才能解決問題,用科技讓資源變得充足,讓每個人都能免費取得生活必需品,還有大家好像都被洗腦灌輸沒錢就會變懶,假如沒賺錢的需要人們會什麼都不做沒任何動機去做任何事,那是你從小被灌輸以維持金融體系,但我覺得當人們沒賺錢需要之後人們會有不同的動機,像是了解宇宙發展科技學習不同的技能,修復我們破壞的生態環境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其他先進星球文明的人也沒有像地球人整天工作8到10小時像奴隸一樣日復一日只為了一點微薄的薪水,帶薪奴隸制,現有的勞動系統才是真正懶惰製造者,錢沒做什麼事,是人類做了這一切,是現在的體制造成讓人變成懶人,每天做著為了賺錢而重複的工作當然會變得很沒有動力,被強迫做著工作會降低人的內在動機,學對自己有興去的東西,無論是醫學,植物學,電學,化學,農業,天文學,海洋學,因為是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會想更了解更深入,當人們衣食無憂就會自己去工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像是對醫生有興趣就成為醫生,對維護環境有興趣就當清潔人員修復我們破壞的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技能,因為不再是被強迫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每個人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應該不會有人灌輸金錢制度,覺得醫生學的技術比較多學的時間比較長比清潔人員優越就拿比較多錢,無論醫生還是清潔人員每個貢獻應該都視為等值的,不用金錢而讓每個人都能取得生活必需品,人們從小被灌輸要辛苦勞動才能生存的觀點,這類想法妨礙人類的發展,一定會有人說你想讓人不勞而獲,雅克‧法斯科說假設你出生在科技很發達的國家,你就能使用這些科技,但你並沒參與這些科技的設計你就是不勞而獲,這些科技有害你寵壞你讓人變成懶人嗎,讓人取得她所需要的東西而不用金錢這一點都沒錯,今日可以用自動化生產出數量龐大的物品並提供給每一個人.米高‧泰林格的影片應該還有很多沒弄上中文字幕,不知道能不能弄上中文字幕,烏本圖貢獻主義,不要金錢,不要以物易物,不要貿易,不要為任何物品附加價值,每個人都為整個社會更大的利益貢獻他們的技能,之前看過米高泰林格的影片有提到,如果你處在任何形式的交易和貿易中,這就是一種金錢形式,那麼土豆就是金錢,然後有人爭論我的土豆比你的雞更有價值,這不是一個解決方案,他只是另一個會導致問題的系統,擁有更多雞或更多交易的人將控制整個系統,並最終開始接管並控制一切,控制所有交易以及他們交換的所有東西,因為這就是背後的機制,只要你有類似的形式好比一對一的交換這會導致我們今天在資本主義制度中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在時代精神運動這部影片有看到過,無論是法西斯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共產主義,根本機制還是金錢,勞動,競爭,共產中國的資本化絕不亞於得美國,唯一的差別只是政府干預企業的程度,可以說金融貨幣主義才是真正的機制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4 ай бұрын

    這種通常是高風險家庭,從小沒有溫暖,所以很容易過早依附外部的情感關係,在感情上遇到不好的對象也捨不得離開,然後缺乏正確的性觀念和自我價值感,導致惡性循環。 其實就算是富二代也可能會有情感依附問題,女富二代如果情感缺失可能就會一直花錢交朋友,或是被渣男盯上,養無賴小白臉,還一直被劈腿又離不開,自殺好幾次的;男富二代可能就是女人一個接一個,不懂怎麼去愛,內在永遠填不滿那種空虛。感覺不管是哪個階層,好像情感缺失的女性都比較慘欸,所以女兒真的要愛好愛滿,還要給她很多的自信和能力,還要能辨識渣男的戲碼,不然真是一輩子都無法放心。最近加州那對中國工程師殺妻案,兩個都是人生勝利組了,結果卻是這種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 @Bee37410

    @Bee37410

    4 ай бұрын

    ​​@@user-lt4wv3jt4m 講白了就是社會底層在做夢,覺得有一天可以不勞而獲。 跟你說,這天不可能因為科技進步就到來的。所謂的「生產」一直都是人類的錯覺。人類真正在做的一直都是爭奪資源,這件事會變得愈來愈明顯。很多人工作的產出根本不是必需品,比如電玩遊戲。但是美國的電玩遊戲設計師可以比農夫擁有更多東西。 就算在遠古時代,人類也是在競爭而不是生產。只是那時的競爭對手是其他動物還有雜草。跟獅子搶獵物,稻子跟雜草搶土地。地球上唯一真正會生產的就只有會行光和作用的植物而已。所以我說你別做白日夢了。

  • @zoeliu6072

    @zoeliu6072

    4 ай бұрын

    還有四十歲女人看別女人進婦產科作例行性回診時,會在後面造謠說,回診的女的是因為性生活跟自己一樣飽滿而引起的。這種年代,國中畢業,先生六十歲左右。低智商真的是天生,悲哀若乖乖的是會有人幫忙的。

  • @kekedy0
    @kekedy04 ай бұрын

    台大階級複製的相關研究,最有名的那篇叫[家戶所得與進台大機率]

  • @wasusu1409

    @wasusu1409

    4 ай бұрын

    我姐進去讀過台大研究所,他自己向我們親口證實,絕大多數的學生都來自台北或新北市,真的不是假的(´・ω・`)

  • @user-mm7ot5zq2c

    @user-mm7ot5zq2c

    4 ай бұрын

    台大畢業的很多都很蠢,道理很簡單,本來就蠢,台大畢業並不會變聰明🤭

  • @user-Listz

    @user-Listz

    4 ай бұрын

    現在的升學模式似乎更加大這種差距 聯考還是公平很多

  • @soby.H

    @soby.H

    4 ай бұрын

    @@user-Listz 錯了,實際上多元入學後我大安區以外的學生比例才開始上升

  • @rainekath8034

    @rainekath8034

    4 ай бұрын

    我也覺得台灣的城鄉差距太大,非常糟糕!甚至城鄉的福利也分差別,非常不公平! 福利補助津貼應該全國一致才對!憑憑大家都是台灣人,搞到只有台北人才是人,其他城市的人都不是人?! 都去吃屎!正府帶頭搞差異,很不對! 福利補助津貼應該全國一致!要不然沒人會甘心替你效勞!

  • @Migiwa_Hanako
    @Migiwa_Hanako4 ай бұрын

    我有聽過李家同的演講,談階級複製的問題。他成立的博幼基金會致力於偏鄉教育,讓弱勢學童能藉由受教育增進社會流動的機會。值得大家贊助。

  • @chung39

    @chung39

    4 ай бұрын

    同是資助人,看到一半當下就想到,這集最後阿淇應該跟博幼合作,放上捐款資訊

  • @user-nm2gx6hx6b

    @user-nm2gx6hx6b

    4 ай бұрын

    我不以為然,光是台北市窮人就很多了。

  • @Joseph-wl7lj
    @Joseph-wl7lj4 ай бұрын

    小時候我家也窮,沒有經濟、文化、教育、人脈的傳承,但我感謝父母提供我教育機會,而我也適時回饋所學,讓我家有機會翻身。

  • @user-kl5rp1tp5i

    @user-kl5rp1tp5i

    4 ай бұрын

    具體來說 你做了什麼

  • @Joseph-wl7lj

    @Joseph-wl7lj

    4 ай бұрын

    @@user-kl5rp1tp5i 35年前經濟形勢還不錯,但我媽只會標會,我建議她買房當包租婆。這是其一。

  • @cyrillee5771

    @cyrillee5771

    4 ай бұрын

    @@user-kl5rp1tp5i 大致就是透過教育進入前景好、優渥薪資的行業

  • @jakey6300

    @jakey6300

    4 ай бұрын

    有機會

  • @user-wl3mm6be8j

    @user-wl3mm6be8j

    4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從小除了貧窮不缺,甚麼都缺,從小被灌輸進廠當奴有飯吃的觀念,沒有任何從商資源!直到就業有了一點積蓄,開始投機股票,輸贏都有。

  • @syw9843
    @syw98434 ай бұрын

    真的覺得這集講得超級棒,當過老師後,發現家庭對一個人有莫大影響。縱使常說塑造人要從基因,家庭,學校,社會來看,但以比例來說家庭佔比絕對壓倒性勝過其他綜合因素。

  • @pei-yu6762
    @pei-yu6762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這集,謝謝。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Up Series)也是講到這樣的議題,跟拍幾個不同社會階層的孩子從七歲到七十歲,探討貧富階層的世襲與跨越的不容易,已經拍了很多季,非常的好看,發人深省。

  • @penp5

    @penp5

    4 ай бұрын

    這片耗時50幾年真的值得一看!

  • @chesschen5122

    @chesschen5122

    4 ай бұрын

    最後一集有大翻轉喔

  • @po91283
    @po912834 ай бұрын

    感謝阿淇為弱勢發聲,台灣人固有的觀念就是,你窮就是你都不努力。但是真的是有太多只是貧窮世襲,甚至他們那些人都非常努力工作。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是一樣無力,因為他們缺乏其他類的知識,甚至還會常常做出超過自己能負荷的開支。

  • @Matrixlin

    @Matrixlin

    4 ай бұрын

    很多時候窮就是太努力幫忙老闆完成夢想

  • @weichang6116

    @weichang6116

    4 ай бұрын

    確實 我的父母很努力工作,可是很多新東西都不接受,長越大突然發現階級複製原來不一定是金錢,包含價值觀也都算

  • @alisonwu228

    @alisonwu228

    4 ай бұрын

    工作時要動腦筋而不是傻傻的一直做

  • @winnie3479
    @winnie34794 ай бұрын

    的確,李家同教授也說不是我們特別聰明,是我們出生的家庭讓我們有求學機會。

  • @nnnnoooo007
    @nnnnoooo0074 ай бұрын

    非常同意 由於身邊有位特教老師,因此這麼多年來認知到很多人類行為看似"願不願意做",結果更多時後是各種"根本不知道怎麼做" 寄生上流的「因為有錢,所以才善良」名句也同樣讓人省思 若長期為活下去而困擾,心理不安,價值觀很難跳脫偏激,很難趨向多元思考 小時同為家境差,但回想起來受教權有被努力的維持著,並且沒有被強硬干預就學方向,真的是大幸

  • @bearbear3222
    @bearbear32224 ай бұрын

    我爸算蠻會拼的窮人家子弟, 不過會拼不會守, 風險控管能力極弱, 反映在他的經營跟投資上, 特別是投資更是一覽無疑🤣 窮人家要生出媲美富二代的孩子, 真的是很不容易, 許多能力都不能靠父母傳承, 同時還要擺脫父母的負面影響。 不過父母是公務員或穩定的中產階級, 已經是很不錯的出生了🤣

  • @angelasu418

    @angelasu418

    12 күн бұрын

    大多会拼,会赚钱的穷家庭出身的人都是如此。一旦手里握着大把资金就会变的格外乐观,无视风险,经常投全部家当来赌,不留后路。

  • @reneekid0318
    @reneekid03184 ай бұрын

    非常喜歡今天這一集,希望繼續製作高知識量的影片🙏🙏

  • @tzuhan
    @tzuhan4 ай бұрын

    我很認同城鄉差距那部分,我南部出生到台大發現整校一半都台北建中北一女,我的縣市出生的學生一屆只有30多人 很多同學在國高中就開始自學或參加社團寫程式、參加比賽當國手,擁有的經歷比只能靠考試高分入學的鄉下學生多太多,起跑點根本不一樣。 鄉下人從小可以接收到的資源和見識比都市小孩少太多了。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

  • @oliverlee6971
    @oliverlee69714 ай бұрын

    謝謝這部影片,希望大家都能越過越好

  • @user-zb6ji1zi1i
    @user-zb6ji1zi1i4 ай бұрын

    階級的差距不只是單單金錢與權力,階級之間最大的分別是認知,對於是世界運作的認知,尤其是世界金融運作的認知,所以想要跨越階級就必須學習思考提升認知,可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一定在有生之年可以完成跨越階級的成就,所以教育(認知的傳承)才是實現階級跨越最主要的因數

  • @masauli0327
    @masauli03274 ай бұрын

    真好,阿淇終於打開社會學議題了,今天談的階級流動並不深奧,阿淇講解的也很淺白,繼續加油喔,讚

  • @AAA--ls5dd
    @AAA--ls5dd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種主題!支持!

  • @Nadore007
    @Nadore007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這個系列,希望多出這種系列的影片❤

  • @user-it2yt2re3h
    @user-it2yt2re3h4 ай бұрын

    台灣的教育教你要考高分,要遵守規則。你努力做,出社會,戰戰兢兢成為中產階級, 最後發現自己連房子都買不起 努力遵守規則後,發現得到的不是社會的獎勵,而是懲罰🤣🤣🤣

  • @user-it2yt2re3h

    @user-it2yt2re3h

    4 ай бұрын

    而在台灣做詐騙,卻能住台中七期豪宅,被抓到刑期還很低,而詐騙集團高 層甚至和政治人物關係很好,甚至能贊助選舉😅

  • @user-pi1tn3wc1h

    @user-pi1tn3wc1h

    4 ай бұрын

    超派😂

  • @AMIGODC1986

    @AMIGODC1986

    4 ай бұрын

    @@user-it2yt2re3h 現在台灣的那些黑道政客跟網紅的各種行為,都在告訴年輕人做黑的更好賺,好好工作幹嘛

  • @oo-xj6jq

    @oo-xj6jq

    4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資本可以傳給下一代 但要有一個比例 不能全部 不然就是真的有錢下一代會比較不努力 還有你說的企業家都有病 這我非常認同 跟我們這種只會認真讀書的沒辦法跳脫框架 另外台灣最嚴重的就是你說的有錢的城市會更有錢 這完完全全就是刻意拉大出生 階級複製 你出生在台北市的永遠比鄉下還要好 這真的是很可悲的地方

  • @ych252

    @ych252

    4 ай бұрын

    Sorry 推甄申請之後 普通人連好大學 好科系都更上不了囉

  • @user-qp7lu1pf1n
    @user-qp7lu1pf1n4 ай бұрын

    今天的內容超讚 希望有更多🥺🥺

  • @hmj8805
    @hmj88054 ай бұрын

    好喜歡阿淇博士討論知識量高的內容😍

  • @moriyamayuan
    @moriyamayuan4 ай бұрын

    謝謝阿淇博士講解關於階級複製,希望能有更多機會聽到相關知識的講解!

  • @chun-kai_wang
    @chun-kai_wang4 ай бұрын

    家族通通是公務員+1! 從小被教育"公務員最好"+1 XD 阿淇這集真的太讓人感同身受了~ 完全同意阿!

  • @chun-kai_wang

    @chun-kai_wang

    4 ай бұрын

    阿淇最後一段講得太好了, 我聽到有人講"那些乞討的/遊民/etc.好手好腳不工作都是他們自己選的,根本不用同情他們"也會很不以為然+不爽.. 我們只是有幸從小生長在比他們好的環境,又有幸沒有遇到他們人生中的那些壞的機率事件, 大部分時候並不是我們做對了什麼,或者他們做錯了什麼, 把我們丟在他們的經歷與事件中, 我們也不會活得比他們要好.. "知識份子,是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 吳念真那部條春伯的影片每次都讓我感動不已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公務員二代握手🤝

  • @chun-kai_wang

    @chun-kai_wang

    4 ай бұрын

    @@HiThisIsAchi 🤝 XDDD (記得國中之前我也是覺得公務員正常上下班然後政府養你一輩子好棒棒(對我從小就立志躺平!) 後來高中的時候(200x左右)看了一些分析, 跟我媽說我們這一代的公務員不像他們那時那麼好了, 退撫基金也可能會破產, 終身俸可能越來越差甚至沒有, 他當時還笑我說怎麼可能, 再怎樣政府都不會讓他倒, 你不要杞人憂天.. 等研究所畢業開始工作,有天我媽才說"欸,我覺得你當年講的好像是對的" 逆砍砍逆砍砍! 逆子有時候只是說比較多逆耳忠言而已阿~ 🤪

  • @irenehuang5355
    @irenehuang53554 ай бұрын

    非常喜歡今天的主題 引起很多省思 謝謝阿淇....

  • @Chien.C
    @Chien.C4 ай бұрын

    這集真的很棒!❤

  • @yiling10chen
    @yiling10chen4 ай бұрын

    說得太好了!非常認同👍🏻

  • @Melbourne_Taiwan
    @Melbourne_Taiwan4 ай бұрын

    嗯⋯我身邊就是有朋友不到30歲就一直在ig天天發限動很怕別人不知道他家在學區有上百套各式套房跟公寓大樓再出租,又父母雙亡,言語形容自己多努力多勤勞才會成功,順勢揶揄一下日子過的比較苦的人⋯😂感覺他心裡某個層面非常自卑

  • @lovetaiwan911

    @lovetaiwan911

    4 ай бұрын

    你說的是一個女生對吧

  • @joyce19831125
    @joyce198311254 ай бұрын

    喜歡唷 很棒 好棒!謝謝阿淇的分析😊

  • @debbywu7142
    @debbywu71424 ай бұрын

    第一次進來看阿淇博士 🎉 馬上被圈粉! 已經訂閱 希望以後出更多這樣的內容

  • @hsing-weichen8232
    @hsing-weichen82324 ай бұрын

    非常非常感謝阿淇博士的勇氣挑出貧富差距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

  • @user-jd4li5fe2o
    @user-jd4li5fe2o4 ай бұрын

    講得很棒🎉🎉

  • @abbielai8987
    @abbielai89874 ай бұрын

    非常喜歡❤ 用心的影片

  • @arieldreampursuer9902
    @arieldreampursuer99024 ай бұрын

    這集超棒!知識點充足又不會太多!

  • @venisayao5167
    @venisayao51674 ай бұрын

    我家人全部都是創業的,在我成長過程我就感受到我家教的很不一樣,而後我也創業八年,一分一毫都是我自己賺的,疫情三年所幸小事業還活著。 但其實每次跟家人吃飯都是一場大考驗,最近看什麼書?生意做的如何?現在幾個員工?盈餘有沒有轉投資... ... 吃一頓晚餐都是各種精準的問題在考驗。又要過年了,看到這部片我忽然明白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擁有創業的能力。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好羨慕但感覺連吃飯都好累😅

  • @tifi8
    @tifi8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樣有知識量的影片,雖然不能天天看(會睡著),有時看一下,可以發現新世界。 多年前某天,看到身體浮腫的很嚴重的(疑似)遊民,回家告訴長輩我感到很同情,長輩卻回應「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下我有些錯愕,卻也無言以對,這件事烙印在心裡很久,共有2位生活條件很好的人在我面前說過,但我不認同那句話,阿淇博士這集給了那句話”答案”。

  • @deek9211

    @deek9211

    4 ай бұрын

    你的長輩可能是吃過虧,但只要是人都有可恨之處,只是身處底層的人沒有餘裕處理,希望你繼續保持善良

  • @user-nm2gx6hx6b

    @user-nm2gx6hx6b

    4 ай бұрын

    有些遊民以前開工廠,有錢的很,花天酒地,賭博敗掉家產的。這種人怎麼會值得同情。

  • @openabox2150
    @openabox21504 ай бұрын

    這集很讚啊。知識量可以再高一點,很棒!

  • @doris4218
    @doris42184 ай бұрын

    非常喜歡這集,淺顯易懂

  • @sunnywu7160
    @sunnywu71604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一集,希望能有更多類似的內容❤

  • @user-xh6vk7uz8q
    @user-xh6vk7uz8q4 ай бұрын

    我住在鄉下鳥地方,還好離文化發達的嘉義市沒有很遠,所以我也是那種跟人相處稍微吃香那麼一點的人。而我比別人多的那麼一點文化資本,其實大部分都不是老師教的(硬要說的話高中公民老師也算有幫到),很多都是我跟爸媽還有爸媽的朋友學的,那你說一般鄉下小孩有這種機會嗎?沒有!所以我深刻建議,要廣開戶外教學與城鄉學校交流活動,讓鄉下小孩多開開世面,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大眾運輸,什麼是博物館,什麼是用餐禮儀……這些不能上大學了再學,必須在國小就慢慢養成。

  • @user-id9sy9zq5o
    @user-id9sy9zq5o4 ай бұрын

    這集內容真是太棒了~~讚~~

  • @kho4688
    @kho468824 күн бұрын

    這一集很捧耶! 希望阿淇多做這類型❤

  • @user-pl7yd8rm1y
    @user-pl7yd8rm1y4 ай бұрын

    現在還有新的一種複製:學術複製了。那種明顯小孩做出太過火的科展結果那種(通常是拿教授父母或是教授親戚的研究)。因為有的擺明就不是高中生的時間精力能完成的東西。

  • @qwertl7661

    @qwertl7661

    4 ай бұрын

    常見於建中、北一女的學生研究癌細胞、標靶治療之類。他們的科展如果真的是自己發想自己做的,那工藤新一根本是啟智班學生!

  • @user-pp8de1cg2d

    @user-pp8de1cg2d

    4 ай бұрын

    應該是父母有指導比較多吧,例如小孩初稿爸媽看過,然後被罵修改再修改,爸媽終於覺得好多了😂

  • @smallangel1217
    @smallangel12174 ай бұрын

    這次的主題真的非常有意思,已經把podcast聽完了❤!

  • @ARMADLMON
    @ARMADLMON4 ай бұрын

    這集講得很棒耶 很喜歡看這樣的內容

  • @jack51214
    @jack512144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這影片會幫助很多徬徨的年輕人。

  • @user-lw9ug8dp9s
    @user-lw9ug8dp9s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阿淇用簡單的口語跟邏輯方式討論稍微艱深的主題 讓我們用不同面向去思考一些議題 對於各種年齡層來說都蠻有意義的 我會把這影片貼給我15歲的女兒看,有許多學校沒教或沒有討論的知識!!!

  • @cynthia4ever
    @cynthia4ever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阿淇清晰的口條和討論的議題,知識巨量又切合台灣實情,謝謝阿淇的分析😊

  • @user-bq2xz2hg6j
    @user-bq2xz2hg6j4 ай бұрын

    喜歡今天這篇 🎉

  • @user-uo1sy5sj9w
    @user-uo1sy5sj9w4 ай бұрын

    謝謝阿淇分享 感受良多

  • @kaisa3374
    @kaisa33744 ай бұрын

    能突破本身命運枷鎖的 都是真正的強者 富二代確實有很多先天優勢 包含良好的經濟文化傳承 但是真正厲害的 還是富一代 懂得賺錢發家 還要懂得教育小孩 就不是很容易

  • @Lin_Kuo
    @Lin_Kuo4 ай бұрын

    身為南投人,每到繳稅真的繳得很不甘願,公共福利不如都市,繳稅倒是很一致!😢

  • @user-nm2gx6hx6b

    @user-nm2gx6hx6b

    4 ай бұрын

    我有呼籲要讓南投縣、彰化縣蓋捷運,因為我也是來自南投。我覺得雙北市捷運網已經夠多了。

  • @user-of5yo1gh7s

    @user-of5yo1gh7s

    4 ай бұрын

    彰化 幾十年來都差不多...韓國瑜說的又老又窮 我聽起來是彰化吧,薪資是北中南裡最低的,農民種兩分地的地瓜 賣2萬元,是要吃土嗎?到處都是最低薪資,要嘛低薪,要嘛只好外出工作,小孩留下變隔代教養,不然小家庭舉家搬遷,有些國小都一年只有一班幾個人而已

  • @user-nm2gx6hx6b

    @user-nm2gx6hx6b

    4 ай бұрын

    我是台北人,我在臉書上都講雙北的三環三線已經夠多了,應該優先讓彰化縣南投縣做藍、綠線的延伸才對。台灣目前只有理工科系的薪資再其次是金融業的薪資較高,如果只是做一般的服務業尤其是餐飲業的、新聞記者那些的薪資都較低落,所以得慎選行業。@@user-of5yo1gh7s

  • @PL-kf2dz

    @PL-kf2dz

    3 ай бұрын

    @@user-nm2gx6hx6b台北市部分地區的捷運都會賠錢了…

  • @ViennaLin24
    @ViennaLin24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類影片,不會覺得硬喔。希望可以多出這類型的片子喔❤

  • @mylittlebrother3318
    @mylittlebrother33184 ай бұрын

    Super like this topic. Hope to hear more of this in future.

  • @GReeeeN321
    @GReeeeN3214 ай бұрын

    這集很不錯啊不會很硬,講的很容易理解,希望可以繼續這個系列

  • @jay201061
    @jay201061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一集,希望再講更多更深入,以及多講知識性的主題!讚!!!

  • @oo-xj6jq

    @oo-xj6jq

    4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資本可以傳給下一代 但要有一個比例 不能全部 不然就是真的有錢下一代會比較不努力 還有你說的企業家都有病 這我非常認同 跟我們這種只會認真讀書的沒辦法跳脫框架 另外台灣最嚴重的就是你說的有錢的城市會更有錢 這完完全全就是刻意拉大出生 階級複製 你出生在台北市的永遠比鄉下還要好 這真的是很可悲的地方

  • @a0032940
    @a0032940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一集,跟生活息息相關,完全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探討。不會太深入,很易懂。

  • @chrischen1305
    @chrischen13053 ай бұрын

    解析的很清楚,也很有啟發。謝謝阿淇❤

  • @gracelin2698
    @gracelin26984 ай бұрын

    那些高管或企業家 不只想法跟一般人不一樣 還會洗腦你照著他們要的路走 只會給你畫餅 確不會拿出實質的東西出來 等的就是你自己熬不住走人

  • @ken757588
    @ken7575884 ай бұрын

    能夠惜福和感同深受之人 都是良善之人 謝謝阿淇夫婦了🌅🌅

  • @AlchemyMage
    @AlchemyMage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這集,謝謝分享

  • @user-ql6vo8ei9n
    @user-ql6vo8ei9n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這集學到很多知識點,阿琪的講解讓我更能了解這個我之前就好奇的議題

  • @Shawnduduludu
    @Shawnduduludu4 ай бұрын

    更重要的其實是思維,應該屬於阿淇博士說的文化資本 這個是非常非常多普通上班族階級完全無法理解的 我就是家裡不錯,也因此有資本去冒險探索,並且敢於挑戰跳出框架

  • @user-bd4ol1ej3i
    @user-bd4ol1ej3i4 ай бұрын

    阿淇講得很不錯 容易理解都聽得懂 用一種實際舉例的方法來說 這集的主題很有趣

  • @user-dq9qc5gq8w
    @user-dq9qc5gq8w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樣內容❤

  • @JackalAndrex
    @JackalAndrex4 ай бұрын

    這一集討論的東西很不錯、有很多我沒思考過的點!

  • @ch24011
    @ch240114 ай бұрын

    創業會成功的人就是會成功,會失敗的人就是會失敗。刻意練習的人,即使你創業了,也只會是賺到一人飽的現金流,因為創業家有些人格特質是學不來的,最為明顯的差距就是「風險耐受度」,知道有後援和知道沒有後援,在面對龐大風險時,是天差地別的兩種選擇,富二代失敗可以重來,一般人失敗,全家都會怪你、指責你,所以說有些東西學了也辦不到,還不如想想自己擅長擅長什麼,比較實際。

  • @TaiwaneseJerry

    @TaiwaneseJerry

    4 ай бұрын

    正確

  • @liucassie2481
    @liucassie24814 ай бұрын

    覺得阿淇博士分享的真實 聽完心理蠻痛苦的 隨著踏入社會 漸漸了解到政策對人民的影響有多大 但是有些不合理的制度又不會有官員沒事去修改 (尤其是跟有權勢的人利益相衝時) 然後無權無勢的人民就要在這樣不公平的環境下過生活 而我們也不能改變甚麼 因為我感覺頭腦清楚的人是很少數

  • @user-vq8zo4bi3b
    @user-vq8zo4bi3bАй бұрын

    講得蠻淺顯易懂的~~ 喜歡這樣的內容~~ 👍

  • @EmmaOu
    @EmmaOu4 ай бұрын

    希望有更多相關影片❤

  • @AfraOntheway___
    @AfraOntheway___4 ай бұрын

    超同意開場的說明~ 開始認真關注有錢人的家庭後就會發現:通常富不過三代,富過三代之後....這個家族就會變成所謂的「老錢(Old money )」,代表他們傳承下來的已經不是金錢資產,而是家庭價值觀。 這種家庭教育複製下去通常家族會變得越來越龐大,然後成為上流社會的一份子。 但我們也一定可以看到這樣的豪門家族裡會總是有一兩個表現的很失常的小孩,這是因為在這樣的家族裡,對每個人的管控約束力也會比起普通家庭來的更大,為了平衡這樣的約束力,家族裡就會出現另一股叛逆的力量(有時候看起來很軟爛的人實際上就是用讓父母失望來作為抗議)與其抗衡..... 這部分可以參考很多研究家庭動力的心理學,非常有趣🤩 我覺得可能太多人都只看到有錢人的「爽」,但你要想想這些人能不只是賺錢,還開始控制金錢世界的遊戲規則時,背後肯定付出了你根本想像不到甚至也給不出來的代價。就像阿淇影片提到的,有很多企業高管、高官他們都有一點心理扭曲的傾向,很喜歡控制人、控制資源,這樣的人你覺得他們不會想控制他的下一代嗎?他不會把自己的小孩當做他的資產延伸嗎?? 當他的小孩真的只有爽爽學遊戲規則、爽拿各種資源嗎?? 之前好像有一個紀錄片在探討富二代的辛苦,其實真的可以去看一下,你就會知道沒有什麼是絕對爽的。 你現在會直覺認定無論如何擁有資源的富二代一定還是更爽,只能證明:你就是沒親身經歷,所以你用想像的就認為自己一定比別人還辛苦。

  • @pinpinchen

    @pinpinchen

    4 ай бұрын

    這種真正有錢的家族的孩子出生都是要為家族的利益帶來價值的,他們受的教育,被安排的成長環境,乃至於婚戀的對象、事業的選擇,就算不做所謂的賺錢事業,也不可能任性為之。出生在這種家庭,除非經歷大災難或戰亂,就算有花不完的錢,但也可以說是一睜眼就看到盡頭的人生,你人生的目標就是把家族累積的財富守住並且擴大而已。 在這種家族裡面強行談什麼特立獨行個人價值是很可笑的,因為沒有投對胎他們也什麼都不是。所以霸道總裁迎娶平民女也純粹就是一個窮人的幻想。自由選擇人生道路,也算是我等平民才有的特權吧。

  • @LimXim-zq2ml
    @LimXim-zq2ml4 ай бұрын

    文化資本太重要了,出社會之後深刻感受到家庭教育會帶來多大的影響。這也是為啥平凡之路這首歌那麼紅的原因之一,打從人的出生就不是公平的了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

  • @jenlilin_
    @jenlilin_4 ай бұрын

    喜歡這個議題👍🏻

  • @CWCJay
    @CWCJay4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這集很棒,或許可以在深入一些😊

  • @ch1976
    @ch19764 ай бұрын

    我是北漂了10幾年 薪資雖然有增長 但趕不上房價 雙北只要加速都更 把那些舊公寓全改成高樓的社宅或大樓 便宜租給北漂族或賣給在台北有工作的人 我認為還是能提高生育率 只是都更太難 很多老人和商家不願意妥協

  • @gn4107
    @gn41074 ай бұрын

    確實,我鄰居的太太就是去杜克讀書⋯⋯李登輝給她寫的推薦信😂😂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厲害👍

  • @kissday1015
    @kissday10154 ай бұрын

    講的超好👍

  • @user-zs2ze8cp9c
    @user-zs2ze8cp9c4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觀念,我很喜歡

  • @angela1227h
    @angela1227h4 ай бұрын

    這集完全聽得懂、不會太硬🤣連住在台中市的我都覺得台北的工作機會跟種類比較多元,而且實習機會大概是1:100的差距吧(甚至更多,更何況是其他縣市 這樣的落差對很多大學生跟社會新鮮人來說少了很多學習跟嘗試的機會,城鄉差距真的是很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落差有大到讓我覺得未來如果要讀研究所,一定會去台北讀 另外感謝阿淇點出台灣稅制、投票權跟戶籍綁在一起的問題,之前明明有在加拿大打工度假一陣子,居然也沒想過這個問題🤯,在國外真的每個省的稅制都不一樣,這樣繳的稅才能真正落實在每個省/市,真正減少城鄉差距

  • @liliya0184u2h

    @liliya0184u2h

    4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大學畢業後在台中實在找不到工作,後來跑去台北工作,台北職缺比較多😂 記得某次在面試公家機關的時候,同場有一個剛畢業的大學新鮮人,明明其他人(包含我)都有在公家機關相關工作經驗,但偏偏那個職位內定給那位畢業生了,只因為他爸爸是某公家單位的主任,雖然那個女生只工作半天就說不做了🤣,不過事實證明工作機會也是跟家庭背景有掛勾,背景硬的資源就是比較好。 另外,現在我住安省,稅雖然貴到靠腰,但是收入也比較高。

  • @StellaHot1009

    @StellaHot1009

    4 ай бұрын

    這是真的,我出生鄉下,大學在高雄,研究所上台北後才大開眼界,以後我的孩子也希望他們可以到台北求學

  • @Ms51309

    @Ms51309

    4 ай бұрын

    戶籍方面,地方政府稅收主要以地方稅收入高漲而增加。阿主要都是買房賣房來的所以有戶籍,所以有福利,其他縣市戶籍人憑什麼得到?就因為租房在這? 好讓所有戶籍人都跑掉,那個縣市是不是人口變少,人口變少對一個直轄縣市政府是好的嗎?還是會變得跟金門一樣?

  • @user-du4nh4pf4c

    @user-du4nh4pf4c

    4 ай бұрын

    城鄉差距的問題是....我在鄉下蓋圖書館,你們這些8+9南部台客也不會去看啊!😂

  • @hugocheng6243

    @hugocheng6243

    4 ай бұрын

    先遷中央政府部會到中部,還有把科技業往南部遷移,才有機會彌補城鄉差距

  • @user-yr8sv7fr8p
    @user-yr8sv7fr8p4 ай бұрын

    晚上剛運動邊聽完完整的Pocast了!好喜歡這種含知識量滿滿的內容,希望阿淇多講點這些社會知識~ 運動當配料(?)聽得很開心XD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好😂

  • @user-uf5xc7wx2k
    @user-uf5xc7wx2k4 ай бұрын

    這集好讚!!!

  • @cokefishc4714
    @cokefishc47144 ай бұрын

    喜歡硬知識!! 就算是已聽過的知識由你再說也有新的視覺觀點❤

  • @user-fq7qc4jm2k
    @user-fq7qc4jm2k4 ай бұрын

    屯房稅早就被別國證明了完全是反效果,只會轉嫁到承租人身上讓租金更貴。真正有效解決居住證義的方式是廣蓋"便宜的"社會住宅。

  • @luckytb761201
    @luckytb7612014 ай бұрын

    請問 有沒有推薦,可以學習有錢人階級的賺錢觀念、思考方式、邏輯 行為的課程跟書本。 今天ptt看到一篇文,也很有道理,有錢人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家族資源,有可以失敗的機會。

  • @Andy-hl5nb
    @Andy-hl5nb12 күн бұрын

    這集內容深得我心.對台灣的現況和須改進的方面也分析得非常中肯.

  • @jessieyang6079
    @jessieyang60794 ай бұрын

    阿淇這一集講的太好了

  • @svpotato
    @svpotato4 ай бұрын

    後面那個稅制概念真的💡茅塞頓開的感覺

  • @allisaallisa
    @allisaallisa4 ай бұрын

    滿同意這集的內容,就我所觀察,以認識的人做例子的話,就可以歸納出阿淇所說的,生活習慣及基本的思維模式,都跟生長過程非常有關係,早就每個人不一樣的人生。 題外話,阿淇這集好美喔,忍不住一直盯著入迷了~

  •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4 ай бұрын

  • @user-mx4cl7xi7s
    @user-mx4cl7xi7s4 ай бұрын

    這集超好看...

  • @franhsu0410
    @franhsu04104 ай бұрын

    好喜歡這一集的含金量

  • @user-zj9fm7tr2m
    @user-zj9fm7tr2m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近期探討的一些時事內容,當然也很喜歡阿淇博士分享的生活記錄~近期我滿好奇阿淇博士和藏鏡人的學生時期是很認真讀書的學霸嗎,可以聊聊你們的學生生活嗎

  • @kimosina1905
    @kimosina19054 ай бұрын

    下次聊聊.貧窮是如何遺傳複製的...

  • @KoChiTu
    @KoChiTu4 ай бұрын

    這集真的很棒,我真的很喜歡這一集。同為南部城鄉出身,對於南北(尤其是台北)資源獲得的巨大落差,有非常深的感受。

  • @user-oe9fp1wb8y
    @user-oe9fp1wb8y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這一集 可以再高一點~ 出生在弱勢 那些人運不好 與人無關

Келес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