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X吳麗芬X陳安儀X蘇雨桐 】成為更好的家人 The Child Next DoorX不體罰,父母還可以怎麼教小孩?|公視主題之夜SHOW

Фильм және анимация

#體罰 #零體罰 #家人 #教導
公視+ #紀錄片免費看一年(觀看期限至12/6)▸▸www.ptsplus.tv
Podcast收聽連結 open.firstory.me/story/clrvn4...
🎥紀錄片《成為更好的家人》( The Child Next Door) |2022|韓國|50分
《成為更好的家人》透過一位虐待自己孩子的單親媽媽,與畏懼母親的11歲男孩的故事,分別從家長與孩子的觀點,揭示偏激的教養方式對親子關係所造成的傷害,並試圖尋找原因。與其他家暴故事不同的是,這位母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甚至參與管教孩童的節目,公開與兒子的的生活日常,以找出解決方法,更選擇向警方自我檢舉,希望通過他人的介入,阻止自己的行為。然而,從身體施暴到言語施虐,在反覆的虐待下,孩子還是要求離開家裡。在分離的234天裡,恐怖媽媽嘗試接受心理治療,改變自己,兒子畏懼母親卻又忍不住思念,兩人皆努力成為對方更好的家人。
【我與你的關係,從母親與兒子,變成加害者與受害者】
一般討論虐兒的議題時,我們更多聽到的,是作為受害者的孩子的觀點。而紀錄片《成為更好的家人》(The Child Next Door)則請你聽聽看一位加害者的想法。
《成為更好的家人》中,在母親接受心理治療時,揭曉了她同樣黑暗受傷的童年,但並沒有因此將她包裝成為受害者。她知道自己長久以來的情緒問題,是由另一個「加害者」造成,但若然拘泥於自己「受害者」的身份,她將改變不了同為「加害者」的事實。我們身邊有多少家庭陷入「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輪迴?又有多少可以被看見,被幫助,被解決?
那位單親媽媽在檢舉自己的時候,想的是「如果這麼做,能導正自己,那又有什麼關係?」世界上沒有父母,會希望跟孩子的關係變得如此對立,如果可以為了對方去反思自己,承認自己的問題,想辦法解決,或者輪迴便能被打破。
📺主題論壇「不體罰,父母還可以怎麼教小孩?」
⭐主持人: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
⭐與談人:吳麗芬 (數想國總監)、陳安儀 (作家)、蘇雨桐(陳安儀女兒)、31位公民
0:00 開頭:主角公民母女陳安儀、蘇雨桐的體罰故事
2:51 《不體罰,父母還可以怎麼教小孩?》論壇開始
4:11 吳麗芬:怎樣才算體罰?
5:38 Slido 1:你曾被父母怎麼體罰?
6:46 公民:國小被罰跪的那個晚上,發現大人生氣就可以宣示權力
8:17 公民:小時候被體罰的故事
9:38 公民:爸爸心情不好,就會想打人
11:13 公民:因為過動症被打,只能躺著裝死
12:02 公民:因為體罰失去安全感
13:34 公民:體罰造成我嚴重的憂鬱症跟睡眠障礙
16:02 Slido 2:你認為適當的體罰存在嗎?
17:18 公民:沒有適當的體罰,體罰只是一個控制跟讓對方痛苦的手段
18:42 鄧惠文:有父母會希望通過體罰讓孩子了解到社會上強權的存在
20:03 蘇雨桐:如果雙方有達成規範/協議,適當的體罰是存在的
21:54 陳安儀:體罰就像馴獸師訓練小狗,有效但不是好方法
23:40 吳麗芬:打小孩就是要讓他痛苦,怎麼會有適當的存在?
25:16 全球不同地方針對體罰的法規
26:51 為什麼華人文化裡會打小孩?公民:因為教養=懲戒
30:01 《成為更好的家人》紀錄片精華
32:03 陳安儀:為什麼我無法控制自己打小孩?
37:25 吳麗芬:父母的困境是什麼?
39:39 吳麗芬:十五秒急救法
41:36 Slido 3:父母為什麼要體罰?
42:47 公民:媽媽當時壓力大情緒失控才體罰,卻讓自己不敢成為媽媽
44:59 公民:有些父母可能沒有零體罰教養的溝通能力
47:46 鄧惠文:現在小孩也開始學習與父母適當的溝通
48:34 公民:一定要溫柔的接住孩子,不然他什麼都不會跟你講
52:24 公民:在教養的過程中,一直調整的集點法
53:48 公民:用好奇心看小孩行為背後的脈絡
56:00 吳麗芬:先改變父母的念頭,協助孩子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
58:06 陳安儀:高效能教養三步曲
1:02:15 蘇雨桐:父母要同理孩子,孩子也要安撫父母
1:02:41 公民觀後訪
╔══════╗
➡公視13頻道、 YT同步直播
➡公視+免費線上看一年(觀看期限至12/6)
╚══════╝
═══ 公視主題之夜𝐒𝐇𝐎𝐖 ═══ 
◾️ FB▸▸ reurl.cc/Kj0nep ​​
◾️ IG ▸▸ reurl.cc/ZQ7gyA​​
◾️ Podcast ▸▸reurl.cc/gz8aZ4
◾️ 片單▸▸ / themenightshow
📺 每週五晚間10點|公視13台
📺 每週日下午1點|公視三台
📺 YT同步直播
----------------
​​#映後論壇​​|#公民討論​​|#多元觀點​​| #紀錄片​​​​| #電影
#每週陪你看一部紀錄片​​
#從電影出發的公共論壇​
#拋出思辨的第一磚

Пікірлер: 50

  • @yth1211
    @yth12115 ай бұрын

    謝謝願意看見問題的大人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2 ай бұрын

    在台灣長大,從小父母會體罰我們,其他兄弟姐妹曾經被爆打過,後來長大了,有機會到歐洲先進國家從事兒童教育的工作,完全體會及學習到教育孩子根本不需要體罰,就開始去審視自己身上背著的文化是不是有該修改的地方,自己努力閱讀研究兒童教育相關的議題,以防自己從被害者變成加害者。 有了孩子後從來沒有體罰過孩子,給與愛和尊重,和孩子溝通,天天留跟孩子的聊天時間,最重要是以身作則,對自己負責,努力情緒穩定對待孩子,孩子學習能力非常快,以身作則真的是最重要的教育。

  • @adamyang3056
    @adamyang30562 ай бұрын

    我家有兩個女兒,我們從來沒有體罰過。甚至連罰站這種心理體罰也沒有過。就是從小設定很清楚的界限。對於一些小孩必較分不清的問題,在幼兒期就是一律需要先獲得允許才行。大了以後幸運的我們成為基督徒,就用聖經的原則,跟孩子一起討論,陪伴。還有就是以身作則,如果自己做不到的,就不強求孩子。我們一直維持很好的關係。她們現在都已成年,也有很穩定的人生規劃。我們還是很珍惜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有像朋友一樣的關係。

  • @YLAKB
    @YLAKB5 ай бұрын

    我們家吃飯有個小規矩 如果不小心把湯匙(筷子)弄掉到地上 第一次沒關係,第二次要再吃一碗飯 某次妻子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弄掉了筷子 全家一起“猴~第一次!”😂

  • @anchilee2065

    @anchilee2065

    2 ай бұрын

    哈哈哈,這個很有趣,但是為什麼湯匙、筷子不能掉地上?

  • @wenditsai-zy4cf
    @wenditsai-zy4cf5 ай бұрын

    謝謝公視製作這集的主題 讓大家有討論的空間 大多數台灣人應該都有被體罰的經驗 有傷痛的大家都可以一起慢慢變得更好 沒有適當的體罰 失控敗事 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恢復理智

  • @thethemenightshow

    @thethemenightshow

    5 ай бұрын

    學習做情緒的主人

  • @amberchou261
    @amberchou2612 ай бұрын

    給現場的觀眾一個大大的讚 大家都是想變得更好而去學習 雖然大家都微笑著述說自己的經歷 但大家的眼淚就是會不自覺溢出 即便已經可以用成熟的心態去理解父母為什麼會這樣 但心裡曾經被傷害的疤 仍就會痛

  • @fiona104
    @fiona1045 ай бұрын

    有一種父母是有原則的體罰,譬如,你沒做什麼、或做什麼會被懲罰,下次可避免;有一種是父母很情緒化,可能因為沒面子或挫敗感,突然爆發,每次的標準與程度都不一致,沒原則、陰晴不定、隨機的懲罰,這種父母比較可怕。 影片中說的言語羞辱也是,有的父母是針對事情指責,有的還會情緒勒索、羞辱,後者比較可怕。 排行也有差異,老大通常是被打最多的。 性別也有差異,期待不同,通常男孩會被認為以後承受更多殘酷,必須被磨練,所以男孩被爸爸打的機率比較高;女孩被期望要乖巧、不能太野,女孩被媽媽教訓的機率會比較嚴重。

  • @user-hp4dj3yb8e

    @user-hp4dj3yb8e

    4 ай бұрын

    😂❤我沒有媽媽,以前是小孩覺得很可憐,現在發覺好幸福,沒被唸過一句幹話和被罵過

  • @s20050721
    @s200507215 ай бұрын

    很感動 謝謝公視是製作這個主題,台灣的兒童人權很需要被討論被實踐

  • @SourLime1130
    @SourLime11305 ай бұрын

    這集應該要請「德州媽媽沒有崩潰」來上

  • @pkc1006
    @pkc10065 ай бұрын

    感謝這集所有的人,謝謝

  • @oyajixiami3700
    @oyajixiami37005 ай бұрын

    我可以想出很多「解法」,但肯定不能涵蓋所有家庭,還是選擇簡單分享個人經歷和感悟吧。父親小時候因爲一些特殊經歷變得很早熟(姐姐、弟弟都是靠他拉扯大的),長大當了工人,獨立性强,脾氣超級暴躁,家裏規矩也多,再加上可能是傳統望子成龍的心態作祟,體罰是家常便飯。慶幸的是有幾點,就是儘管有體罰,我依舊能清晰地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譬如從來沒抱怨過我不聽話會影響他生活,說我是纍贅之類),老媽也是超疼的,經常私下對我説「你爸這樣做不對啊」,更重要的是,曾經有位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說父母的暴力行爲可能反映出他在職場或者社會上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或自己所期盼的成功,才導致他選擇將積怨釋放到身邊最親密,也是最沒有能力反抗的家庭成員身上(這點節目中也有幾位公民提到),這番話讓我豁然開朗,從此可以用相對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以後的體罰。比較殘酷又有點諷刺的是,今天願意分享,會來看這部影片的,孩子也好、父母也好,我相信他都已經掌握了積極心理學的一些知識,可以說是「幸存者」,需要被幫助的人大部分還是活在黑暗當中。

  • @pinggeorge4758
    @pinggeorge47585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節目很需要更多這類資源

  • @peggy8374
    @peggy83745 ай бұрын

    ❤感謝這節目內容

  • @iamsiaochi
    @iamsiaochi5 ай бұрын

    也謝謝公視

  • @emily2301great
    @emily2301great4 ай бұрын

    非常謝謝有這個節目

  • @RoritaChen
    @RoritaChen5 ай бұрын

    被體罰的小孩內心深處其實真的是有陰影的;父母要知道,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以為用打的才教的動,那就是你們不會教小孩。 至今我還能記得從小到大每次被體罰的畫面,長大後(大學生時期)有試著跟父母討論過該不該體罰這件事,也有提到小時候被打的事情,他們的反應真的讓我蠻灰心的。他們說:那麼久的事,你還記得,真的很愛記仇耶!而且我們打這麼小力,根本不會痛,我們也很少打你啊!我們雖然是有打你,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都對你很好,為什麼不去記我們對你好的事情? 我想表達的是,體罰的次數、打的大不大力、痛不痛不是重點,造成小孩內心的恐懼跟陰影才是最嚴重的事。也許對大人來說,打打小孩、發洩一下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什麼都不懂的小孩來說,是一件可以記得一輩子的恐懼。所以不是一句「我平時對你很好」可以帶過的。

  • @ju-ichien2192

    @ju-ichien2192

    5 ай бұрын

    那我可以說我也對你很好,當你老的時候不好好接受醫療治療我也可以打你嗎?畢竟也是一種為對方好的方式啊 我不覺得對對方好是可以這樣對對方的理由耶

  • @minakk1941

    @minakk1941

    5 ай бұрын

    當小孩說:被父母打並沒有影響到我和父母的感情. 這並不一定是對的, 有時是小孩因討好父母,或害怕父母自責而說的; 而且看起來不會影響到小孩,卻會影響到小孩的下一代.

  • @Jo68576
    @Jo68576Ай бұрын

    一直誇大自己的經驗,反覆提醒自己😂

  • @candy9314
    @candy93145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父母要冷靜,把自己的狀態穩住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孩子確實是會一直踩線挑戰等等很番的情形, 建議孩子可以多讀經,當家裡氣氛太浮動的時候,播放鋼琴或是經典,使用一些方法,可以縮短無效的管教時間 然後孩子靜下心時,問問孩子是什麼原因被處罰或是覺察到父母的不悅, 約法三章的執行,也是非常重要,孩子才能在一定的紀律下約束自己的行為

  • @yoyo84168
    @yoyo841684 ай бұрын

    片頭的女兒小時候被媽媽打的原因 說是因為她打弟弟,這不就是學媽媽用暴力解決問題嗎⋯⋯ 控制情緒真的很難,尤其面對怎麼講都不聽的小孩 我也有失控的時候,但很殘酷的是 小孩常常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2 ай бұрын

    沒錯!媽媽自己示範怎麼打人

  • @anchilee2065
    @anchilee20652 ай бұрын

    從小到大被媽媽用衣架,棍子 etc揍(現在想想當時真的欠揍),爸爸會用皮帶揍,但是不會因為被揍討厭父母。反而是因為媽媽老愛念念念(不管做好事還是壞事想分享),長大不愛跟媽媽講話。印象最深的是小學懇親會,每次看到同學的媽媽都有來,我就很期待媽媽也會來,但是媽媽都是來簽名然後就走了,我真的超級失望的......全班坐在教室,大家都的家長都來,然後和老師談話完一起回家,我都是自己回家

  • @ajwu6033
    @ajwu6033Ай бұрын

    更難過的是小時候被打,長大後家長卻極力否認有做過這件事。 現在要和誰和解都找不到。 被體罰的原因是考試少一分打一下,現在還記得當時我不停的搓手跪下祈求「不要再打了」、「求求你」、「我下次會考好」的場景。 愛心小手還被打斷、哭到鄰居來按門鈴,這些我都還記得。

  • @pansychung5170
    @pansychung51705 ай бұрын

    「零體罰的國家」聽起來很崇高!也很美麗!很理想!但我很懷疑鄧醫師講的歐洲和南美洲的那些零體罰的國家,孩子長大成青年人後行為不受控如吸毒、打架、結婚後夫妻互相暴力等…等等的比例有比較低嗎?

  • @林雨希
    @林雨希5 ай бұрын

    對許多人而言,教育小孩和馬戲團馴獸,大概沒有多少差別。

  • @charlenechen8811
    @charlenechen88112 ай бұрын

    我只有打過小孩兩三次,就是打小手和屁股。不再動手是真的覺得孩子這麼小,然後我一個大人去欺負弱小,只是因為我是她的父母, 這樣不就是霸凌嗎,良心上過不去,所以我也真誠的跟我的孩子道歉。

  • @gtk3110
    @gtk31105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不願動手,講到聲音都沙啞。累啊

  • @amychen477
    @amychen4775 ай бұрын

    老實說.剛關始教孩子也以為體罰是正常的方式,畢竟過去大人就是如此教的呀~(打跑了二個小孩才知道不能再用打的方式了~) 後來常學習教養有關的書或線上課程才了解教孩子不是只有威嚇,原來還有各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且更有用,又不會造成孩子陰影(以前被打真得超有陰影)~~

  • @Endlessjjj2024
    @Endlessjjj20245 ай бұрын

    老師體罰學生,下次再算嗎?😂😂被老師體罰一輩子都忘不了欸,也曾經告訴過我的孩子們,當時是如何被處罰的

  • @RoritaChen

    @RoritaChen

    5 ай бұрын

    我是公認的乖學生,但在國中階段也是常常被打,我們國中是出了名的體罰學校,都畢業不知道多少年了,到現在Google「XX國中體罰」馬上一堆結果,而且那些只是冰山一角,每天都可以親眼看到學生被體罰,或是親身被體罰。老師們有三種武器,還會幫它們取綽號,分別為冰棒(熱熔膠條)、粄條(學生椅子的木條)還有藤條。我們班導還會跟我們炫耀說他們最近又要團購藤條了,超恨那些老師的,他們真的會下地獄。以上說的都是事實(公視新聞也有報導過)。

  • @Endlessjjj2024

    @Endlessjjj2024

    5 ай бұрын

    這三種武器也是我都體驗過的,打手指指背時,疼痛程度讓我一輩子都記得,沒做什麼壞事,單純少一分打一下!

  • @RoritaChen

    @RoritaChen

    5 ай бұрын

    @@Endlessjjj2024 完全一樣,少一分打一下。我父母都不會為了成績處罰我了,那些老師憑什麼?

  • @hongerchen
    @hongerchen5 ай бұрын

    本來很好的議題 結果用很輕鬆的態度 感覺不夠認真😢 台灣是不是溺愛觀眾了😂

  • @ptchiang
    @ptchiang5 ай бұрын

    很簡單,如果今天是別人家的孩子你還會打他嗎? 不會吧! 就是把小孩當成別人家的小孩就可以了,何必打呢,也不用管其實,自生自滅就可以了

  • @user-mp8vd1fl4j
    @user-mp8vd1fl4j5 ай бұрын

    5

  • @user-nk3td4gw1l
    @user-nk3td4gw1l5 ай бұрын

    我認為適當的體罰是存在的。溝通講道理僅適用於會在意且自律的孩子身上;要透過引導來教導孩子,孩子也需要能夠領會,才可能引導成功。 有些孩子則需要透過懲罰,才能意會

  • @user-ki3it7oz4e
    @user-ki3it7oz4e5 ай бұрын

    你打了孩子 孩子就會覺得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長大後開始走偏 交友不慎抽煙喝酒8+9 所以我們才要推廣愛的教育 用愛感化他們 出社會後 即使殺人放火 法官認為還可以教化

  • @user-mp8vd1fl4j
    @user-mp8vd1fl4j5 ай бұрын

    2

  • @Dididada997
    @Dididada9975 ай бұрын

    我的情況和Peipei一樣,聽完她的說法讓我淚流不止,我們都不想成為跟自己母親一樣的人,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跟她一樣的人 做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感謝公視有這樣的節目,可以讓我們一起成長

  • @fayebeing
    @fayebeing2 ай бұрын

    很可惜 似乎還是沒有講到什麼管教的好方法 或許專家們的孩子都不夠惡劣吧

  • @user-bz5gv6vb1w

    @user-bz5gv6vb1w

    Ай бұрын

    不是有怒氣上來先有意識的假笑15秒重整時間嗎?眼看耳聽不進心 只吸收到自己想聽的還說人家沒講🤣

  • @user-gb2ud9nq2n
    @user-gb2ud9nq2n5 ай бұрын

    我就想問,這四位不贊成體罰的專家他們的小孩目前表現如何?教育就是為了適應社會的生活,倘若談一些高大上的理論來教育自己的小孩,但後來表現卻常常造成別人甚至社會的困擾,那只能叫做養成自我感覺良好的公主病、王子病。 還有體罰的人性立基點在於人性本惡,就好比是否贊成廢死?贊成廢死的基本觀點是認定人性本善、不論甚麼人都可堪教化,所以這些贊成絕對不體罰的專家,應該也認同人性本善,所以也贊成廢死嗎?

Келесі